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0章 ,前往匈奴國的漢使團
大漢歷33年5月2日,太子府。
「殿下,匈奴國和安息國再次爆發大戰,匈奴人集結了20萬大軍,大有吞併安息國之意。」張辟疆道。
「匈奴?」徐愛民一時間還沒反應過來,這段時間他主要在關中巡視農村組建農社的情況,畢竟他父親經常教導他沒有調查權,就沒有實踐權,他要親自到地方農村看看農戶是不是真願意加入農社?
從調查的情況來看,關中的農戶是非常支持成立農社,當然這和朝廷支持農業貸款,讓他們購買拖拉機和肥料,同時朝廷保障收購他們的農副產品,最大限度的保證了他們的利益。
當然與之對應的短板也有不少,最大的短板就是鄉村裡缺人才,即便大漢朝廷動員了農家的學子,農學院的學子,但現在大漢依舊沒有充足的人才去組織農社。為了解決鄉村人才短板的問題,徐愛明打算髮動更多學府學子投入鄉村建設當中。
所以這段時間他幾乎都待在關中的農村,對外界發生的事情知道寥寥無幾,更不要說是匈奴國的事情。
張辟疆只能拿出一張神洲以西的地圖解釋道:「今年三月,匈奴人就開始不斷集結大軍,最新從季國傳來的消息,此次匈奴打算集結20萬大軍進攻安息國,這幾乎是傾國的兵力,發動如此龐大的軍隊,軍臣顯然是不會滿足只割讓幾座城池的。」
匈奴人前三次和安西的大戰,每次的兵力都在3~5萬之間,這次增加了好幾倍的兵力,顯然意圖不小。
徐愛民知道張辟疆對匈奴人的忌憚,於是問道:「安息國的國力如何?」
張辟疆道:「人口大致上有四五百萬左右,其制度和夏商周差不多,都是奴隸貴族制,平時以少量的貴族私兵鎮壓地方,國戰的時候則大量雇傭雇傭兵打仗,安息能雇傭的士兵不超過十萬,但雇傭兵只能打順風仗,勝則勢如破竹,敗則一瀉千里,戰鬥力不如匈奴人的自耕農士兵。」
對外方面塞古琉國是他們原本的宗主國,大概在100年前,安息國趁著塞古琉國內亂,自立為王建立了現在的安息國。
塞古琉國一直有重新吞併安息國的意思,但其國家腐朽,空有龐大的國土,眾多的人口,但在軍事力量方面依舊不如安息國。
不過這十幾年時間,匈奴國不斷西擴,引起四周塞人的恐慌,塞古琉國已經改變了對安息國的態度,轉而支持他們抵抗匈奴人。
四周的小國和塞古琉國差不多,他們擔心被匈奴國吞併和安息國結盟。」
張辟疆解釋道:「這片地區雖然國家眾多,但都是同一個種族,他們天然親近,反而是匈奴人,他們屬於外來的入侵者,塞人更加恐懼他們。而且匈奴的軍事力量也遠遠超過他們,他們已經滅了十餘個塞人國家和大部落,匈奴在神洲以西的地區,已經是屬於小兒止夜啼的存在。」
匈奴也是一個善於學習的民族,稽粥帶領匈奴的殘部逃到西域之後,學習大漢最徹底的制度就是軍功受田制度,匈奴國的青年只要成年都可以分到100畝的田地,或者是1萬畝的草地,分到這些土地的百姓只要承擔相應的軍事責任,分田地的士兵暫時作為步兵,戰時要自己提供武器鎧甲,分到草場的百姓則增加了提供戰馬的需求。
匈奴人就靠著這套軍功受爵的戰鬥體系,打爆了西域一眾奴隸制的貴族國家。(其實看看歷史,唐朝的府兵,金國的猛克制,大明的軍戶制,大清的八旗制,全部都是換了一個馬甲的軍功授田制度,其實天朝這兩千多年的封建史告訴了所有的英雄豪傑一個道理,得農戶者得天下。真穿越歷史了,哪怕什麼發明都不知道,就只做好分田,暴兵這兩樣,得到天下的概率就超過了7~8成。)
