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章:西方文字

第三百六十章:西方文字

西方古代沒有信史。

古希臘、古羅馬沒有公元前的紙質文獻流傳,古埃及、古巴比倫、古波斯也只有零星的石碑、牆壁和泥板傳世。

所以成書的聖經反而成了堪比信史的存在。

以至於後世某些人拿著經書對諸國大使高呼「這便是我們的地契」時,西方諸國啞口無言,因為他們真的沒有比聖經更古老的信史記載了。

可古埃及、巴比倫、希臘、羅馬又是確確實實存在過的國度,後世考古也還原了這一點。華夏古代史書上也有關於西方世界的一些記載。

但沒有古籍流傳後世確實讓人感覺匪夷所思。

而這些歷史,只能從教會典籍中尋找蛛絲馬跡了。

比如:猶大人書寫聖經時用的是什麼文字?

猶大人建國后在死海的一個山洞裡發現了一筐古卷,上面抄寫的經文,是用古希伯來文、亞蘭文和希臘文,三語同寫。他們信誓旦旦的說,經過炭14檢測,發現文稿書寫於公元前200--公元68年之間。

至於為什麼後世才創造出來的希臘文出現在公元前200年的文稿上,暫且不論,我們先說一下聖經的成書過程。

這裡就要提到一個只在希臘與羅馬傳說中廣泛存在,在聖經中卻語焉不詳的民族---腓尼基人。

腓尼基人,原本生活在黎巴嫩、巴勒斯坦地區的游牧民,自稱迦南人。他們從游牧走向定居不是因為農耕,而是因為經商。因為靠近地中海,迦南人從海底採取海蚌,從中提取鮮艷的紫紅色顏料,然後用它們染成花色的布匹運銷地中海各國,因此也被希臘羅馬沿岸居民稱為腓尼基,意為「絳紫色的國度」。

腓尼基人非常善於航海與經商,在公元前九世建立了自己的奴隸制城邦,在全盛期曾控制了西地中海的貿易,在地中海沿岸建立了許多殖民點,比如突尼西亞、馬賽、西班牙、科西嘉、撒丁島、希臘沿海。

腓尼基人為了經商需要,在亞述、新巴比倫及波斯通用的亞蘭文字的基礎上,通過簡化,創造了腓尼基22字母,成為希臘文和拉丁文24字母的前身,並將文明的種子散播到希臘和羅馬、北非、西班牙等地。

因貿易發財之後,腓尼基人很快陷入了奢靡的生活中變得軟弱。然後幸福的生活被幼發拉底河流域的一支游牧入侵者打破。腓尼基人稱他們為「希伯來人」,意為「渡河而來的入侵者」。

希伯來人作為游牧民族,勇猛彪悍,打的富裕奢靡的腓尼基人節節敗退,龜縮在黎巴嫩一帶。而侵佔迦南之後的希伯來人也開始定居下來,將這裡稱為「蜂蜜與牛奶流淌之地」。

希伯來人定居之後,受到周邊腓尼基、亞述、新巴比倫及波斯的影響,創造了希伯來文。但定居生活讓他們開始變得奢靡軟弱,然後就被埃及人入侵,抓去埃及做了四百年奴隸,最後在首領摩西的帶領下重返迦南。

再次返回迦南的希伯來部落先後創建了兩個國家,一個以斯列,一個猶大國。所以後世也把重返家園的希伯來人統稱為猶大人。

腓尼基人再次遭受猶大人的侵略,不得不背井離鄉的舉族遷往北非,在突尼西亞建立了迦太基城。在猶大人的記錄里,迦南是聖主給他們的「應許之地」,至於那塊地上的「原住民」,當然是驅逐走或殺死,反正不值得記錄。

但羅馬人卻將腓尼基人和迦太基記得清清楚楚,因為他們後來與羅馬城邦爆發了兩次布匿戰爭,大名鼎鼎的漢尼拔可是讓羅馬人吃了不少虧。羅馬人甚至在迦太基城被燒毀后,還惡毒的在灰燼上撒了一層鹽驅邪,讓他們永世不得超生。

當然,眾所周知,趕走腓尼基人的猶大人也沒好下場,先後被亞述、新巴比倫兩大帝國滅國后奴役。5萬多猶大人擄掠到巴比倫做苦役,號稱巴比倫之囚。直到波斯帝國攻滅巴比倫統治了中冬,才寬容的放他們返回故地。

返回故地的猶大人在波斯統治下還算過得去,但之後又遭到馬其頓和羅馬入侵后,生活急轉直下。也就是在這個苦難時期,聖經成書。

書成之後,就被列為了禁書,羅馬行省總督下令,將他們徹底趕出了迦南,開始了千年流浪。

西方沒有信史,但通過經文成書的過程,以及之後的教會記錄十二聖徒傳教的過程,可以看到當時的一絲歷史面貌。

耶穌死後,門徒們奔走四方傳教,他們的足跡遍布當時的羅馬帝國,雅各在撒冷城被石頭砸死、聖彼得在羅馬倒吊十字架、路加在希臘橄欖樹上被絞死、達太在波斯被正十字釘死、西門在不列顛被鋸成了兩半........

