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此可以為範本
第161章此可以為範本
做父母的遇上孩子的問題,多半是不講道理的。
我家孩子沒學好,那一定不是我家孩子的問題,是老師沒教好。
父母是孩子第一個老師,這個事情做父母的很少有這個覺悟。
國人更多的是受孟母三遷的影響,不能說這個不對,只是太過絕對了。
如果賈璉知道這對父母的想法,心裡一定是暗自吐槽,你們是沒見過李亨真實嘴臉。
皇子們生在深宮,長於婦人之手,怎麼會不受影響呢?
做皇子的打小心眼多,不都是被環境逼的么?
穿越者賈璉做事謹慎,不也是因為現代時吃過太多的虧么?
賈璉認為性子這東西,一旦定下了就很難改。所以很多人上了年齡,回顧往事時,總是會捶胸頓足的後悔,當初不該如何。
後悔歸後悔,以後繼續,就是不改。
真遇上那種知錯就改的人,還是離他遠一點,這種人沒法子做朋友,太可怕了。
人有毛病暴露出來,對於賈璉而言,那就不是問題。他有這個毛病,我知道,可預防。
這個跟孫化貞的兵書尚書不一樣,孫閣老還在位子上,陸大人退休了。
你才去了工部幾天啊,尚書大人就告老還鄉了。
更有趣的事情在後面,工部尚書的繼任人選待定,就這麼空著。
分工完畢之後,賈璉並沒有閑著等結果,而是一頭扎進了彈藥項目中。
他的做法是把技藝優秀的工匠叫來,提出一個問題,讓工匠提交解決方案。
三個項目分別是槍刺,槍管,彈藥。
脫下官服,換上短衣的賈璉,花了七天的時間,遊走於各大工坊時間。
如果這個人是皇帝的話,那就沒問題了。皇帝,不能有毛病。
從火器的發展歷史看,火器的進步是由彈藥的發展來推動的。
京師的官場里沒秘密,【災星】這個稱號,賈璉很快就坐實了。
為人厚道的承輝帝,沒有刁難他,按照慣例,加一級退休了。
第一瓜出現了,工部尚書經過三辭三留後退休了。
皇帝不能有毛病,請看一下這句話「國不可一日無君」。如同人不可無正確三觀!
賈璉領了一份差事的事情,在勛貴以及文官之間傳的很快,絕大多數人都是抱著吃瓜的心態在看待,不是深入了解事情的人,自然是霧裡看花,熱鬧嘛。
在意這個事情毫無意義,因為很快有別的事情發生后,人們又會聚焦新的熱點。
即便知道皇帝的毛病,也必須當著沒看見。這點跟粉絲追星不一樣,粉絲心目中的偶像不能有毛病,那是因為偶像是粉絲幻想出來的為自己提供情緒價值的。
能不能熱鬧么?
外面的眾說紛紜,當事人賈璉就算知道了也不會在意。
相關小組各自成立后,項目進度形成文件通報各方。
比如說槍刺,賈璉從工匠提出的方案中,選擇了兩個,批經費讓挑頭的工匠去做,最終會從成品中選出一個來。最終針對三個主要問題,成立了六個小組,兩組之間必須公平競爭,不許耍陰招,發現之後直接取消資格。
賈璉並不是那種泡在工坊里與工匠一起幹活吃飯,那種搞法不是不行,而是太慢。
這七天時間接觸了不少技藝精湛的工匠,充分了解了當下的工藝水平以及製造流程。
最初突火槍是啥樣子,上歷史課的時候,都看過圖片。後續的火繩強、燧發槍都是在這個彈藥的基礎上不斷的改進,目的是提高射速。定裝葯的出現是一個劃時代的標誌,由此催生出了針擊槍,金屬定裝葯的出現后,迎來了熱武器的第一個發展高-潮。隨後的無煙火-葯的誕生,則是一場熱武器的革-命。栓動步槍、衝鋒槍、自動手槍、輕重機槍,簡直把槍這個領域玩出了花來。後續的半自動步槍等等,一直到中間威力彈的橫空出世,徹底的改變了步槍的歷史,突擊步槍把所有同行直接逼死。