等到軍臣回到匈奴國之後,他組織匈奴國全面漢化,建立了一套足夠滿足匈奴征戰的軍工體系,普通的匈奴士兵連武器裝備都不用攜帶了,匈奴國直接提供武器鎧甲,每個匈奴士兵能武裝幾十斤鐵。直接再次讓匈奴國士兵的戰鬥力暴漲了一個台階。
匈奴人在西面雖然有一個安息國還沒有完全剿滅,但但匈奴國以南的一小眾國家,一些游牧部落通通被他們征服,匈奴國的邊疆直接打到了海邊,打通了和大漢的海上貿易聯繫線。
徐愛民想了想道:「要是匈奴國吞併了安息國,匈奴國的國土面積和人口會增加差不多一倍。」
張辟疆道:「到時候匈奴國的人口會突破千萬,算是整個天下人口第三多的國家,面積第二大的國家,但其戰鬥力卻遠遠超過了貴霜國。」
貴霜在大漢貴族界已經淪為笑柄了,一個國土面積極其龐大,人口超過千萬,有幾十萬士兵的強大國家,不管從哪方面看,都超過了戰國七雄的力量,但看上去如此強大的國家,卻被天竺商社打的只敢求饒,這幾年貴霜的使者在諸侯大會上告狀,已經成為了大漢諸侯喜聞樂見的項目了。
當然福禍相依,用在貴霜國也是一樣的道理,要不是他們表現的那麼虛弱,憑它的國土面積和人口,早就受到大漢朝廷的猜忌,予以打壓,畢竟大漢的幾百諸侯國當中,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季國,人口不過剛剛超過百萬,面積也就三四個郡大小,各方面都和貴霜國有近10倍的差距。
相對而言匈奴國就不一樣了,面積大人口多,戰鬥力強悍,在世界島的中心是當之無愧的霸主級力量,自然容易受到大漢朝廷的猜忌。
徐愛民看匈奴國位置道:「如此遠的距離,朝廷真鞭長莫及。」
大漢的主要戰略雖然是往新大陸拓展勢力,建立諸侯國。
但不代表大漢在東方卻沒有就行擴張,反而是擴張的速度極其迅速,只要是大漢海商所到之處,沒幾年時間,大漢海軍就會跟隨而來,有國家就建立貿易往來,沒國家就佔領海岸線地盤,建立港口殖民地。
大漢的天竺艦隊,在世界島中心建立了三個海軍基地,在炎洲大陸,也建立了7個墾殖點,按照大漢海軍的計劃,他們的海軍基地將會包圍整個世界島和炎洲,從西方連接新大陸,形成一條完整的全球貿易網路。同時這也是一個包圍世界島的戰略網路。
但這條網路剛剛成型,大漢能投送到世界島的力量極其有限,也就是幾艘戰艦,幾百個士兵,憑這點軍事力量想要限制匈奴國的行動,顯然有點不切實際了。匈奴國要是不給大漢的面子,那大漢的臉就要丟在世界島的中心了。
「幾位安息國的王子帶了武器裝備回國嗎?」徐愛民道。
張辟疆搖頭道:「朝廷不允許武器裝備進入世界島中心,他們只帶了一些鐵錠回去,由他們本國的工匠打造成武器裝備,可能會有一些海商走私火炮,火槍給他們吧。」
徐愛民道:「讓天竺商社賣一批火炮和燧發槍給安息人,讓他們頂住匈奴人的進攻。」
徐愛民不能放任匈奴人壯大。和徐凡的想法不同,徐凡是真沒有做過霸主國家的百姓,也不了解霸主的思維,他反而處於那種霸主打壓了老二的時代,所以內心是極其反感這種行為的,即便他已經察覺了匈奴人對大漢的潛在威脅,但他最多不支持匈奴人西擴,卻沒有更進一步的打壓行為。
