第779章 成都危侍郎請援(下
「莫要慌,吾乃大明禮部右侍郎沈荀蔚,奉監國慶符王之命來見宣慰使。殿下有令:成都危急,著酉陽冉氏與石柱馬氏聯兵攻取重慶。復興明祚,正當此時;冉氏忠奸,只看今朝!」那人倒是不懼,抖了抖身上儒衫,說出的話來聲如洪鐘,震得庵門直顫。
聽到「復興明祚」這幾個字后,冉奇鑣嚇了一跳,忙目視左右警戒,以防走漏消息、引來大禍。許久方回過神,不悅地質問:「沈侍郎既然奉王命而來,為何不去宣慰使府、反為此雞鳴狗盜之事?太失朝廷體面」。
「吾在去酉陽途中收到文閣老仙逝的消息,又聽聞棲鶴庵是文閣老與您以詩會友之所。您若還有一絲禮義廉恥,聞聽文閣老仙逝,必來此弔唁;若不肯來,見亦無用。是以在此恭候。唐突之處,尚請見諒」,那人倒是不急,緩緩解釋。
冉奇鑣愈發不悅,「吾冉氏世代忠烈,族中子弟為大明流的血可令大江變紅,怎麼吾在侍郎眼中反倒是沒有禮義廉恥的小人?」
「冉氏是冉氏,您是您。龍生九子,各有不同。忠義之家,亦有賢與不肖。倘若令尊還活著,肯忘大明兩百年恩義、奴顏婢膝於建奴嗎?酉陽冉氏,今不如昔,悲哉!」沈荀蔚絲毫不顧他的感受,字字句句誅心剜肉。
「汝放肆!」冉奇鑣被激怒了,目露凶光,殺氣鋪天蓋地朝那羞辱自己的傢伙而去。
「呵呵,聞君愛作詩,請為君吟詩一首」,那傢伙絲毫不懼他的殺意,慷慨激昂地吟誦起來,「日慘風更號,千軍血一刀。黃沙平地起,白骨比山高。國帥生為戳,男兒死亦豪。裹屍無馬革,薄奠只村醪」。
聽得這詩,冉奇鑣神色大變。蓋因作這首詩的不是別人,乃是他的父親冉天育。天啟元年(1621年),努爾哈赤調集數萬八旗精銳攻陷瀋陽,隨即陳兵渾河,對壘的明軍包括酉陽、石砫土兵在內僅七千餘人。面對來勢洶洶的八旗勁旅,酉陽、石砫白桿兵連連挫敗敵人進攻,不可一世的八旗勁旅「死於槍弩者數千人」。努爾哈赤不得不調遣后軍助剿,並收買被俘明軍炮手攻擊土兵。經過激烈交鋒,土兵飢餓疲勞,難以支持,冉見龍等冉氏兵將戰死者千餘人,不得不撤兵遼陽,再戰復陣亡七百餘人。經歷過渾河血戰的父親,事後寫了這首《從征遼左,經陣亡處,舉酒酹之》祭奠亡靈。
「好一句『國帥生為戳,男兒死亦豪』!令尊真乃頂天立地的大丈夫、真男兒!可惜嘍,虎父犬子!哈哈哈~」沈荀蔚放肆地大笑。
「大膽!」見有人敢嘲諷宣慰使,親衛們紛紛拔出腰刀,只待冉奇鑣一聲令下,便將這狂徒斬為肉醬。
冉奇鑣的臉脹成豬肝色,緩慢而可怕地低聲嘶吼,「沈侍郎不必使這激將法。當年天子南狩,吾見復興無望,灰心喪氣之下又想使酉陽百姓免遭戰火荼毒,方才降清。今清衛交戰,慶符王殿下監國,不避刀矢與滿人相搏,大明復興有望,有是君當有是臣,吾又怎敢偏安酉陽,坐觀風雲變幻?願聽監國調令,與石柱馬氏共同舉兵攻打重慶」。
「好!吾就知道酉陽冉氏沒有孬種,令尊聞宣慰使此舉,九泉之下,當可瞑目矣!」沈荀蔚哈哈大笑,又向冉奇鑣施禮致歉,「方才是吾孟浪了,宣慰使見諒」。
「哼!」
冉奇鑣余怒未消,冷冷地說道:「尊客縱然孟浪,主人卻不敢無禮,請隨吾回府,飲杯水酒吧」。
「成都危急,吾還得去忠州勸說譚氏兄弟,您的這杯酒請留待收復重慶后再飲」,沈荀蔚急著完成使命,婉言謝絕。
「沈侍郎想去忠州?」冉奇鑣點點頭,「清重夔鎮總兵程廷俊正在逼譚氏兄弟去重慶抵擋衛軍,譚氏兄弟畏懼衛軍兵鋒不想去,又畏懼滿清軍法,正是心裡搖擺不定的時候,您此去當有所獲。既如此,吾便不再挽留,祝您馬到功成」。
自從上次譚詣見過慧機禪師后,譚詣、譚弘兄弟心態發生很大變化,逃回忠州后與石柱宣慰使馬萬年、酉陽宣慰使冉奇鑣的聯繫愈發緊密,反清復明的念頭日益滋長。
如今因為一紙軍令,倆兄弟心思更加動搖。清建昌鎮總兵王明德領著四千敗兵逃回重慶后,在重夔鎮總兵程廷俊面前將衛軍實力好一頓猛誇。聽說衛軍水陸師十萬準備沿江而下重慶的消息后,程廷俊臉嚇得蒼白。與王明德商議良久,覺得要想守住重慶,必須將重慶府所有可靠軍隊集中於府城。石柱、酉陽的土兵與大明朝關係緊密,他倆不敢用;譚氏兄弟可是殺兄降清的,名聲已經臭了,又與夔東十三家結下死仇,屬於比較放心的力量。
所以,程廷俊一紙調令傳至忠州,命譚氏兄弟帶上所有兵馬來重慶。為防他們不肯來,程廷俊在調令中口氣嚴厲地寫道:「大清軍法森嚴,不死於國,必死於法。爾等好自為之」。這句殺氣騰騰的話將譚氏兄弟逼上絕境。衛軍的厲害,他倆在納溪水戰中深刻領教過,如何敢去重慶攖虎鬚?可若是不去,程總鎮必然不肯輕饒。
「兄長,程總鎮不給咱活路,咱們乾脆反了滿清、投奔慶符王殿下如何?」譚弘問譚詣,他一向最聽二哥譚詣的話。
「三弟勿急,清軍勢大,石柱、酉陽若是不動,咱們萬不可輕舉妄動!」譚詣倒是沉得住氣。
二人一邊拖延著不肯去重慶,一邊焦急地等待石柱、酉陽方面的消息。期間程廷俊屢屢威脅催促,逼得此前沉得住氣的譚詣亦不淡定起來。
沈荀蔚便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來到忠州,除了一番忠與義的大道理,還給譚氏兄弟帶來了石柱宣慰使馬萬年、酉陽宣慰使冉奇鑣親筆寫的信。
見石柱、酉陽都決定起兵反清,譚氏兄弟膽氣頓壯。譚詣當場表態,不當清廷的向化侯,願做大明的仁壽侯;譚弘亦接受了慶符王封的忠州侯封號。二人盛情邀請馬萬年、冉奇鑣帶著大軍來忠州會合,沿江而上直搗重慶。(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