穿越者賈璉當然知道,要取得突破性的進展,在現有製造工藝的水平下,想將火銃的威力最大化,還是要在彈藥方面下功夫。其他的可以隔三差五的去看看,唯獨彈藥這一塊,必須親自盯著,要求工匠們跟著自己的想法,想方設法的去完成。
火藥工坊最好的工匠分成兩組,一共二十人,全都被叫到了賈璉的跟前。
按照賈璉的要求,在工坊內找一塊空地,豎起一塊黑板,粉筆的工藝很簡單,石膏磨具(這個不是瞎說,作者親自做過這個)。
賈璉也不跟這些工匠套近乎,直接在黑板上畫圖,畫完之後很乾脆的對著工匠們講話:「這就是我需要的彈藥,大概是個圓錐形,尾部有凹陷,外部有兩道凹槽,底部裝一塊軟木。兩個組怎麼做我不管,我只看結果。誰能做出來我滿意的彈藥,主管包一個從八品,我要說話不算話,天打雷劈。」
面對這些工匠,想要效率很簡單,就是簡單粗暴的許一個官職。
賭咒發誓的效果也很好,這個時代的人還是願意相信一個狀元不會在這種事情上違背誓言的。畢竟洛水還在,賈璉也不姓司馬。
「更詳細的圖紙回頭髮你們一份,這個黑板就豎在這,沒有進組的工匠也不難過,都可以來看看黑板上的圖樣,只要能做出來,都可以到我這來領賞。」
賈璉並沒有限制其他工匠發揮智慧的餘地,是個工匠都能有發光發熱的機會。
在彈藥項目上丟了個雷之後,賈璉抽身前往槍管項目組,這裡也是兩個組,要做的事情就是拉膛線。沒有膛線的步槍在賈璉看來,是沒有靈魂的。
老規矩,把兩組工匠召集在一起,直接提要求。在沒有無縫鋼管的時代,怎麼做槍管呢?用鐵鎚打鐵片,然後再捲起來打合,上鑽床光滑內壁,最後才是拉膛線。
就這麼個工藝流程,一個熟練工匠帶兩個徒弟,三天一根槍管,還是沒膛線的。
什麼流水線,不存在的,都得一步一步來做。
賈璉要做的是解決有沒有的問題,然後才是統一口徑,為了解決統一口徑的問題,就必須解決工具的問題,什麼工具呢?遊標卡尺!
精度什麼的就不要多想了,賈璉也只能提供一個外形,讓銀匠們去做。為什麼是銀匠呢?各位讀者有機會的話,可以去看看古代首飾的樣子。純手工做的首飾,精美程度能閃瞎狗眼。
至於標準化度量衡這個東西,賈璉知道有,但不知道該怎麼做,只能相信後人智慧了。
基礎很重要,現在就是在打基礎。需要做的事情太多了,個人的力量非常有限。
骨子裡性子懶散的賈璉,只能是能做一樣算一樣。
三個項目,槍刺是最簡單的,就一張圖搞定了,決定槍刺質量的是材質。
這個問題賈璉沒法子解決,畢竟不是全才,就是一個小官僚的底子,接受過完整的現代教育,還是特么的文科僧。有一句話很難聽,學文科的等於什麼都沒學。
放在穿越者身上,太特么的合適了,在工科領域能發揮點作用的,全是中學時期學的。
甚至連畫圖,都是中學時期的學幾何時留下的底子。
賈璉只能指望這些工匠了,希望他們裡頭有幾個天才,能達到自己的要求的天才。
古代工匠都是有傳承的,所以,人口基數在工匠領域無法發揮作用,只能是指望現有的工匠之中,存在天才。
安排完畢,提交報告,剩下的事情就是每日巡視,視察進度。
報告提交時只有一份,上呈時多抄了兩份,原件工部留底,抄件上呈內閣及陛前。
一份報告,從張廷恩手裡往上傳,李清看完后,沒著急往上傳,而是特意找到張廷恩,問了一句:「兄觀此文,有何感想?」
「條理清晰,一目了然,讀之甚悅。」張廷恩不吝溢美之詞。
李清點點頭,掉頭回自己的辦公室,拿起筆寫一張小紙條附上,紙條上曰:此可為範本!
