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安敬思
幾人見到張延禮,都不奇怪,主要是之前張延禮彪悍的形象在他們心中非常深刻,不會認為這點小傷會對他產生什麼影響,上次的意外幾人也都不會放在心上。
「都頭無恙,那安敬思等人已押在營外,安敬思打傷都頭,其餘眾人未及救援。安敬思仗責五十,其餘眾人杖責二十。就等都頭一聲令下,即刻行刑。」
首先出聲的是副將李弘定,李弘定出自大族李氏,是軍中宿將李明振嫡出三子。
李氏是沙州大族,是支持張議潮起事的幾大家族之一,而且李明振娶了張議潮的女兒。李弘定也是張議潮的外孫,身份尊貴,在軍中幾名副將中位列首位。
此時由他第一個發言,而在軍中,不管關係地位如何,一律只稱軍職。
而李弘定也不是真想處罰,軍中訓練時打傷上官之事,可大可小,他名為處罰,實際上給雙方一個台階下,這些仗責,無非是一些皮外傷,有些事情,真深究了,砍了腦袋也不算過分。
「李副將說的是。」
另一旁,年齡最大的副將康婆娑贊同道,康婆娑是粟特人,但不是大族康氏,不過粟特人以曹、安、史、康、石、羅、白、米、何為姓氏,一般也稱為昭武九姓,其中安、康為大姓,以康為姓的粟特人不在少數,倒也不奇怪。
粟特人善財貨買賣,他除了擔任副將,還管軍中後勤,也算人盡其能。
而康婆娑的態度,也是想保全安敬思。
「但憑都頭處置。」
最後一名出聲的副將是陰信成,他是陰家庶子,陰氏同樣是沙州大族,陰家家主陰文通也是軍中老將,而且與李明振一樣,是張議潮女婿。
沙州幾大家族世代通婚,相互之間關係密切又複雜。
不過陰信成為家中庶子,地位上比李弘定差了很多。
不過陰信成的態度倒是不偏不倚,完全按張延禮的吩咐辦事,沒有任何主觀的意見。
接下來是幾名隊正,張延禮順勢讓他們發言,除了一名與安敬思交好的隊正外,剩餘幾人與陰信成一樣,並未出言求情。
張延禮在上首看著眾人,觀他們神情,聽他們的言語,對這個小團隊作出了初步的認知和判斷。
「敬思乃按我命令行事,豈可因執行我軍令而受責。」
說完不管眾人神情,跨步走出帳外,其餘眾人緊跟其後。
在帳外,張延禮的親兵包括親兵伙長安敬思在內,全都跪在營帳外,此刻聽到張延禮到達軍中,眾人紛紛過來請罪。
與其說是關押,但並沒有關在任何牢房,而是讓他們照常宿在營中。不過這段時間卻沒任何人逃離。
張延禮快步走到安敬思身前,將他扶起。
「敬思天生神力,某自負武勇,但這力道上卻是遜爾幾分,不過敬思你騎術、箭術尚有不足,改日馬戰,勝負猶未可知。」
張延禮不吝嗇誇讚,不過按他記憶中,這安敬思的實力確實驚人,恐怕太宗年間秦叔寶、尉遲敬德亦不過如此了。
不等眾人反應,張延禮繼續說道。
「敬思按某命令行事,豈可論罪,吾命你全力以赴,軍令如山,執行者無罪,眾人皆無罪。」
說罷,張延禮赦免眾人罪過,眾親兵盡皆起身。
他又拔出身側橫刀,雙手放至身前,對著安敬思說道:「此刀乃叔祖議潮公起事所用佩刀,后叔祖入朝,此刀傳與家父。兩年前,我入軍營,家父傳我此刀,盼我如叔祖一般,早日驅逐吐蕃回鶻,再建功勛,重歸大唐。刀雖無名,卻也歷戰陣十餘場。」
張延禮將橫刀的歷史娓娓說來,聽得眾人無不心馳神往,望向此刀。
「如今,汝能勝吾,吾將此橫刀增與爾,取刀名開元,盼汝持此刀殺敵,隨我重建開元盛世。」
說完,他將刀向前一伸,示意安敬思接過此刀。
「都頭不可,此刀乃留後親賜,為司徒佩刀,某無功無職,豈可受此大禮。」
安敬思趕忙拒絕,雖然對此刀非常感興趣,但也不敢受此大禮。
「無功亦無妨,正要你持此刀建功立業。汝有萬夫不擋之勇,昔年太宗執弓矢,尉遲敬德執槊相隨,雖百萬眾若何。如今汝持刀,當隨我殺盡敵寇。」
說完不等安敬思回應,張延禮將手中橫刀塞入他的手中。
安敬思雙手捧著橫刀開元,連忙跪下:「願誓死追隨都頭,建功立業。」
「願誓死追隨都頭,建功立業。」
隨著安敬思跪下表示效忠,一旁的親兵以及周邊眾將士,紛紛跪下,一同宣誓效忠,聲響如雷。
張延禮滿意的點了點,示意眾人安靜,有些事情,過猶不及。
緊接著,他遣散眾人,各自進行訓練,而他也在校場找個地方,揮動陌刀,熟悉這具身體的武藝。
而當他慢慢熟悉,練的興緻正起時,看到滿臉困惑的李弘定走了過來。
張延禮無奈,只能停了下來,向李弘定問道:「李副將不訓練士卒,可有急事。」
「都頭恕罪,某隻是想起一件舊事,望都頭解惑。」
看張延禮一臉的不耐煩,但李弘定還是走了過來問道,兩人算是從小長到大,軍中內雖分尊卑,但倒不在意這些小細節。
「何事。」
「某記得留後確實隨身攜帶一把橫刀多年,后賜予都頭,但聽說此橫刀乃留後找大師鍛造而成,並未聽說此乃司徒當年佩刀。」
張議潮當年入朝,拜右神武統軍,加司徒,所以很多時候也會以司徒稱呼叔祖張議潮。
「此刀乃當年司徒佩刀,表兄定是記錯了。司徒一入朝十餘年,表兄一時記差也是正常。」
張延禮似笑非笑,一臉輕鬆的看向李弘定,言語間卻是把這個事情蓋棺定論,不容反駁。
一旁的李弘定聞言,也不反駁,結束了這個話題,告辭后自行練兵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