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6章 老友相聚

第826章 老友相聚

北島穿著風衣,身材消瘦,正和兩個中年男人聊著什麼。

他看到招呼他的方明華,有些驚訝,但臉上立刻露出笑意。

「你來參加圖書節?」北島問道。

「對,應海內曼出版社邀請。」方明華把自己的情況簡單說了遍。

北島又給方明華介紹旁邊兩個白人,原來都是一個是北島在杜倫大學的同事,另一位則是當地著名作家。

寒暄幾句,兩個白人離開,就剩下方明華和北島兩人聊天。

「北島老師,你什麼時候來英國的?」方明華問道。

「就是上次和你在洛杉磯聚會不久,在美國待著沒什麼意思,剛好杜倫大學發來信函,邀請我去他們學校做代課老師,我就以訪問學者的身份在他們的中文系講課,主要講中國現代詩歌。」北島回答道。

「哦在這裡還好吧?」

「可以吧,其實對我這樣的人來說,到哪都一樣,89年出國到現在已經11年了」北島說著,臉上有些惆悵。

「想回國?」

「說不想那是假的。」北島輕輕嘆口氣:「我在外國這些年,很少寫詩基本上都是些散文,寫我在海外流浪遇到的人和事。」

聽到這話,方明華不由得想起北島膾炙人口的一段話:

那時我們有夢,關於文學,關於愛情,關於穿越世界的旅行。如今我們深夜飲酒,杯子碰到一起,都是夢破碎的聲音。」

其實這並不是一首詩,而是他的散文集《藍房子》里一篇《波蘭來客》里的句子。

「那你就回去。」方明華說道。

「哪有那麼容易?明華,估計你大概知道我的情況,回不去,哎」說到這裡,北島又深深嘆口氣。

「北島老師,放棄你一些主張,你是學者詩人,沒必要非和政治糾纏的這麼緊密。」方明華勸道。

北島陷入沉默。

「好了,不說這個。」北島換了話題:「明華,你認識,李虹穎嗎?」

「認識啊,87年我在魯院帶了一期講習班,李虹穎是講習班學員。」

「難怪她叫你方老師。」北島露出笑容:「去年,我們旅歐詩人在倫敦聚會,她參加了,我才知道她和你的關係。」

「李虹穎在倫敦吧?」方明華問道。

自從95年,李虹穎結婚回國拜訪了一次方明華,兩人就再也沒聯繫過,方明華只知道她陪著老公在倫敦工作,具體在哪不清楚。

北島聽了點點頭。

「是在倫敦,我應邀去過她家。」

「有她的聯繫方式嗎?」方明華來了興趣。

在異國他鄉見到故友,也是件高興的事。

北島告訴方明華李虹穎的聯繫方式,兩人又聊了一會就各自離開。

方明華再一次見到北島那已經是七年以後,在香江見到。

2001年10月,北島回國為父奔喪。

2002年宣布退出中國人權。

2007年,北島收到香港中文大學的聘書。8月,北島正式搬到香港,與其家人團聚。

方明華是第二天早上離開愛丁堡,依舊坐著火車晃晃悠悠來到倫敦,住進文華東方大酒店,中午一個人去餐廳簡單吃了頓飯,回到酒店就按照北島給的電話號碼打了過去。

很快電話被接聽,對面傳來一個女人的聲音,一口標準的倫敦音。

「mayiaskwho"scalling」?