梁道遠看了便想起之前的內閣會議,這麼一件小事,上了內閣會議后,後續事宜全體閣臣都有審核的必要和權利。看完文本后,再看看李清的小紙條,梁道遠深思片刻,也附上一張紙條曰:李相所言甚善。
孔照看完后,在上面畫了個圈,然後拿上報告去求見皇帝。
不出所料,承輝帝這裡也有一份報告,不過是走直接上呈的渠道。
「孔卿這是有事情要說?」君臣互禮后,承輝帝率先提問。
孔照道:「太祖有訓,公文應簡練直白,然則並未形成統一格式,今賈璉之報告,李相以為可以為範本,梁相附和,臣以為可也。」
現代公文有統一格式,為什麼呢?
當然是為了閱讀效率,不然費盡心思的搞這個形式主義有意思么?
前人的智慧,一點都不比後人差。
賈璉寫公文的習慣,在這個時代看來就很特別。行文簡單直白,條目清晰,基本沒有廢話。最後部分是附著的表格,相關負責人員以及各項開支清清楚楚,一目了然。
表格這個東西,現代人耳熟能詳,古代人第一次看見時,真的會有耳目一新之感。
一個政府如何治理一個國家,為何總是有一些新型事件,讓人覺得國家機構介入遲緩?
說出來有的人可能不信,治理國家靠的公文。這也就是為何古代各朝不乏大帝國,卻能進行有效治理的原因。方言的話,隔十里地都可以有不同會聽不懂,文字則不會出現看不懂。
兩千年的大一統帝國,從秦始皇開始,就是通過公文來進行治理。
任何一件事情,在處理的時候都要走公文,哪怕你去派出所做個證人,都會留一份記錄,簽字按手印。這裡就不得不提一嘴,互聯網上出現突發事件的時候,最初的幾天熱議時,一定是最鬧騰的時候。公家介入后處理事件時需要時間的,人的情緒卻往往等不起,需要立刻發泄出來。這就給了一些無良媒體和自媒體虛空造靶的空間。
這幫人把錢賺走了,官方的調查結果公布出來,往往是滯后的。所以,很多時候人在網上被情緒帶動,看到的官方結論,卻又不願意去相信。
人嘛,總覺得是自己最聰明的,我怎麼可能被騙?
恭喜你能這麼想,下一個受害者的潛質很大。
新聞學朝著文學方向一路狂奔的互聯網時代,更需要耐心以及一雙慧眼。
言歸正傳!
承輝帝倒是很乾脆的表示:「既然內閣有這個意思,先在工部試行,看看效果再說。」
孔照應下道:「如此,臣請陛下批複,並下發工部。只是,如今工部尚書之位空懸,還請陛下乾綱獨斷,儘快安排落實,不使上下通傳之路滯塞。」
賈璉要是在場,一定會感慨一句:【孔相,你這燕國地圖短了點啊。】
承輝帝倒是沒這個感覺,從首輔的職能看,這是分內的事情。
從制度上看,六部對接的應該是皇帝,內閣最初是作為皇帝助手的形式出現。到了大周朝,進行了一些改變,不涉及軍事、天災、人事方面的事情,六部尚書自己就處理了。
牽扯到以上三個範圍的事情,就得上內閣了。身為首輔的孔照,提議補充尚書職位,真就是本職工作。原則上皇帝要乾綱獨斷,也是合理合法的事情。具體到不同的皇帝不同的風格,承輝帝這裡的習慣又有點不一樣。
「孔卿之議甚善,尚書之位不可久懸,嗯,閣臣有舉薦之權,愛卿回去與各位閣臣議一議,列一個名單出來朕看看再定。」
這就是承輝帝的風格,在人事問題上,如果是閣臣,他一般都自己做主,六部主要官員,一定是請內閣先弄個範圍出來,他在範圍內挑選。
總而言之,現行制度下,皇帝的權利範圍無限大,靈活度拉滿,就看皇帝個人的風格。
承輝帝的風格在下面的臣子看來,就是願意放權,即便是人事權,放權的力度也很大。
今上最看重的權利,在孔照看來是財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