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唐隆政變

第八章 唐隆政變

卻說安樂公主是唐中宗李顯之女,韋皇后所生,有唐朝第一美女之稱。唐中宗即位55天的時候,被武則天廢為廬陵王。在赴任途中,韋氏生下安樂公主,當時境遇窘迫,就匆忙解下衣服做襁褓,所以取名李裹兒。

李裹兒十幾歲的時候,長得特別漂亮,可以說是傾國傾城,又受到李顯的寵愛。所以想要娶她的人很多,當然這些人都是沖著她的容貌和地位來的,假如能把李裹兒娶回家,就可以少奮鬥很多年了!

追她的男人裡面有一個是武三思的兒子武崇訓,當時武家已經沒落,武三思就讓兒子親近李裹兒,李裹兒當時只有十四歲,卻懷上了武崇訓的孩子,最後也就嫁給了他。

據《舊唐書·五行志》記載:「中宗女安樂公主,有尚方織成毛裙,合百鳥毛,正看為一色,旁看為一色,日中為一色,影中為一色,百鳥之狀,並見裙中。凡造兩腰,一獻韋氏,計價百萬。」

這裡面說安樂公主讓負責皇家服飾的尚方局給她做了兩條裙子。這兩條裙子是用百種鳥雀的羽毛做成的,正看是一種顏色,側看是一種顏色,在陽光下看是一種顏色,在暗中看又是一種顏色。一百種鳥雀的形象同時在裙中顯現出來。這兩條裙子,其中一條給了韋皇后,價值百萬。

安樂公主府中有兩個少年官兒,一個姓楊名均,一個姓馬名秦客。楊均善於烹調食品,馬秦客深通醫術。二人都生得美貌,為安樂公主所寵愛。安樂公主也是個孝女,將兩人又薦與媽媽韋后,兩人極蒙愛幸。楊均升得為光祿少卿,馬秦客亦升為散騎常侍。

因為李顯曾經對韋氏立過重誓:「有朝一日我若能重登皇位,一定滿足你的任何願望。」李顯重登皇帝寶座以後。自然不會忘記過去對韋氏的許諾。韋皇后也不客氣,她不僅很快掌握了朝廷大權,還給李顯送了許多「綠帽子」。她除了女兒送給她的兩個面首外,也經常與武則天的侄兒武三思一起鬼混。令人難以置信的是,李顯對此毫不介意。有次武三思跟韋氏在床上打情罵俏玩賭博遊戲,李顯竟然在旁邊幫他們數錢!不一會兒安樂公主進來,四個人越發快樂盡興!

武三思不僅僅是淫亂後宮,更是公報私仇殘害忠臣,對那些忠於唐朝,擁護李顯的大臣們痛下殺手,作為擁護李顯上位的五位大臣,有三位被武三思虐殺致死,兩位被流放邊疆,抑鬱而終。這一切李顯都看在眼裡,可是卻沒有阻止。從這些方面來看,這些大臣應該非常後悔把李顯扶上皇位。

李顯稱帝后在政績上也是表現平平,甚至可以用碌碌無為來形容,令那些擁護他的大臣和百姓非常失望,歷史學家對李顯的評價非常低,稱它昏庸無道,碌碌無為,又受制於婦人和姦臣,使唐朝又一次面臨危機,皇權差一點再度易手於婦人。

卻說中宗的兒子邵王李重潤與其妹永泰郡主私下裡議論張氏兄弟與奶奶淫亂,結果被武則天處死,中宗便立衛王李重俊為太子。

因為李重俊不是韋皇后親生,韋皇后對他十分厭惡。安樂公主要求唐中宗廢掉李重俊立自己為皇太女。李重俊的地位受到很大威脅,他對韋皇后、安樂公主及武三思等人自然忿恨不已。