「是虹穎嗎?我,方明華。」自然是漢語。

「方老師?你來英國了?!」電話那頭李虹穎又驚又喜,立刻變成漢語。

「對,我在倫敦,剛剛參加完愛丁堡圖書節。」方明華將自己的來的目的簡單說了一遍:「我在圖書節上碰到北島,他說你住在倫敦。」

「對,我現在就在倫敦,歡迎你來做客。」

「行,你說地址。」

李虹穎告訴他怎麼走,方明好換了一身衣服下了酒店,然後去坐地鐵。

李虹穎並沒在市區,而是住在倫敦郊外一個叫摩頓的地方,這已經算是鄉下,但方明華出了離地鐵站走不到五分鐘就來到這裡。

這個街道叫榛子街,兩排柳樹垂青很幽靜,他老遠就看到一座亮藍色的二層小樓,格外惹眼。

方明好發現,英國人喜歡用淡粉色刷房子,這座藍色小樓有點格格不入的感覺,難怪李虹穎在電話里說進了榛子街,看到一座藍房子就是。

房子前面有花園,方明華還沒敲門,門就開了,只見李虹穎走了出來,一臉喜色。

「方老師,快請進。」

方明華跟著進去,典型的英式客廳,布藝沙發、細金屬腿咖啡桌,簡潔的絲絨沙發,感覺很舒適。

看來李虹穎在倫敦生活得不錯。

「方老師,喝咖啡還是喝茶?」李虹穎招呼。

「隨意吧。」

「嗯,我們喝下午茶吧。」

李虹穎說著進了廚房,不一會端來兩杯紅茶,還有一盤小點心和英式鬆餅。

「謝謝」兩人邊喝邊閑聊起來。

「趙教授去學校了?」方明華問道。

李虹穎的丈夫叫趙一恆,96年跟隨李虹穎來西京,方明華見過一次,是英國倫敦大學的教授。

聽了方明華這句話,原本很開心的李虹穎臉上變得黯淡起來。

「我們離婚了。」

「對不起。」

「沒什麼,那都是過去的事了。」

方明華當然不好追問對方離婚的原因,很快就把話題引導文學上來。

「虹影,我在愛丁堡圖書節上,還看到你寫的小說《飢餓的女兒》,進入英國最大的書籍連鎖店watfrstons的榜單。」

「是的。」

提到文學,李虹穎的心情明顯好轉:「這樣感謝你在在魯院講習時對我的培養。」

「談不上,是你自己的努力。」方明華很謙遜:「在講習班學員里,你很聰明也勤奮。」

「可是,比不上余樺呀,這傢伙在國內文壇上可是風生水起,獲得茅盾獎、華語文學獎,義大利格林扎納·卡佛文學獎.他的那本《活著》英譯本,在英國也很流行呢。」李虹穎笑著說道。

「別跟那傢伙比,天生就是寫小說的料。」方明華說道:「你和他有聯繫嗎?」

「主要是和陳虹聯繫,偶爾寫信。」李虹穎回答道:「現在陳虹成了家庭主婦,一心一意照顧家庭,簡直讓我佩服。」

「你能做到嗎?」方明華問道。

「不能,我做不到。」

這也是兩人離婚的原因之一?

方明華沒有問。

兩人又聊起講習班的同學,全班有二十多人,現在真正從事文學寫作的並不多。

廖潤博還在桂省老家,成為桂省文壇上一名幹將,但像錢余亮、何力偉都離開文壇,進入體制內成為一名官員。

想想,那已經是13年前的事了。

「時間過的真快呀」李虹穎感嘆了聲。

確實。

那時候大家都二十多歲,風華正茂。

現在都人到中年,方明華已經四十了。

四十不惑。

下午,李虹穎又留方明華吃了頓晚餐,方明華這才告辭離開,返回酒店。

在回市中心的地鐵上,方明華看著外面忽明忽暗的燈光,陷入沉思。

這次來倫敦,沒想到見到幾個老朋友。

詹姆斯·寇、北島、李虹穎。

也不是專門為了文學,就是想見見面,敘敘舊。

他突然覺得。

文學真沒啥聊的。

進入新千年,文學越來越遠,越來越淡。

算了,不想這些了。

方明華本來準備第二天就買飛機票離開倫敦飛往美國,但卻接到李麗打來的電話,說她要來倫敦參加一個學術會議,於是決定,等李麗來倫敦,兩人再一塊回美國。

下一章:第827章 獵戶座書籍詳情頁上一章:第825章 824「你好,詹姆斯同志!」

重回80:我的文藝人生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重回80:我的文藝人生
上一章下一章

第826章 老友相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