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南北史演義(上冊)》(7)

第七章《南北史演義(上冊)》(7)

第六回宋武帝劉裕篡位

話說司馬休之、魯宗之、韓延之等人之前投奔到後秦,後秦被晉國殲滅后,魯宗之已死,司馬休之等人見機逃到北魏,北魏授予他們官職。沒過多久,司馬休之也去世了,他的兒子司馬文思和魯軌等人都成了魏朝的臣子。晉廷已派遣琅琊王司馬德文和司空王恢之先後趕到洛陽參拜五陵。劉裕想奏請安帝將都城遷回洛陽,王仲德卻說將士長年征戰在外,極其思念家鄉,而且遷都之事不便急於施行,劉裕這才打消念頭。晉廷已經加封劉裕為相國,賜給他十個郡縣,稱他為宋公,並準備了九錫禮,劉裕依然推辭不肯接受。安帝又封他為王,再賞賜十個郡縣,劉裕還是上表執意推辭。連番大勝之後,劉裕便謀划著進軍西北,統一中原,忽然京都傳來急報,說前將軍劉穆之因病身亡,劉裕聽到后不禁悲痛萬分,淚如雨下。

劉穆之是劉裕的心腹大將,自從劉裕西征后,他掌管內外朝政,給在外征戰的軍隊提供物資,決斷如流,事無壅滯。劉穆之每天要處理很多事務,常常整間屋子站滿人,所有事務經劉穆之目覽耳聽,手批口酬,很快得到處理。劉穆之平時喜歡結交名人雅士,家中高朋滿座,他常對劉裕說道:「我家境貧寒,要供養的人很多,承蒙您善待我,才得到如今的官祿和職位。只是您給我的賞賜太過豐厚,除此之外,我不敢有負於您!」劉裕笑著允諾,始終信任他,從不懷疑他的忠心。劉裕每次外出征戰,將國事家事全都委任於他,劉穆之總是盡心儘力報效劉裕。後來,安帝賜給劉裕九錫禮的詔文下達,劉穆之之前沒有替劉裕爭取,當他聽說九錫禮是劉裕授意王弘向晉主要求的,他因此感到慚愧,不久便生病去世。

劉裕失去劉穆之後,便擔心府中無主,決定東歸。他任命次子劉義真為安西將軍,鎮守關中,督管雍、梁、秦州的軍務。這時,劉義真年僅十三歲,擔當不起大事,劉裕任命諮議將軍王修為長史,王鎮惡為司馬,沈田子、毛德祖、傅弘之為參軍從事,讓他們留在關中輔佐劉義真,自己則率領其餘人馬返回京都。三秦父老聽說劉裕整裝欲返,都來到軍門前哭請道:「賤民沾不上王侯造化的光,今天又目睹漢人的風采,人人相互道賀。長安十陵(指漢高以下十陵)是您家祖墓,咸陽宮闕是您家舊宅,您還要捨棄這些去往哪裡呢?」劉裕也非常傷心,他隨即勸慰道:「我奉朝廷之命,不能擅自留守,你們的誠意讓我很感動,現在我派兒子劉義真和文武賢才共同守衛這裡,你們可以繼續平安居住,不會再有別的變動了。」鄉親們這才退去。

沈田子妒忌王鎮惡的功勞,他多次向劉裕進言,說王鎮惡家住關中,不能輕信於他,後來他又和傅弘之一同進諫劉裕,劉裕答道:「猛獸不如群狐,這是古人名言。如今我把你們十多人留在關中,你們手中的兵馬過萬,難道還怕一個王鎮惡嗎?」說完,劉裕便啟程出發,從洛陽入黃河,再由汴渠往東返回京都。

當時後秦西北邊有一座統萬城,是夏王赫連勃勃的根據地。赫連勃勃本來姓劉,他的父親叫劉衛辰,劉衛辰為北魏所滅,勃勃逃到後秦,秦授封他為安北將軍,讓他鎮守北方。後來秦國與魏國通好,勃勃便背叛秦國,自立為王,稱為夏王,他改姓赫連氏,曾多次侵犯後秦的邊境。當他聽說劉裕到了秦國境內,他便對群臣說道:「劉裕此行必定會攻下關中,但是不能久留,若他派手下將領駐守,那便不是我的對手,我想要奪取關中就很容易了!」於是,勃勃率領兵馬佔據安定,收降嶺北的郡縣。劉裕曾寄信給赫連勃勃,與他約定結為兄弟,勃勃只是含糊地答覆。此時,劉裕無暇顧及西邊,便倉促地回京了。隨後,勃勃派遣兒子赫連璝率領兩萬兵馬向南攻打長安,又派前將軍赫連昌出兵潼關,長史王買德出兵青泥,自己則親率大軍在後方督戰接應。

