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魚上鉤了
諸葛巡在地里檢查一番,土質優良,十分適合耕種,算上蔡氏給的優待,這地確實不錯。
人家誠意已經給足,自己也不能再挑揀,諸葛巡當即決定選這裡,另外兩處也不去看了。
回到馬車,他難掩心中喜悅,連聲向蔡家二爺道謝。
整得蔡勛都有些不好意思了,租塊地而已,又不是白送,明明是蔡氏得利,至於高興成這樣么。
回到襄陽城,已是未時,兩家定好契約,此事算最終敲定。
諸葛巡告辭后,蔡勛快步回屋,去見蔡瑁,其實蔡瑁一直在宅子里,並未去軍營。
讓蔡勛接待,只是因為她姐姐說要給諸葛氏好臉色。
「大哥,事情都定下來了。」蔡勛說著遞過契書。
蔡瑁隨手將契書置於一旁,「汝覺得這諸葛巡如何?」
「他只看了一處田,便十分高興地定下了,聽他的口氣,似乎還有治理迴水的想法。」
「哼,不自量力,若迴水能治,這田豈會留著等他。」蔡瑁隨口吐槽一聲,又遞給蔡勛一封文書。
「兗州軍報,張邈欲救張超,路上被部下所殺,張超不日則亡,看來孟德已解兗州危局,你將此信報於主公。」
蔡勛伸手接過,「大哥,孟德兄收復兗州,是否會再度對徐州用兵?」
蔡瑁緊了緊眉頭,搖搖頭道:「兗州戰亂不止,蝗災四起,孟德恐怕早已糧草難支,該是要休養生息一番。」
而後他猛然想起另一事,囑咐道:「長安近來局勢再度動蕩,令我難安,你速命人盯緊武關!」
「諾!」
……
諸葛巡一回家,院中的諸葛均便迎了上來。
「兄長,事情可還順利?」
「妥了!明日開始,就是日復一日的耕耘,你隨三弟好好讀書,將那途中荒廢的學業儘快補上。」
「怎麼補?」諸葛均隨口反問。
諸葛巡笑著拉著諸葛均朝書房走去,這個時候,諸葛亮應該在書房看書。
怎麼補的問題,他還真有門道,今天見蔡勛,將荊襄之地的天南地北聊了個遍,他便專門請教了這個問題。
步入書房,諸葛亮連忙收起《管子》書簡,「兄長歸來啦,租契可否敲定?」
諸葛巡另一手將租契一揚,笑道:「為兄保證,至少五年內,不會餓肚子,至於五年後,再說吧!」
「哈哈!」兩人爽朗一笑。
三人圍坐一案,諸葛巡面色轉為嚴肅。
「今日問了蔡家二爺,南陽大儒宋仲子在襄陽做五經從事,你二人不如也效仿北方學子,前去討教一番,學一些濟世經略。」
說罷和諸葛亮與諸葛均對視一眼,兩人明顯各有想法。
「兄長,五經乃基礎之學,倒是適合均弟。」
諸葛亮言外之意,不適合他自己。
諸葛巡倒也認同,用他的話來說,諸葛亮早已經完成了基礎教育,接下來要做的應該是拓寬知識面,觸類旁通,再有就是找一下定位,確認自己深耕的領域。
「那便送阿均去學!」
諸葛巡當即決定,諸葛均頓時哭喪個臉,但又無法忤逆。
長兄如父。
至於諸葛亮,諸葛巡倒是想到了司馬徽龐德公這些名士,如何讓三弟儘快的結交到他們呢?