宗教的本質是人死之後的歸宿,可埃及、羅馬、希臘的多神教,卻在描繪一個可望不可及的神權現實與可怕的死後世界,平民生前受奴隸主和封建主的壓迫,死後還要被死神奴役,而那些統治者卻是神族,永遠高高在上甚至奢望長生不死。

但聖主教不同,他給平民描繪了一個生前虔誠侍奉,死後就能上天堂享福的美好願景,立刻就在民間迅速蔓延起來,統治者怎麼禁都禁不住,於是,西方就秉持著「打不過就加入,禁不住就放開」的老傳統,放開了對聖主教的限制。

一開始這種思想還只是在底層平民間流傳,上層貴族不以為意。上層以為自己是奧林匹斯眾神的後裔,帶有神血,將來是要進奧林匹斯聖山的。

可有些事,一旦放開,就不再是上層能決定走向的事情了。你在嚴管的時候都禁不住,現在放開了還想把握大局?哪兒有這麼容易的事。

特別是隨著羅馬帝國衰敗,蠻族入侵,內亂頻發,貴族隨時像狗一樣被殺掉,朝不保夕時,貴族們也不說什麼高貴不高貴,神血不神血了。開始下跪乞求聖主,讓自己死後也上天堂。

就這樣,聖主信仰從底層蔓延到高層,不可遏制的全面壓制了多神教,成為羅馬第一信仰。

公元337年,羅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再次統一羅馬後,在君士坦丁堡接受了聖主教洗禮,宣布聖主教成為羅馬國教。成為國教后,屠龍之人,反身成了惡龍,他們開始發動狂信徒毀滅其他教派的神殿,燒毀他們的書籍,瘋狂迫害其他信仰者。書籍更是只有聖經就夠了。

書寫聖經的文字,便是發源於羅馬的拉丁文,但隨著教會控制了信仰和教育,拉丁文逐漸成了教會專屬。他們更是用教會典籍代替歷史,成為了羅馬歷史的記錄者。

西羅馬滅亡后,聖主教會因為掌握了拉丁文字,掌握了教義解釋權,逐漸成為世俗王國的宗主國,西歐也進入了許多王國都是文盲的中世紀時代。

而東羅馬則發明了古希臘文,不再使用拉丁文。存世最早的民法典,便是512年東羅馬用希臘文書寫的《查士丁尼法典》,現存最早記錄羅馬歷史的阿庇安版《羅馬史》,也是890年拜占庭教會用希臘文書寫的。可以說,是拜占庭這個千年王國延續了羅馬文化的傳承。

直到1453年,奧斯曼帝國攻破君士但丁堡,滅亡拜占庭,羅馬徹底成了過去,古希臘語也功能性滅絕。

這個時候,經歷了黑死病肆虐歐洲,教皇統治地位開始下降;蒙古西征也為歐洲帶去了火藥、司南、造紙和印刷術,拉丁語開始從教會向世俗蔓延,許多貴族開始學習文字。加上拜占庭滅亡,大量希臘人口西遷。促進了義大利地區最早進入文藝復興時期。

沒有文字,並不代表沒有文明存在,比如,蒙古人的祖先數千年便生活在北方,但直到成吉思汗時期才創立了文字。

可問題是,一個連文字都沒有的民族,非要讓他創造出燦爛的文化,一個名人動不動就書寫上百萬字的著作,那就太不切實際了。

好的作品,有深度的思想,一定是具備了一定文化人口基數之後,在思想的碰撞中,才會產生的火花。閉門造車出精品的可能,遠不如萬里挑一。

正是因為延續數百年的文藝復興,培養了大量文化分子,這才有了無數流傳後世的經典著作。

那些市民和世俗知識分子,一方面極度厭惡聖主教的神權地位及其虛偽的禁欲主義,另一方面由於沒有成熟的文化體系取代聖主教文化,於是他們藉助復興古希臘、羅馬文化的形式來表達自己的文化主張。其實質就是新興的資產階級反封建的新文化運動。

所以大家會發現文藝復興時期,出現大量托古人之名書寫的「古羅馬、古希臘」著作。

裡面的社會制度、人文風情都跟資本社會非常相似,或者說,那就是他們理想中的烏托邦。

為了讓自己的造假更有說服力,他們不但效仿大食帝國開展「百年翻譯」運動,還連續不斷的沿著地中海考古,去尋找他們文明來源的痕迹。

因為此時東羅馬拜占庭已經滅亡,古希臘文也功能性滅絕。他們只能通過阿拉比文字進行再翻譯,再創作。於是便從阿拉比文學中,挖掘出了「亞歷山大」、「亞里士多德」、「畢達哥拉斯」、「門德斯」等等古代名人。

無論阿拉比文字,還是拉丁文,都是表音文字,單看文字並不能理解其意,還需要結合當地方言口音,所以經常出現一個人名有許多種寫法的情況。

所以亞里士多德有古英文「Yongle『sTotal」和拉丁文Aristotle多種翻譯,就像大連造船廠,又叫「達利安」造船廠一般。

或許是造假習慣了,也許是沒見過真東西。

所以死海古卷用古希伯來文、亞蘭文和希臘文三語同寫,來顯示自己的古老。

就說這三種文字的選擇。

第一種古希伯來語。因為是猶大人的母語,所以無可厚非。

第二種古亞蘭語。這是阿拉比文字創造之前,波斯、亞述、巴比倫最常用的古文字,是中冬地區人民講的最多的語言,也能說的過去。

第三種古希臘語。當時迦南被羅馬統治。如果為了在羅馬境內傳教,也應該用拉丁文書寫才對。或許是奧斯曼帝國在毀滅東羅馬之後,留下了許多古希臘語書籍著作,讓有些人以為東羅馬一直都用古希臘文字,就如此畫蛇添足的加了一筆。

一筐捲軸裝在籮筐里,待了一千九百多年,直到猶大人重新復國的前夜被找到,成為自己一族的「地契」,這種巧合程度,跟考古幾百年都沒發現的「埃及莎草紙」,卻在1897年突然被兩個二十多歲的英國冒險家從埃及一處沙漠露天土坑裡找到一般神奇。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天命水滸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天命水滸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三百六十章:西方文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