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神龍革命

第七章 神龍革命

武則天執政時期,為了威懾群臣,打擊李唐勢力,大量起用酷吏,這些酷吏大多數出身低微,沒有什麼文化知識,甚至是文盲。

來俊臣本來是一個市井無賴,精通陰謀詭計,因此被武則天提拔授予官職。來俊臣趁機利用這種身份,夥同黨羽殘殺百姓。凡是他們認為有罪的,就會被各種沒有人道的刑具折磨,即使沒有罪,經過一番嚴刑拷打后也不得不認罪。一時間人心惶惶人人自危。

推事院是一座監獄,由來俊臣負責。凡是被關押其中的人,百不存一,人們給這個監獄起了個名字叫「例竟門」,意思是凡是進了推事院的大門,這個人就必死無疑。就算是朝廷官員,也有不少被來俊臣秘密逮捕死在其中。因為有了這番經歷,來俊臣竟然專門著書立傳,寫了一部被稱為「酷吏秘籍」的《羅織經》。書中講的都是來俊臣如何羅織罪名、如何陷害他人的經驗之談。精通詭計的周興,看了這本《羅織經》后連連自嘆不如;一代宰相狄仁傑讀完這本書,渾身冷汗直冒;工於心計的武則天看完后,也感嘆說自己比不過來俊臣。由此可以看出來俊臣的陰險毒辣。

周興是雍州長安人,生長在天子腳下,自幼學習法律,如果是現代社會,至少是一名律師,可是在當時,因為出身小吏,雖然他很有才華,卻很難發達。高宗時代,他的才華曾引起李治的注意。有一次在李治面前,周興有條不紊的陳述自己的見解,李治非常欣賞,當得知他只是一名小吏的時候,李治的欣賞之情也就黯淡下去了。

歲月的痕迹慢慢地爬上了周興的眉梢眼角,他的臉上也習慣性地堆滿了公式化的諂媚笑容,淘氣的年輕人已經在背後喚他為「阿婆」。一個因長期伏案工作而身形佝僂、滿面皺紋、滿臉假笑的中年胥吏,這就是周興在時人眼中的形象。

這樣的生活日復一日,周興以為自己的一生也就這樣了,這時候機會來了,石破天驚的武周革命將一切秩序擊碎,歷史上誕生了中國唯一的女皇武則天。

武則天的用人之道很特點,不管出身,不管能力大小,只要站隊正確,就大膽起用。周興看到昔日趾高氣揚的高級官員紛紛落馬,皇族公卿人頭落地,而寒門庶族的上位之路前所未有地通暢,告密可以得官,獻祥瑞可以得官,甚至還可以自薦試官。一個火紅的時代驀然而至,周興措手不及又驚喜不已。他立刻奮不顧身地投入到時代中去,向御座上的武則天申訴忠誠。儘管武則天看中的只是他的刑訊手段而不是他對律法的理解,不過像他這樣卑微的人物,能有一技之長被武則天看中,他還能要求什麼呢因此只要女皇一個眼神,一個暗示,周興必定象忠實的獵犬一樣立刻撲上去咬斷敵人的喉嚨,像高宗時代宰相郝處俊的後人郝象賢;高宗的兩個庶齣兒子李上金、李素節;素來與武則天不睦的常安公主,這些人一個個被周興除掉。

隨著一條條人命的消殞,周興的官位也扶搖直上,累遷至司刑少卿、秋官侍郎。

江山代有人才出,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拍死在沙灘上,周興就被來俊臣拍死在沙灘上。

來俊臣最初嶄露頭角的時候,周興對他還是很賞識的,也多有提拔,後來有人舉報周興謀反,武則天不太相信,就讓來俊臣去審問,來俊臣覺得這是自己上位的最好時機,於是費盡心機想出一招,讓周興服罪。

在一個冬日裡,來俊臣邀請周興赴宴小聚。周興覺得在這奇寒徹骨的嚴冬和朋友小酌幾杯,不失為一件賞心樂事,於是欣然前往。酒至半酣,來俊臣向他請教如何去對付那些死活不承認謀反的人,周興這時出了一個主意,說把人放在瓮里,然後在瓮周圍燒火,犯人必然就會招供。來俊臣聽后命人依言而行,等火燒熱了,就請周興入瓮。周興大驚失色地說:你要我招什麼,我就招什麼,你說,我寫。