景龍元年(707年)七月,李重俊聯合左金吾大將軍李千里、左羽林大將軍李多祚、右羽林將軍李思沖等人發動兵變。

李重俊率兵沖入武三思的府邸,武三思正與一班嬌妻美妾團坐敘歡,武崇訓也在旁陪宴,只有安樂公主入宮未歸。武三思猛聽得外面人聲馬嘶,急忙呼吏役出門探視,不防羽林兵一擁而入,見一個,殺一個,武三思父子無從逃脫,被李多祚等人次第拿下,李重俊自拔佩劍剁死兩人。接著命令軍士搜殺全家,無論男女老少一一概砍死。太子命左金吾大將軍李千里父子分兵守城,自己與李多祚等人直指宮禁。

中宗與韋氏、婉兒,及安樂公主等夜宴才罷,右羽林大將軍劉景仁踉蹌進來報稱太子謀反,現在已經領兵進入肅章門了。中宗不覺發顫道:「這……這還了得!」還是婉兒有些主見說道:「養兵千日,用兵一時,劉將軍所掌何事,乃聽叛兵犯闕么?」劉景仁碰了一個釘子,連話兒都答不出來。安樂公主介面說道:「你快去調兵守住玄武門,再報知兵部宗楚客等速來保護!」劉景仁一聽飛步趨出。婉兒又獻議道:「玄武門樓堅固可守,請皇上皇后等趕快登樓,一來可暫避凶鋒,二來可俯宣急詔。」於是相偕上樓。適遇劉景仁帶兵百騎轉來保駕,中宗即令他屯兵樓下。這時李多祚也到了玄武樓下,嘩聲不絕。中宗據樓俯視道:「朕待卿不薄,何故謀反?」李多祚道:「武三思等淫亂後宮,陛下豈無所聞?臣等奉太子命令誅殺武三思父子,但宮闈尚未肅清,上官婉兒勾引武三思入宮,乃是第一個罪犯,請陛下速將她交出,由臣等自行處置。」中宗回顧婉兒,但見婉兒兩頰發赤向前跪下道:「臣妾並無勾引武三思情事,望陛下洞鑒,妾死不足惜,但恐叛臣先索婉兒,次索皇后,再次要及陛下!」好一個激將法。中宗道:「朕在宮中,豈能不知?卿且起來,商量討逆方法。」婉兒方才起立。楊思勖在旁說道:「李多祚挾持太子稱兵犯闕,這等叛賊人人得誅。臣雖不才,願率禁兵出門擊賊。」中宗一聽便道:「卿願效力,尚有何言?但此去須要小心!」楊思勖領諭當即下樓,馳至太極殿內傳諭宗楚客等。宗楚客即撥兵千人歸他帶領,楊思勖立即披甲上馬領兵出來。

李多祚手下不過二三百人,見到楊思勖后紛紛倒退。這時中宗趴在玄武門樓上對他們喊道:「叛軍聽著!你們都是我的衛士,為何要聽從李多祚作亂?若能反正共誅多祚,朕當特別加賞,讓你等長保富貴。」羽林兵聽到此諭,索性倒戈殺死李多祚。

李重俊看到政變失敗后,率領百餘名騎兵奔出肅章門,逃往終南山。唐中宗命令趙思慎率兵追趕。李重俊逃至鄠西,隨身只有數人,暫憩林下,左右刺死李重俊,將首級獻與趙思慎。趙思慎攜太子首級歸報中宗。中宗毫不痛惜,把太子首級獻入太廟,並以之祭奠武三思、武崇訓父子。然後懸示朝堂。李千里父子及李多祚家屬悉數誅夷。