關中守將沈田子和傅弘之督軍出關抗敵,因聽聞夏兵氣勢強盛,便不敢往前,於是退到留回堡,同時派使者去報告王鎮惡等人。王鎮惡對王修說道:「劉裕將他年幼的兒子託付給我們,我們應該儘力輔佐。現在大敵當前,我們卻擁兵不前,這樣如何能擊退敵人呢?」於是,王鎮惡遣回使者,自己親率軍隊趕去增援。

沈田子接到使者的回報,他更加怨恨王鎮惡,私下編造謠言,說王鎮惡想殺盡南人,將劉義真遣送回去,自己佔據關中為王。這謠言一傳出,此唱彼和,幾乎眾口同聲。只有王鎮惡尚未聽說,他匆匆趕到留回堡,與沈田子商議軍情。沈田子邀請王鎮惡來到傅弘之的軍營,託言有機密軍事商量,他讓王鎮惡屏退隨從,王鎮惡不知這當中有詐,便獨自來到軍營,沈田子的黨羽沈敬仁突然帶兵殺出來,竟將王鎮惡砍死在軍帳前。

沈田子聲稱奉劉裕的密令來誅殺王鎮惡。王鎮惡原是前秦王猛的孫子,他投靠了劉裕,劉裕與他一見如故,提拔他為參軍,後來又升到上將,現在卻被沈田子所殺。傅弘之未免害怕,他飛奔告知劉義真,劉義真急召王修過來商量對策。王修保護劉義真披甲登城,又暗中命令親軍埋伏在城外,從容待變。一會兒,他們便看到沈田子率領數十名隨從賓士而來,劉義真命人向沈田子喊話,問他王鎮惡被殺一事。沈田子立即下馬,他剛說出「鎮惡造反」四字,便被埋伏在周圍的士兵給擒住。王修指責沈田子擅自殺死大將,命令手下砍下他的首級,又命令將軍毛修之取代沈田子擔任安西司馬,命他和傅弘之等人一同作戰。他們在池陽打敗赫連璝,隨後又帶兵攻破寡婦渡,斬獲眾多敵軍,夏軍退兵了。

劉裕回來后便鎮守彭城,他尚未入朝就聽到王鎮惡被害的消息,他上表朝廷,請求追封王鎮惡為左將軍、青州刺史。隨後,劉裕任命彭城內史劉遵考為并州刺史,兼任河東太守,出兵鎮守蒲阪。劉裕調遣荊州刺史劉道憐為徐、兗二州刺史,調徐州刺史劉義隆出兵鎮守荊州,又任命劉彥之、張邵、王曇首、王華等人為參佐。劉義隆年紀還小,荊州事務便全部交由張邵裁決處理。劉裕又當面囑咐劉義隆道:「王曇首氣量寬宏,謀略過人,具備宰相的才能,你若有事便向他請教,就不會誤事了。」劉義隆領命離去。

這時,劉裕接到關中急報,夏兵從四處逼近長安城,這事讓一向沉穩內斂的劉寄奴也難免惶恐起來。原來劉義真年紀小,喜歡結交一些讒言小人,賞賜也沒有節制,王修每次都將賞賜裁減,因此激起眾怨,這些人便勾結起來誣陷王修道:「王鎮惡想要造反,被沈田子所殺,王修又殺了沈田子,難道他不是想造反嗎?」劉義真剛開始不信,但經身邊人反覆誣陷中傷,最後竟然信以為真。於是,劉義真命令侍衛劉乞帶人刺殺王修,王修被刺死後,長安城中人心惶惶。劉義真命令將城門關閉,所有衛兵都入城防守。夏兵又乘機攻打,秦地的百姓和官兵陸續投降,許多郡縣都被夏佔領。赫連勃勃領兵駐紮咸陽,他截斷長安的柴、水之源,劉義真非常惱怒,他急忙派人奏報朝廷,請求支援。劉裕接到報告后,立即派遣輔國將軍蒯恩率領軍隊火速趕去長安,召回劉義真。同時,劉裕指派右司馬朱齡石為雍州刺史,命他暫時鎮守關中。臨行前,劉裕對朱齡石說道:「你到達長安后,立即讓劉義真輕裝出發,讓他出了關外再放慢腳步,如果關右守不住了,你就和義真一起回來吧。」