周興死後,來俊臣儼然成為酷吏一派的首腦。來俊臣排除掉了反對他的人之後,無人可殺,於是把眼光看向了其他朝臣。荒唐的是,來俊臣製造了很多石頭靶子,靶子上寫了各個官員的名字,再命令下人拿小石子扔靶子。只要哪塊靶子被砸中,來俊臣就拿誰開刀。而冤殺官員后,來俊臣還會捏造事實,自述自己的功勞,向武則天請求賞賜。

來俊臣還是個出了名的好色之徒,他把自己比作歷史上的石勒。最喜歡做的就是奪人妻女。在當時,如果誰家中有上佳姿色的妻妾,來俊臣就會強奪。如果不成功,那人就會被來俊臣捏造各種罪名鋃鐺入獄害死,而妻妾最終也會被來俊臣收入房中。據說來俊臣專門做了一個花名冊,上面寫滿官員的名字,然後通過各種手段奪取他們的妻女,其中最倒霉的段簡竟然被來俊臣搶了兩次老婆。

段簡本來娶了王氏為妻,來俊臣知道王氏的美貌后,用盡心機假傳聖旨,說武則天皇帝已經把王氏賜給他了,如若不從,段簡就會有苦頭吃。段簡自然知道這是假的,可他礙於來俊臣的權勢,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只能把妻子送了出去。這也就算了,可來俊臣知道段簡還有一個漂亮的姬妾后,竟然又上門討要。段簡為了保命,只能拱手讓人。連續被人奪去兩個妻妾,段簡差點就成了孤家寡人。

來俊臣晚年時更加橫行無忌,結黨營私,甚至企圖染指武氏諸王和太平公主,終於被檢舉了諸多罪行。武則天為了穩定朝局一泄民憤,命令將他處死,來俊臣的家人也都被誅連。

來俊臣被處死的時候,洛陽一時間萬人空巷,大家都跑出來看他被斬首。為了一解心頭之恨,百姓們甚至生啖其肉,沒有搶到的寧願花數百金求購,可見來俊臣已經到了天怒人怨的地步,最終落得了這麼一個下場。

卻說東陽公主是唐太宗的第九個女兒,生母不知道是誰,本名也不知道叫什麼。她是李治的親妹妹,武則天的小姑子。在公主成年該結婚的時候,武則天給她說了一門親事,讓她下嫁給高士廉的長子高履行。

兩人結婚以後,東陽公主發現自己的丈夫「舉不起來」,這讓公主很是頭疼。沒多久公主忍受不了長期的寂寞,就養了鄰居家的兒子為自己男友,那時男孩的年齡才15歲。這件事丈夫也不知道。

但是俗話說得好: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有一次公主深夜穿衣服外出,丈夫高履行十分懷疑:公主這麼晚要去哪裡啊於是就跟上去看看究竟。這時他看到公主正在與15歲的孩子親熱,高履行惱羞成怒,立即推門破口大罵。

誰知道公主仗著自己和武則天的關係,立即氣急敗壞地去找武則天告狀,可武則天知道這件事以後,竟然下令將小姑子處死,公主死後也被高家人挖出來「挫骨揚灰」。

卻說千金公主是李淵的第18個女兒,哥哥是李世民,李治是她的侄子,武則天是她的侄媳。因為出生較晚,千金公主年紀和李治相仿,她成年之後,在哥哥唐太宗的安排下嫁給了溫挺為妻。兩人的生活本來十分幸福,但是沒過幾年,駙馬就去世了。