這種事可遇不可求,當務之急,還是聚焦自己的種田大業比較好,畢竟吃飯問題是頭等大事。
翌日。
天剛蒙亮,諸葛巡便領著孫和孫貴兩兄弟去了早市,兩兄弟的父親是諸葛珪的忠僕,自小長在諸葛家,這次遷徙,也沒將他們遣散,而是帶來了荊州。
諸葛巡先採買了一些種田工具,還有待播的冬麥種子,最後斥重金購買了一頭水牛以及一輛板車,充當交通工具。
要是靠步行,每天來回襄陽,也不用幹活了,除非在迴水附近的聚落找地方住。
這一輪採買下去,差點讓諸葛巡當場破產,果然當家才知柴米貴。
天氣陰沉,行至半途時,竟下起了綿綿細雨,不多時,遠方山巒與前路都籠上一層朦朧霧氣。
秋意很濃。
諸葛巡與孫家兄弟雖戴著斗笠,等到了田地,外衣已被雨水潤濕。
「看,這百畝田地,未來五年,就是我們的戰場!」諸葛巡立於田埂上,頗為豪氣地指著。
「一人五十畝,倒也不多。」哥哥孫和道。
他的意思是這片地都是交給他們兄弟種的,若按傳統的方法隨緣粗放耕種,一人隨便照看幾十畝,確實問題不大。
然而諸葛巡設想的,可是精耕細作,工作量可能十倍不止,靠兩兄弟,是不可能的。
他也沒有說破,怕嚇著孫家兄弟。
「東家,現在種下冬麥,豈不是會影響明年春耕。」孫和再次提醒,諸葛巡購買冬麥種子時,他已經提醒過一次。
「阿和放心,我心中有數,你們只管照做即可!」
兩人倒是踏實,卸下農具,很快就進入狀態,開始翻地,至於耕牛,他們還不會駕馭。
諸葛巡沒有急著幹活,先是查看下水渠,再看了下地勢,最後將目光落在迴水上游的山谷之中,若有所思。
迴龍之象的原因是汛期迴水來不及排出,就遭沔水倒灌,兩頭夾擊,招致決堤。
若是沿谷口修壩蓄水,再尋一處低洼處挖掘泄洪湖泊,不僅可以解決汛期決堤的問題,還能解決乾旱時的灌溉問題,水庫和湖泊,還能用以養殖……
諸葛巡一邊觀察一邊暢想,不知不覺已經來到迴水邊。
此時是枯水期,迴水靜靜流淌,諸葛巡突然發現一位身穿蓑衣斗戴斗笠的垂釣翁坐於石橋之上。
「上回倒沒細看,這竟然有一座石橋。」諸葛巡甚是好奇,這方圓百里似乎都是農田,為何為會修石橋?
等他走上石橋,垂釣翁也回頭一看,二人目光正對,皆是閃過一抹訝異。
是你?
是你!
「晚生見過黃公。」諸葛巡連忙行禮。
面前之人是接風宴上,劉表介紹過的黃公黃承彥。
他出自荊襄四大家黃氏,而且還與劉表和前太尉張溫是連襟。
「是諸葛子謙啊,汝怎會在此?」
諸葛巡指著對面的田地,「租的蔡氏之田就在此處。」說罷諸葛巡想到蔡勛提到過,這迴水另一邊的田,都是黃氏的。
「諸葛亮可有前來?」
「三弟在家中讀書,未曾前來。」
黃承彥搖搖頭,目光始終注視著江面。
「閉門苦讀,讀不出蒼生之苦,抱簡求教,教不出濟世之道。」
諸葛巡品了品,黃承彥顯然意有所指,他記得三弟在宴上說到的民貴君輕的說辭。
諸葛巡心頭一亮,這話,明顯有指點迷津的意思。
真怪,站在他面前的是諸葛巡,而他指點的卻是弟弟諸葛亮,說明諸葛亮更能入他的眼。
人說黃承彥高爽開列,看人全憑自己心情,果然如此。
三弟能給他留下印象,還出言指點,說明緣分到了。
三弟,你的貴人老丈人出現了!
「多謝黃公指點,晚生一定轉告三弟!」諸葛巡再度作揖感謝。
黃承彥視若無睹,依舊專註水面,就在諸葛巡轉身告退時,突然傳來一聲驚笑。
「魚上鉤了!」
……
求收藏,求推薦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