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 入咸陽章台初見秦王嬴政
韓王安聽了細作的彙報,狡黠地笑了笑,就讓眾臣下去準備新鄭城池的防禦了。
他唯獨留下韓祺,語重心長地交代了幾句話。
韓祺認真聽完,滿腹疑惑,她本要堅持己見,卻硬是讓韓王給說服了。
沒奈何,韓祺只得遵從王命,哽咽著離開了大殿。
韓王安強壓心頭的悲傷,直到看著韓祺的背影消失在眼前,他才流下了熱淚。
國弱君無奈,臣眾心寡忠。
韓國的朝臣們各自離開了王宮,就開始帶著韓國都城的軍民們,忙碌了起來。
此時,李斯等人的車馬隊,已經順利出了新鄭城。
眾人馬不停蹄,一路向西,飛馳著往秦國而來。
所過之韓地,均未被趙軍佔領,李斯等人順利地到了秦韓邊境。
遠遠的,函谷關映入了眾人的眼帘。
這個關口,乃重鎮要塞,秦百福是再熟悉不過,他多少次隨軍東征,都是從這裡出的關。
函谷關,西據高原,東臨絕澗,南接秦嶺,北塞黃河,是秦國最為重要的雄關要塞。
這裡素有「天開函谷壯關中,萬谷驚塵向北空」之說,乃兵家必爭之地。
秦國嚴控函谷,可以說佔據了天險,一度使六國軍隊「伏屍百萬,流血漂櫓「。
秦王嬴政六年,秦軍更是在函谷,大敗了楚、趙等五國聯軍。
自此,函谷關名揚天下。
到了函谷,眾人就到了大秦,也就徹底安全了。
而此番從韓國回到函谷,秦百福的內心五味雜陳。
他雖然是穿越而來,卻十分想念那個,用心照顧自己的「軍營老油條」的舅舅。
看著函谷關的雄壯,秦百福的思想,一下子泛起了波瀾。
這一次回來不同以往,自己不再是那個默默無聞、普通不能再普通的凡卒。
自己已經是秦國名臣李斯、姚賈看中的人。
這說明,自己要開始肩負起秦國東征、一統六國的重任了。
秦百福如此想著,直挺了挺胸,內心給自己打足了氣。
很快,車馬隊行到了關口。
早有一隊秦兵,出城迎接。
就見,隊伍齊整、裝備優良,兵戈寒森、旌旗飄揚。
隊伍分列兩邊,一位小將拍馬而出,再細看,其身後豎著一面纛旗,上書一個大字「王」。
這小將也就二十齣頭,雙目囧囧,神色威嚴。
他雖然年紀輕輕,卻一看就知道是一位久經沙場的悍將。
其來到李斯車架之前,恭恭敬敬的向眾人行了禮。
「末將在此迎候,已有多時。廷尉大人、上卿大人一路勞頓,且請隨末將入關。末將已經將一切準備妥當,大人們只管更換就是。另外,末將已經飛馬傳信給了大王,大人們放心。」
「好,有勞王將軍了。」
李斯回罷,就讓這小將軍頭前引路,車馬隊浩浩蕩蕩進了函谷關。
一入關,眾人就做了簡單的交接,幾乎在片刻之間便換好了快馬秦車,繼續往咸陽而來。
……
說起咸陽,其地處關中,因渭水穿南,嵕(zōng)山亘北,山水俱陽,故稱咸陽。
秦國定都咸陽,始自秦孝公十二年。
當時任大良造的商鞅,為了深化改革,擺脫舊貴族勢力的干擾,提議都城由雍城遷至新建成的咸陽城,得到了秦孝公的支持。
次年,秦國就正式遷都到了咸陽。
從此時開始,至公元前206年秦朝滅亡,咸陽做為秦都共計144年。
秦國遷都咸陽,主要有兩個原因。
一是,秦孝公在位,任用商鞅進行變法的時候。雖然商鞅變法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但是,商鞅變法,卻在櫟陽遭到了秦國舊勢力的極力抵抗。因此,為了減少商鞅變法所遇到的阻礙,秦孝公力排眾議,將都城遷移到了咸陽。
再者就是,咸陽扼渭水之渡,地勢平坦,北有嵕山,易守難攻,不僅具有極高的軍事價值,而且周邊物產豐富、人口眾多,可以說相比過去的雍城,更具備了作為都城的條件。
所以,咸陽成為了秦國的都城。
而到了秦王嬴政的時候,咸陽城已經成為了七國當中最為宏偉的其中之一。
咸陽城大,卻沒有城牆。
當然,以秦國的國力,不是建不起城牆。
而是城市發展建設太快,城牆的確定跟不上城市擴張的速度,所以就沒了城牆。
還有個最主要的原因,鮮為人知,秦百福卻從史料的隻言片語中讀出了端倪。
那就是,秦人普遍有一種霸氣和豪情,他們開創的秦國,當然是一個極其強大的開拓性國家,而秦王嬴政更是一生都在征戰與征服當中。所以,他的都城,自然就無限開放了。
畢竟,在秦王嬴政的眼中,普天之下,皆是秦國的疆土。
加之北有長城之固,秦國境內,已經是非常的安全了。
因此,咸陽根本不需要城牆。
秦百福對這座千年都城,還是非常熟悉的。
此時的他,既渴望快些趕到咸陽,卻又有了一種說不出來的緊張。
因為,到了咸陽,他就要入宮謁見秦王嬴政了。
這是出發之前,李斯私下和自己說的。
他已經提前寫了書信,把秦百福推舉給了秦王嬴政。
不出意外的話,秦王是要面見自己的。
即將就能見到這個自己視為偶像的千古一帝,秦百福怎能不緊張呢?