武崇訓死後,中宗又讓安樂公主嫁給武延秀。武延秀即武崇訓之弟,以嫂妻叔,中宗也是胡搞!自此韋、武之權愈重。

這時許州參軍燕欽融上疏,說韋后淫亂干政,宗楚客等圖危社稷。中宗覽疏未及批發,韋后即傳旨將燕欽融撲殺。中宗心中怏怏不樂。韋氏害怕她和楊均、馬秦客私通的事情敗露,於是密謀殺掉中宗。馬秦客說:「臣去配一種葯,無色無味,放進餅里就可以殺死中宗。」韋氏道:「既有此葯,可速取來。」楊均笑道:「事成之後,要封我為武安君!」韋后道:「不必多言,同享富貴就是。」楊均遂與馬秦客密謀取葯進宮。

越日兩人即將末藥呈入,韋氏親自製餅,把末藥放入餡中。聽說中宗在神龍殿查閱奏章,韋氏便令宮女攜餅獻去。中宗最喜食餅,取了便吃,一連吃了八九枚,還一直說餅味很佳。不料過了片時,中宗腹中大痛,倒在榻上亂滾。當有內侍往報韋氏,韋氏徐徐入殿假意驚問。中宗已說不出話,但用手指口,嗚嗚不已。延捱數刻后,中宗兩眼一翻雙足一伸,竟嗚呼哀哉了。享年五十五歲。

韋后既行弒逆,秘不發喪。太平公主聞中宗暴死,明知死得不明不白,卻又難於發覺,只得隱忍,急與上官婉兒商議扶立相王。韋后與安樂公主都不肯,乃立溫王李重茂為帝。李重茂年方十五,韋后臨朝聽政。

相王李旦生有六子,長子即李成器,從前曾立為太子,次子李成義,封衡陽王,四子隆范,封巴陵王,五子隆業,封彭城王,季子隆悌,封汝南王,已經早死。隆基排行第三,系相王妾竇氏所生。

李隆基英俊多藝,儀錶堂堂,從小就很有大志,在宮裡自詡為」阿瞞「,雖然不被掌權的武氏族人看重,但他一言一行依然很有主見。

公元689年,武則天命令李隆基過繼給李弘為子,繼其香火。

李隆基五歲時,父親李旦被祖母武則天廢除帝位,遷居東宮。七歲那年,一次在朝堂舉行祭祀儀式,當時的金吾大將軍(掌管京城守衛的將軍)武懿宗大聲訓斥侍從護衛,李隆基怒目而視喝道:「這是李家的朝堂,干你何事?」說完揚長而去。武則天知道后非常驚訝,不過沒有責怪他,反而更加寵愛他。

這年六月,李隆基聯合太平公主發動政變。他們對政變的士兵們說:「韋后毒死先帝,我們今天要殺死韋后,為先帝報仇!」

韋氏正在太極殿留宿,驀然聽到外面亂鬨哄,連忙起來。她只穿了一件小衣單衫就慌忙跑出後門。正碰上楊均和馬秦客,韋氏連忙呼救。二人攙著韋氏跑進騎兵營,請求他們保護。誰知營中軍士一刀一個先把楊均和馬秦客砍死,接著來砍韋氏,韋氏嚇得渾身發抖,哭著哀求饒命。眾人嚷嚷道:「你弒君人人可得而誅之,如今還想活命嗎?」說著就有人手起刀落把韋氏的頭顱砍下,然後將首級獻與李隆基。李隆基派人搜捕韋氏一家,連同他們的親信全都斬首,襁褓小兒也殺得一個不留。韋后被廢為庶人陳屍市曹。

時已黎明,劉幽求等馳入宮中,安樂公主深居別院,這時還不知道外面事變,方早起新沐對鏡畫眉,忽覺得頭上暴痛,只叫得一聲阿喲,已是頭破腦裂死於非命。

劉幽求誅死安樂公主后,又去搜捕上官婉兒。婉兒本是個聰明女子,竟帶著宮人秉燭出迎。她將相王參政的草制從袖中取出示與劉幽求,且托他婉告李隆基期免一死。幽求見她嬌喉宛轉楚楚可憐,便滿口答應出來。湊巧李隆基入宮,劉幽求就將草制呈上,替婉兒代為申辯。李隆基道:「此婢妖淫怎可輕恕?今日不誅後悔無及了。」即命左右去取婉兒首級。不消片刻一個紅顏綠鬢的頭顱便攜至李隆基面前。