但他兒子徐愛民在這方面就超過了徐凡了,他出生的時候大漢的國力就如日中天,在他的三觀當中大漢就是天然的霸主,整個天下的秩序就應該由他們大漢來制定,天下所有的國家也應該聽從大漢的命令。
而現在匈奴的擴張顯然危害到了大漢的霸權了,他可沒什麼道德負罪感,知道匈奴人的威脅之後就直接想要打壓匈奴。這是老大打壓老二的天然本能。他只知道匈奴的壯大挑戰了大漢的秩序,那匈奴國就罪該萬死。
張辟疆道:「光憑這點只怕遠遠不夠,臣以為朝廷最好派遣一個使者團,要與軍官在其中,近距離觀察匈奴和安息國的戰爭狀態,對匈奴人的實力做到心中有數,這樣才能制定一個合理應對匈奴人的戰略,」
張辟疆頓了頓道:「匈奴國是個大國,朝廷應該重視他們,制定一個長期的戰略,世界島的中心不能出現一個強大國家,只要出現了這樣的苗頭,朝廷就應該打壓,這塊地區越分裂對大漢的霸權就越有益。」
張辟疆雖然同情金哲他們,但看他們連地都不願意分給普通的百姓,張辟疆就明白安息國就凶多吉少了,這場大戰就看軍臣的決心有多大了,要是他決心讓安息國煙消雲散,那安息國就會被匈奴吞併。
他現在想的不是如何保住安息國的事,而是想著安息國被匈奴吞併之後的戰略。
徐愛民皺著眉頭道:「朝廷對神洲以西的地區了解的人不多。」
大漢雖然睜眼看世界了,但看到的卻是一群樂色,這反而更加重了大漢的傲氣,大漢的官方就等著其他地區的國家來朝拜,屬於原始文明的就直接建立諸侯國,有國家的就開展貿易,願意主動了解這些國家的還真不多,主要是為了做生意的海商群體。
張辟疆道:「臣願意成為我大漢的使者,去匈奴國一趟。」
大漢33年,5月4日。
張辟疆被朝廷任命為使者出巡匈奴國,此事一出轟動了整個世界島中心的各大強國。
在世界東極的霸主,終於要開始影響世界島中心的國家!
尤其是對安息這些受到匈奴國強大壓力的國家,他們最想拉攏大漢來制止匈奴人的進攻態勢,哪怕不支持他們,多賣一些火槍,火炮給他們也是好的,為了抵抗匈奴人安息國不惜砸鍋賣鐵了,大漢的火槍火炮,他們直接按白銀的價格買,要不是他們還有白奴貿易,安息國都要被大漢的海商給掏空,他們積攢了上千年黃金白銀的財富,只是已經寥寥無幾了。
而匈奴國內部更是嚴陣以待,尤其是軍臣等匈奴高層,他們對大漢了解的更深,這兩年他們發現了,安息等國,武器裝備有明顯的改善,軍隊當中鐵甲更多了,火炮,火槍也更多了,匈奴人已經很難在武器裝備上形成代差,這讓他們擴張的勢頭一定程度上得到了阻止,因為現在他們每擴創意部付出的流血犧牲都是原本的10倍。
他們派遣使者向漢帝告狀,但漢帝卻沒有阻止大漢海商的這種行為,這讓匈奴高層意識到,漢帝已經改變了對匈奴國的支持態勢。
以前的漢帝是支持他們一直往西打的,為了支持他們,漢軍淘汰下來的武器裝備以極低的價格賣給他們,甚至放任他們去大漠招攬匈奴人,要是沒有從大漠招攬過來的上百萬匈奴人,現在的匈奴國根本建立不起來。沒有主體民族,匈奴國只能像歷史的西遼國一樣,快速消失在歷史的塵埃當中。
而現在大漢的海商肆無忌憚的把鋼鐵,武器裝備甚至火炮,火槍賣給安息國,漢帝居然沒處罰他們。劉邦這要是活著肯定會滿腹委屈的抱怨,他一個大漢的諸侯王居然還比不上那些大漢的商家。