而進到咸陽,見到秦王嬴政,才算是秦百福在秦國搞仕途的真正開始。
秦百福的思緒,百轉千回,卻多了一種好似蕩氣迴腸式的祈盼。
……
車馬隊疾行了整整行一日一夜。
第二天天色剛剛大亮,原本兩三日才能到達的咸陽,就已經在眾人的腳下了。
和入函谷關的時候一樣,車馬隊一路往秦王的宮城而來。
此時,已經有人來報,秦王尚在章台宮中。
章台宮,坐落在渭河南岸,因章台的高台而建,取名章台宮,是歷代秦王「辦公會客」的場所。當年藺相如「完璧歸趙」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裡。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中記載,「秦王坐章台見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
而《史記·秦始皇本紀》中描述道:「徙天下豪富於咸陽十二萬戶。諸廟及章台、上林皆在渭南。秦每破諸侯,寫放其宮室,作之咸陽北阪上。」
意思是說秦始皇登基后,把全國劃分為36個郡,把天下的兵器收集到咸陽,打造成12個銅人,安置在宮廷,又把天下富豪12萬戶遷徙到了咸陽。
秦國各王的陵廟和章台、上林苑都在渭水南岸。秦國每消滅一個諸侯國,就描模它的宮殿,在咸陽北坡上仿效建造。還把從各諸侯國掠來的美女、鐘鼓,都安置在了裡面。
章台宮的規模雖然不如咸陽宮大,卻是秦王嬴政頗為喜愛的宮殿。
因為在這裡,他能感受到歷代先王的殷殷鞭策,而這,正是他不斷征伐的動力之源。
車馬隊行至宮門,就有秦宮的寺人和甲士,迎接在了門口。
「大王有令,廷尉大人、上卿大人、姚公子、秦百福入宮謁見。」
「另著南陽太守寧騰,於偏殿等候王命。」
寺人宣讀完王命,就將眾人請到了提前備好的軺車之上。
寧騰在秦宮甲士的護衛下,去了偏殿。
其餘眾人,則一同前往了大殿。
下了軺車,一步步邁上台階,秦百福的心跳越發厲害了。
他越來越好奇,秦王嬴政,究竟會是個什麼樣的人?
此時,他聯想翩翩,卻又斷斷續續一片空白。
若不是他經歷過前幾世的穿越,見識過一些世面。只怕,秦百福早就癱軟在了台階上。
姚月朔看得清楚,悄聲鼓勵了秦百福幾句。
秦百福點了點頭,和眾人來到丹陛之上,侯在了大殿門外。
寺人進去再次請了秦王之命,重又出來,將眾人請進了大殿。
這大殿,雖然不及趙王大殿的雄偉,卻也是格外的富麗堂皇。
遠遠的,大殿正中、王榻之上,端坐一人。
此人,年紀輕輕,不過二十五六歲。
其身著刺繡著十二章星辰及蛟龍的冕服,頭戴黑漆旒(liú)冕。
此冕上有冕綖(yán),綖長一尺二寸,寬七寸,冕前後各垂掛一十二串白玉玉串。
在冕冠兩側,對穿一個孔,穿插著白玉玉簪,將冕冠與髮髻拴在一起。簪的兩端,有一根絲帶,從此人頜下繞過。而在絲帶經過兩耳的位置,各垂著一顆黃色的珠玉,叫做「充耳」。
充耳掛在耳邊,意思是提醒戴冠之人勿聽讒言。
穿著此服,端坐此位的,只能是秦王嬴政。
而秦王嬴政,就是一個從來不聽讒言的人。
他十三歲繼承王位,三十九歲稱皇帝,在位三十七年。
是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戰略家、改革家,是首位完成華夏大一統的鐵腕政治人物。
他建立了首個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國家,採用了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構成「皇帝」的稱號,是中外第一個稱皇帝的封建王朝君主。
秦百福對秦王嬴政的「簡歷」如數家珍。
可現在,親眼看到了這個崇拜的厲害人物。
秦百福第一次,產生了畏懼之感。
一切就像是在做夢,秦百福見到了活著的秦王嬴政。
這是秦百福,初次見到秦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