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駐朝大臣洪承疇
韓爌的政務院提議,導致樞密院設置的事情停了下來。
很顯然,他是把政務院和樞密院綁定,想要一起設立。
在沒有拿定主意的情況下,朱由檢決定暫時中止這個提議。全盤思索朝廷的架構,決定如何更改。
他授意報紙進行討論,看看各方人士,對此是什麼意見。
此時,誰都不會想到,一封來自朝鮮的奏疏,撬動了這個局面。
事情要從去年設立朝鮮大臣說起。
當時,為了給東江鎮籌集糧餉,斷絕朝鮮和建虜的往來,朱由檢設立駐朝大臣,任命陝西督糧參政洪承疇擔任。
同時設立的還有駐朝參贊,由孫承宗曾經的左右手鹿善繼擔任。
毛文龍的弟弟毛雲龍,則被任命為駐朝武官。以錦衣衛正四品指揮僉事身份,組建朝鮮鎮撫司,搜集朝鮮情報。
這三個人,被朱由檢授與全權。在三人一致同意時,可以動用符節,代表他決斷朝鮮事務。
任命是去年十一月十八日下發,傳到洪承疇手上的時候,已經是十二月中旬。
對於自己無緣無故從陝西調到朝鮮,洪承疇是不怎麼樂意的——
即使陝西是三邊之地,相比化外之地的朝鮮來說,還是好了不止一星半點。
就算從參政升為相當於巡撫的駐朝大臣,他也不怎麼樂意。
畢竟以他如今的級別來說,只要按部就班地升遷,用不了幾年就會成為布政使,巡撫也只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但是隨著任命而來的書信,讓他知道自己想得簡單了。
當今皇帝即位后,對官制進行了很大調整。不但推行督撫任期制,還要實行磨勘法。
磨勘法下,他這個剛剛由從四品參議升為從三品的參政,要升到正三品布政使,需要四年時間。
然後還要有政績,才能列入巡撫候選。
而且列入候選后,不代表就能升上。
畢竟督撫任期制實行后,總督、巡撫的職位會很穩定,通常需要三年時間才會更換——
相比天啟年間的一年或幾個月就會更換的督撫來說,實在太穩定了。
他就算升為布政使,短時間都不可能升巡撫。
所以這次升任相當於巡撫的駐朝大臣,對他是一個好機會。
若是稱病不去的話,反而會失去聖心。
故而洪承疇仔細斟酌后,決定聽從楊景辰、呂圖南等人的安排,前往朝鮮赴任。
決心定下之後,洪承疇很是果斷。他連過年都顧不上,立刻卸任了陝西布政司參政,帶著家僕東去。
家人則留在了陝西,等待開春之後,送回泉州老家。
一路疾行,洪承疇在正月底的時候,抵達了山東登州。從這個地方坐船,前往東江鎮和朝鮮。
之所以沒有進京,是因為這次調換的官員太多,而且也很緊急。皇帝在下旨時特意下令,所有官員都不用進京陛見——
洪承疇就從這點,看出當今皇帝是個急性子。急於做出實事,不重視一些小節。
所以他才做出這個選擇,連年都沒有和家人過,就趕去朝鮮赴任。
事實證明他這個選擇很對,因為家在北直隸的鹿善繼、以及在東江的毛雲龍,都已經去朝鮮上任了。
他若去得再晚些,說不定兩人就定下了在朝鮮的策略,把他撇在一邊。
好在他去得及時,兩人還沒有來得及定下大方向,就遇到了他這個正牌大臣,只能把主導權讓出,由他掌控大局。
這種大權在握的感覺,讓洪承疇很是沉迷。此時此刻的他,深刻體會到了督撫這樣的封疆大吏,和佐貳官的區別——
也難怪很多人都想當督撫,成為封疆大吏。
為人謹慎的洪承疇,考慮非常周全。即使知道自己能憑藉駐朝大臣的身份大權獨攬,但他也沒有忽略鹿善繼這個駐朝參贊、以及毛雲龍這個駐朝武官。
畢竟在皇帝的設置中,只有三人一致,才能動用符節,代表皇帝行事。
他若想要在朝鮮壓服朝鮮君臣,必須和鹿善繼、毛雲龍取得一致意見。
鹿善繼很好交流,兩人都是進士,而且都是二甲。
只不過一個是萬曆四十一年癸丑科,一個是萬曆四十四年丙辰科。
真正算起這個,鹿善繼還是科場前輩。
只是他隨著孫承宗去職,沒有趕上閹黨亂政時的亂升遷。
所以洪承疇這個後輩,官位後來居上,如今排在了他前面。
鹿善繼對於這點倒是看得開,他和好友孫奇逢的性子一樣,更喜歡的是講學。
若非皇帝任命、孫承宗在朝鮮又有安排,說不定他都不願當官,直接辭了職位。
所以,在認識到洪承疇的能力后,鹿善繼爽快地承認了他的主導權。只是要求洪承疇,要配合遼東督師孫承宗。
洪承疇對他這點要求,當然答應得很爽快。不用鹿善繼說,他這個駐朝大臣,都要配合遼東督師。
事實上,薊遼、遼東、天津、登萊這些地方的官員,都要配合遼東督師。
也就是當今皇帝登極后,把薊遼和宣大放在一起,設了長城督師。
還明確規定遼東督師,只有在對付建虜時才對遼東之外的地方有主導權。
洪承疇深知皇帝設立駐朝大臣的目的,就是為東江鎮籌集糧餉。
東江鎮原本是受登萊巡撫管轄的軍鎮,直到當今皇帝登極后,才把毛文龍提升為遼南提督,和兼任遼南護軍使的登萊巡撫平級。
可以說,他這個駐朝大臣說是地位相當於巡撫,其實就是為東江鎮提供糧餉的後勤官。
在有關建虜的事務上,當然要配合遼東督師。
擺正了自己的地位,洪承疇獲得了鹿善繼的認可。
但是光有鹿善繼認可還不行,最重要的是毛雲龍,或者說毛雲龍的背後,那個剛升任遼南提督的哥哥。
在皇帝打算冊封光海君為伯爵、以濟州島作為光海領,又要把朝鮮和大明交界的地方,分封給地方實力派后。毛文龍明顯有了想法,想要在朝鮮獲得一塊地盤,以後作為封地——
事實上,他以前也有這個想法,只是沒有人支持。
如今皇帝要冊封一些諸侯和領主,把建虜和朝鮮隔開,他覺得自己也有這個能力,想要趁這個機會謀取一塊地盤。(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