唐太宗不忍心讓年輕的妹妹守寡,於是再次主持將妹妹許配給了鄭敬玄。這一次的婚姻她依然過得十分美滿,還生下了兩個兒子,但不久之後唐太宗病逝,太子李治登基。

隨後,新皇帝就將自己的老情人武則天接回了皇宮。武氏十分有野心,奪得了皇后之位后又開始掌控朝政,漸漸地就有了當女皇的念頭。為了能稱帝登基,武氏一直利用權勢打壓、嚴懲所有不服從自己的人。當唐高宗去世后,武氏更是獨攬大權,將大批皇室成員和大臣賜死,於是所有的皇子、公主們人人自危,每天都擔心自己性命的不保。

在這樣的情況下,千金公主為了活命,費盡心思去討好自己的侄媳武則天,甚至還上書請求讓自己當武氏的乾女兒。武氏對她的表現十分滿意,將她冊封為了「安定公主」,並且改為「武」姓。隨後女皇下令,公主可以隨意出入後宮,以便她們「母女」見面。

千金公主舉動讓天下人都感到不齒,但是她卻覺得十分榮耀,對自己的乾媽非常忠心,後來還親自為乾媽獻上面首。

武則天在位時期,有個叫張衡的官員,此張衡並非漢朝發明地動儀的科學家張衡。

武周朝張衡當時任職內史,是個四品官,由於工作積極肯干,業績比腰間盤還突出,吏部官員對他的評價很高,被列為三品官的候選人之一。

張衡仕途春風得意,就等著女皇簽字批准,加入三品官的行列中。

就在這個節骨眼兒,他犯了一個學齡前級別的錯誤。

有天退朝的時候,可能是很晚了,張衡感到很餓,發現路邊小攤的蒸餅剛剛出鍋,冒著熱氣,散發著誘人的香味兒。

張衡忍不住掏錢買了一張餅,就在攤位前大嚼特嚼,飢餓感瞬間一掃而光。

張衡不餓了,解饞了,騎著馬揚長而去,想不到他的吃相被一個人看見了,這位目擊者是一位御史,專門負責監督官員的。

御史認為,張衡做為三品官員,在路邊攤吃餅,形象不雅,有失體統,給武周朝丟臉。

第二天,御史就向女皇報告,彈劾張衡。

武則天也有同感,覺得此人行為放縱,丟人現眼,於是下發一道詔書:「流外出身,不許入三品。」

張衡被降職離開京城,外放到地方任職,此後終生也不能升入三品官行列了。

因為一口美味,本來前程似錦的張衡就這樣稀里糊塗地喪失了提拔的機會。

武則天當上皇帝后,立刻讓馮小寶當上了洛陽名剎白馬寺的主持。並且隨便出入後宮,又賜給他薛姓,把他的名字改為「懷義」。薛懷義憑著過人的聰明,加上當年的感情,很得武則天的愛惜。因為督建萬象神宮有功,薛懷義被擢升為正三品的左武衛大將軍,封梁國公。後來還多次擔任大總管,統領軍隊遠征突厥。

不久御醫沈南蓼也成為武則天的新寵,薛懷義出於嫉妒,一把火燒掉了耗資巨萬的萬象神宮,武則天不予追究。以後薛懷義日益驕橫,武則天不得不叫人將他暗殺。薛懷義死後,七十多歲的武則天又陷入到寂寥煩悶之中,她變得喜怒無常脾氣暴躁。

有其母必有其女,武則天的女兒太平公主也公開包養男寵,還相繼與胡僧惠范、宰相崔湜、司禮丞高戩私通。公主十分孝順,她從自己的男寵中挑出兩位二十多歲的少年送給母親解悶,也就是張昌宗和張易之兄弟。這兩人不但聰明伶俐、通曉音律,而且面若蓮花、侍寢有方,把個武則天服侍得舒舒服服身心愉悅。武則天馬上給二人加官四品。從此二張儼若王侯,每天隨武則天早朝,待其聽政完畢后就在後宮陪侍。

作為一個女皇,一個精明的政治家,武則天畜養男寵主要是為了顯示女皇的權威。二張入侍時武則天已經七十三歲,就算生活優裕,養生得法,也難使一個老嫗返老還童。她這是在向眾人炫耀:既然男人為帝可以有成群的嬪妃,女子登基也應該有侍奉的男寵。