就是察覺到漢國高層對他們態度的轉變,所以軍臣他們才會迫不及待的發動這場滅國大戰,因為他擔心安息國繼續生存下去,大漢對他全力支持,再想要滅亡這個國家就難了。
大漢歷33年6月8日。
大漢的使者團,一路航線上萬裏海路,登上了匈奴國的領地。匈奴國高層對這支使者團卻是極其謹慎的,在他們踏上匈奴領地之後,馬上開始商議大漢的這一行為。
匈奴國,都城新曲阜。
老上單于召集了匈奴國所有的高層議事道:「大漢一向對我匈奴國的事情不感興趣,他們喜歡在沿海建立港口,這次派遣使者才來我們匈奴是何意思?」
老上單于是有點恐漢症的,他親身經歷了強大的匈奴國如何被大漢摧毀,自己如同天神一般的父親被漢軍殺死在草原上,他們的故鄉被漢人佔據。
他們逃到西域這片領地才讓匈奴這個民族重新復興起來,但此時大漢卻變得更加強大了,尤其是像老上單于這樣在外界看到大漢強盛的人,更會不自覺的放大大漢的強大,他擔心大漢跨海進攻匈奴國,如果真發生了這種事情,他都不知道天下之大哪裡還有匈奴人的容身之地。
匈奴國的高層都沉默了,他們知道大漢強大,但雙方的距離太遠了。沒有足夠的信息,他們也不知道大漢的使者團來匈奴要做什麼?
軍臣道:「父親不用在意大漢的使者想做什麼,我匈奴的大軍已經集結好了,現在最重要的是消滅安息國,安息是我匈奴國佔據地中海一線肥沃土地最大的阻礙,只要把這個阻礙去除了,我匈奴就可以建立一個和大漢一樣強盛的王朝,到時候我們就可以和大漢平分天下。」
軍臣在大漢做了好幾年的鐵匠學徒,不但學到了大漢的高爐技術,也學到了大漢霸主的性格。
自己付出了這麼多代價可不是為了讓匈奴國只做大漢的小弟的,匈奴也要和大漢一樣建立屬於自己的霸權。
軍臣以大漢為榜樣,想要在世界島以西建立一個龐大的匈奴帝國,和大漢平分天下。
但老上單于看向張元,他多次去大漢參加諸侯大會,在匈奴國內部屬於大漢通。
張元苦著臉道:「漢帝對我匈奴國沒有惡感,但大漢的太子卻不願意我匈奴壯大,這次大漢的使者張辟疆就是大漢太子的玩伴,也是他開啟了安息等國的貴族子弟去大漢上學的事件,這導致了安息等國軍事實力的壯大。他來我匈奴國想來沒有好事情。」
伊稚斜傲然道:「父親何必害怕大漢,在神州大漢的確是霸主,但在西域的這片土地上,我們匈奴國才是霸主,大漢的軍隊不能跨越幾萬里的路程來進攻我們,他們的艦隊也不可能登上岸來轟炸我們。」
老上單于道:「但大漢可以用鎧甲武裝我們的敵人,用火炮炸死我匈奴國的勇士。」
張元也跟著說道:「殿下,您說的都是以前的事了,今年開始大漢要修建西域鐵路網,從長安到最西邊的龜茲國都會有鐵路聯通,以火車的速度和效率,長安的禁衛軍只要五天時間就可以到達龜茲國,距離我匈奴國最近的領土不超過千里。」
漢帝也向匈奴國邀請建設鐵路,把匈奴的鐵路連通西域,這樣絲綢之路或許還能延續。
張元冷汗直流的拒絕了,真要有這樣一條鐵路,漢軍打過來只怕也更方便了。
「漢軍來了又怎麼樣,漢軍擁有的火炮火槍,我匈奴國一樣擁,漢軍真敢進攻我匈奴國本王子定讓他有去無回。」伊稚斜不服氣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