唐隆政變前,李隆基並未把兵變的計劃告訴李旦。他對劉幽求等人說道:「此番舉事是為了挽救大唐社稷,事成福祉自然歸相王,萬一事敗我們以身殉國便是。現在將計劃告知相王,他若贊成,就是讓他也參預這種危險的行動,若不贊成,必然會壞了大事。」政變成功后,李隆基請李旦入宮穩定局勢,並叩頭請罪。李旦抱著李隆基哭道:「大唐江山全靠你才得以保住,你的功勞最大,有什麼罪呢?」

隨後李旦攜李重茂登上安福門安撫百姓。

李隆基被拜為宰相,進封平王,並統率萬騎禁軍控制皇城內外。太平公主假傳少帝命,說願意讓位相王,相王極力推辭。劉幽求入語宋王李成器與平王李隆基道:「從前相王已居宸極,眾望所歸,今人心未靖,國難初紓,請相王早日即位以鎮天下。」李隆基道:「父王雖有天下,猶且讓人。今少帝為兄子,怎肯移去?」劉幽求道:「眾心不可違,況社稷為重,君為輕,二王應力諫相王為是。」李成器、李隆基乃入見相王,極言人心歸向,國事攸關,不如早正大位云云。相王見二子懇求,也就答應了。

次日早朝,茫然無知的少帝李重茂徑至東隅西向而坐。太平公主早在殿中,眾大臣一齊趨入后,公主對眾朗言道:「嗣皇欲將帝位讓與叔父,諸公以為可否?」劉幽求跪答道:「國家多難,應立長君,相王慈愛任重,此事正宜速行。」大眾齊聲贊成。少帝心想:我什麼時候說要讓位了?因此呆坐不動。這時太平公主趨至座前高聲與語道:「人心盡歸相王,此處已非兒座,可即趨下。」說完一把將他拖落。相王徐步前行,到少帝剛才坐過的位置上昂然坐定,群臣伏稱萬歲。拜賀已畢,復擁相王出殿,御承天門大赦天下,是為睿宗皇帝。

唐睿宗與大臣商議太子人選時,按照嫡長子繼承製,理應由李成器入主東宮,可李隆基參與政變功勞較大。李成器這時以「國家安則先嫡長,國家危則先有功」為由,主動辭讓太子之位。

初唐時期,太子就像呂布義父、韓國前總統一樣,屬於高危職業。每個皇帝的首任太子都沒有好下場,最後登基的通常是第二任甚至第三任。

唐高祖李淵的太子李建成,死於玄武門之變。

唐太宗李世民的太子李承乾,謀反未遂,被父皇廢黜,趕出長安,鬱鬱而終。

唐高宗李治的太子李忠被廢,後來又被李治下令處死。

唐中宗李顯的太子李重俊發動景龍政變失敗,為部下所殺。

李成器如果不識時務,恐怕又要上演一次玄武門之變了。因此他不惜流涕滿面,堅決辭讓太子之位。

唐隆政變后,太平公主自恃功高,經常干預政事。睿宗遇到困難時也先聽太平公主的意見,再徵求太子的意見。有時太平公主不來朝謁,即令宰相就第諮詢。太平公主見太子年少,不以為意。後來睿宗愈來愈傾向太子。太平公主覺得李隆基妨礙自己參政,便想另易太子。於是造出一種謠言,說太子非長,不當冊立,將來必有后憂。睿宗不為所動,到了景雲二年正月,太平公主奏請立后,睿宗道:「故妃劉氏及德妃竇氏同死非命,屍骨無存,朕何忍再立繼后呢?」竟追冊劉氏、竇氏並為皇后。公主不免忿恨。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五代群英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五代群英
上一章下一章

第八章 唐隆政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