翻開中國的歷史畫卷,女人為帝者絕無僅有。女性政治家在男性皇帝專制時代想要立於不敗之地,就要樹立自己的絕對權威。

宋之問是唐朝初期的詩人,他的家庭並不是顯赫的門第,從小,宋之問在父親的影響下,寫的文詞在當時成為佳話美談。長大后的宋之問一表人才,如果在現代應該算是帥哥。

如果你對宋之問還沒啥具體印象的話,我們再來看看下面的這首小詩,詩很短,只有四句,二十字。其詩曰:

嶺外音書斷,

經冬復歷春。

近鄉情更怯,

不敢問來人。

這首詩就是他寫的。一句「近鄉情更怯」,將遊子的內心寫到淋漓盡致,直到現在還常常被人引用。

宋之問考中進士的時候,正是武則天的天下。宋之問雖然有才,卻是一位趨炎附勢的人。當時武則天養男寵幾乎是光明正大的。宋之問自認為長相還可以,再加上會作詩,也算是風流才子了。所以他便想利用自己的優勢做上武則天的男寵,然後一步登天。

為了能成功當上男寵,宋之問完全丟棄了文人本該有的氣節,武則天的寵臣張易之上廁所時,宋之問也會為其拿廁紙,並站在一旁伺候。他的這種行為一度成為別人口中的笑談。急於求成的宋之問,居然毛遂自薦,給武則天寫起了情:

明河可望不可親,

願得乘搓一問津。

武則天看到后自然很高興,但是她對身邊的人說:「宋之問雖然是個人才,但是他的口臭熏人,實在是讓人無法忍受」。

就這一句話,宋之問的美夢泡湯了。原來武則天喜歡男寵,也是有她的選擇標準的。

宋之問有一個外甥名叫劉希夷,與宋之問年齡相仿,中過進士但無心仕途,一心為詩人。有一次劉希夷寫了一首題為《代悲白頭翁》的詩,其中有「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兩句。宋之問請求劉希夷將這首詩讓給自己,劉希夷起初答應了,可不久又反悔,因為他實在難以割愛。宋之問惱羞成怒,為了將此詩據為己有,竟然命令家奴用土袋將外甥活活壓死,劉希夷去世時還不到30歲。

聖曆元年(698年)三月,武則天假託李顯有病需要到洛陽治療,派遣職方員外郎徐彥伯秘密召回李顯及家人。李顯結束了流放的生活回到洛陽。李旦數次稱病不朝,請求將儲君之位讓於李顯。是年九月,武則天復立李顯為皇太子。李顯為了搞好與母親的關係,決定和武氏聯姻,於是他的女兒永泰公主嫁給了魏王武承嗣的兒子武延基;幼女安樂公主嫁給了梁王武三思的兒子武崇訓。中宗與武家結親,無疑是想通過裙帶關係穩固自己的地位。

卻說上官婉兒由女皇一手提拔起來,她的地位步步高升,後來更是成長為女皇的首席秘書。然而女皇也是她的滅族仇人。她的爺爺在高宗時任宰相,因為替皇帝擬寫廢武則天的詔書,得罪了女皇,因此被女皇殺害,她的父親同時被害。上官婉兒因為母親的身份,僥倖逃過一劫,但兩人被貶為奴,在掖庭當值。

上官婉兒的母親鄭氏,是個聰慧的女子,面對身份和地位的一落千丈之時,她也沒有一刻放鬆過對女兒的培養。

鄭氏懷上官婉兒時做了一個夢,當時,夢裡有個巨人,給了她一秤,並且對著她的肚子說道:「只要持此秤,必稱量天下士。」鄭氏很是欣喜,覺得腹中的孩子將來一定能飛黃騰達,成為大人物。

誰知生下來的卻是一個女兒,鄭氏心裡不免有些失望,她對著襁褓中的女兒問道:「孩兒啊,你真的有經世之才嗎」失望過後,母親還是期盼著這個孩子將來能夠作出一番作為。

於是她耐心教導上官婉兒,不僅教她經書典籍,還讓她深諳官場之道。上官婉兒不負眾望,十四五歲就成長為才貌雙全的女子。後來武則天召見她,驚嘆於她的詩文才華,就留她在身邊做事。

武則天是其殺父仇人,但上官婉兒從未動過報仇之心,那她為什麼不報仇呢因為她深知自己實力有限,並且手中的權力也是武則天給的,如果一味地飛蛾補火,那隻能葬身火海。上官婉兒是個聰明人,當然不會這樣做。

長安四年秋季,武則天卧床不起,累月不見輔臣,張易之、張昌宗兄弟侍候在側寸步不離。這時外面屢有揭帖,說是二張謀反。武氏得知後置諸不問。偏是謠言日甚,武氏命平章事韋承慶,御史中丞宋璟等審問二張。張昌宗慌忙入白武氏,叩首流涕道:「臣等實無異心。」武氏令張昌宗私下去向宋璟求情,宋璟不讓他進來,且傳語道:「公事公言,若私見便是違法,王法怎得有私?」張昌宗慚恨而回。

越年正月武氏病重,同平章事張柬之認為時機已到,於是佯稱二張謀反,命李多祚李湛等馳入東宮奉迎太子。太子疑懼不敢出來。張柬之道:「先帝以神器付殿下,殿下橫遭幽廢神人同憤,迄今二十二年。今南牙北門同心協力,共討凶豎恢復大唐社稷,請陛下即刻入宮誅逆。」說完命武士將太子擁至內殿,然後斬關而入。二張聞變慌忙出殿探聽消息,正值羽林軍進來。刀光閃處,兩個貌美的面首被劈作數段。軍士們進至武氏所寢的長生殿,張柬之叱退侍衛直叩寢門。武氏力疾起床厲聲問道:「何人作亂?」張柬之等人擁入太子齊聲說道:「張易之兄弟謀反,臣等奉太子命令入誅二逆!」武氏怒目瞪視太子冷笑道:「你敢這麼做么?現在二子既誅可還東宮。」彥范進言道:「太子怎得再返東宮?昔天皇以愛子托陛下,今年齒已長,天意人心久歸太子,臣等不忘天皇厚恩,故奉太子誅賊,願陛下傳位太子,上順天心下副民望。」武氏見人情洶洶不敢拒絕,只好頓足道:「罷罷!」

說了兩個「罷」字,仍返床躺下。

張柬之擁太子出殿,即召太平公主入白武氏請制傳位。公主入勸武氏,不到半日便請出一道太子監國的制敕。越宿又頒制傳位。中宗復辟成功大赦天下,復國號為唐,改元神龍。百官登殿朝賀,當由中宗頒敕賞功。相王加號安國相王,拜為太尉。太平公主加號鎮國太平公主。

就在所有大臣歡呼雀躍時,卻有一個人失聲痛哭,他就是姚崇。

江山重歸舊主,這無疑是一件好事。姚崇身為社稷重臣,不會不明白這個道理。可他寧願冒著惹新帝不快的風險,都要替武則天哭一場。這是為何呢

武則天對於姚崇而言,有著知遇之恩。姚崇出生名門世家,父親姚懿也曾經是朝中重臣,在朝中頗有影響。只不過任何年代都逃不過便是朝廷之上的黨派之爭,姚懿不想攪入其中,便被他人排擠,在朝堂上舉步維艱。看到自己在朝堂之上沒有立足之地,姚懿便決定辭官返鄉。

得益於父親的諄諄教誨,姚崇自幼便有入朝為官,為百姓謀幸福的理想。和父親不同的是,姚崇選擇成為一名武將。他先是報名參軍入伍,從基層做起,對於許多豪門子弟而言,這是十分罕見的。靠著不怕吃苦,不怕受累的精神,以及卓越的領導才能,很快姚崇便脫穎而出,受到了重用。

沒過幾年就成為了兵部侍郎,成為兵部侍郎后並沒有得到李治的重用,在朝堂之上無人問津。待到武則天即位后,武則天便一眼看中了這個踏實能幹的青年。一步步的培養他,教導他,重用他,最終幫他做到了宰相的位置。

若是沒有武則天的器重,姚崇斷不會有如此大的成就。所以姚崇不顧形象,失聲痛哭。

或許念在姚崇的一片忠心,李顯並沒有處罰他。

越日李顯徙武氏居上陽宮。又越日加武氏尊號為則天大聖皇帝。

二張穢亂深宮罪不甚大,張柬之等舉兵誅之;而淫后尚存且加尊號,因為她是中宗的媽媽。

卻說李迥秀出身世家,祖父和父親都擔任刺史。李迥秀長得眉清目秀,一表人才。他喜歡吟詩,不辭斗酒,號稱當代的第一風雅人物。

武則天當時寵愛張易之。張易之的父親死得早,母親阿臧多年守寡。不甘寂寞的阿臧看上了年輕俊秀的鳳閣侍郎李迥秀,便想與之成親。於是武則天召他到宮中,說要把阿藏嫁給他。李迥秀心中非常苦惱,因為他早有妻妾,但他怕不同意會犯違敕之罪,加上張易之權力威逼,不得已接受了這項敕命。

可是成親當夜,阿臧滿臉的皺紋和滿頭的白髮,還是遠遠超出了李迥秀的心理承受能力。他幾近瘋狂,卻又無力反抗,只能日日買醉喚之不醒。張易之非常不滿,便將李迥秀貶到衡州擔任刺史。

神龍政變后,張易之被殺,李迥秀也被株連,由衡州刺史貶為衡州長史。

俗話說,人之將死,其言也哀。武則天再見到兒子李顯時,已徹底變成了一個孤苦無依的普通婦人。武則天對李顯哭泣道:「我從房陵把你接回神都,自然要把天下託付於你,而五賊(指參與神龍政變的五王)卻貪求事功,把我劫掠到這裡。」李顯聽后悲泣不已,「拜謝死罪」。

同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武則天在上陽宮的仙居殿病逝,享年八十二歲。神龍二年五月,與唐高宗合葬乾陵。

武則天生前秘密修建了一間密室,這間密室任何人都不能進去,包括他的子女也不能進入。直到武則天去世后,這間密室才被公開,裡面非常簡陋,一張椅子,一尊佛像,兩幅畫像分別是李世民和李治的。有人說武則天每晚睡覺前都要來一次這間密室,應該是在向李家父子懺悔。

為什麼懺悔呢原因很簡單,因為武則天搶了李世民和李治的天下,把之前的李家變成了現在的武家,換句話來說,武則天是一個政治奪權者。武則天每當閉上眼睛時,就會想起李世民和李治,為了表明自己內心的悔悟,所以弄了兩個畫冊來尋求安慰。

武則天去世后,唐中宗覺得天下太平,於是整天和妃嬪、大臣吃喝玩樂。有次喝得開心的時候,中宗見御史大夫竇從一坐在一旁,便笑問道:「聽說愛卿喪偶好幾年了,今天晚上朕為愛卿賜個佳人拜堂成親好么?」竇從一心想中宗肯定會賜給自己一個如花似玉的佳人,於是急忙離座拜謝。

中宗隨即命令左右入內禮迎,不消半刻就看到兩個宮女擁出一位新娘出來。只見她身著嫁衣頭戴花釵走到座前。中宗命令竇從一跟她交拜,接著宮女揭去面巾。中宗卻先大笑起來,侍臣也跟著哄堂大笑。原來這位新娘不是絕色美人,而是一位白髮蒼蒼的老婦,滿臉的皺紋。她是韋氏幼時乳母,跟著皇后入宮。中宗讓她嫁給竇從一,竇從一變喜為驚.這是一件極其荒謬的事情,因為皇后乳母已近花甲之年,而竇從一剛剛過了30歲,正是年富力強的時候。而且竇從一是當朝宰相,皇后乳母只是一個賤婢,兩人年齡相差懸殊,身份更不般配,所以唐中宗這次賜婚,純粹是看宰相的笑話。

竇從一非常懊惱,不過她是皇后乳母,又是皇上賜婚,只好將錯就錯模糊過去。當下中宗封老乳母為莒國夫人,呼令左右備車,送新郎新娘回府。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五代群英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五代群英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七章 神龍革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