朱齡石走後,劉裕又派中書侍郎朱超石攜帶詔書去安撫黃河、洛水一帶。蒯恩率先趕到長安,他督促劉義真收拾行裝返回京都,劉義真光收拾服飾、古玩等就花了三五天,待朱齡石趕到長安時,他還沒有出發。朱齡石再三催促,劉義真才從長安城出發。劉義真的手下又乘機搶奪財物,還強行擄走幾名美貌女子,全部載到車上,才慢慢上路。途中聽到夏世子赫連璝率領三萬大軍從後方追殺而來,傅弘之急忙對劉義真說道:「劉公有令,讓我們火速出關,現在車上的物品太多,嚴重拖累行軍速度,現在夏兵馬上就要追來,請您立即扔掉這些輜重輕裝上路,才能避免這場災禍。」劉義真哪捨得扔下這些寶貝,加上他身邊的親信從旁阻撓,更不願意聽傅弘之的話,依舊緩慢而行。這時,後面突然傳來幾聲胡哨,回頭一望,夏兵蜂擁而來,眨眼間就到了身後。傅弘之趕緊讓劉義真先走,自己和蒯恩帶兵斷後,合力阻擊夏兵。夏兵先被擊退,但他們等傅弘之、蒯恩繼續往前趕路時,又悄悄追上來。傅弘之、蒯恩走一程,戰一場,一日之內交戰多次,累得人仰馬翻,根本沒有時間休息;再加上劉義真等人還在前面,輜重車走得很緩慢,他們又不好搶到前面行軍。他們好不容易到了青泥,天色已晚,斜刺里突然殺出一支敵軍,為首的就是夏長史王買德。試想一下,此時的傅弘之、蒯恩還能堅持住嗎?傅弘之拚死抵抗,蒯恩也是奮勇格鬥,他們被夏兵團團圍住。夏兵用箭將二人的坐騎射倒,兩人先後被擒,晉兵也無一倖免。還有司馬毛修之,他和劉義真在逃跑時走散,此時正在四處尋找劉義真。但是冤家路窄,偏偏讓他遇上王買德,也被西夏兵所擒。劉義真躲藏到草叢中,他身邊的人都逃散了,輜重物資也失去了,只剩下孤零零一人,非常凄涼。當時天色昏暗,根本看不清路,身邊又是成堆的死人,劉義真非常害怕。忽然聽到有人喊他的名字,聲音聽起來非常熟悉,他爬出來一看,原來是參軍段宏,頓時喜極而泣。段宏將劉義真綁在後背,騎馬飛奔,這才得以逃脫。

赫連勃勃攻入長安城,朱齡石燒毀宮殿後便出城逃往潼關,偏偏被赫連昌截住,進退無路之下,朱齡石只能束手就擒。朱齡石的弟弟朱超石帶兵趕往蒲阪探望哥哥,他也被西夏兵抓住,押送到赫連勃勃的軍前,兩人一同被殺。赫連勃勃聽聞傅弘之驍勇善戰,便強迫他投降,傅弘之不肯屈服。當時,天氣非常寒冷,赫連勃勃命人剝光傅弘之的衣服,把他放在雪窖之中,傅弘之在雪窖中大罵,最後凍死了。隨後,赫連勃勃攻入長安,佔據關中。

劉裕聽說青泥戰敗后,他不知道兒子劉義真是死是活,便甩起袖子要立即出兵替兒子報仇。謝晦等人極力勸阻,他還是不肯聽。這時,正趕上段宏飛馬前來稟告,他才知道兒子劉義真已經脫險,登上城樓往北看,感慨地流下淚來。劉義真回到彭城后,劉裕將其被降職為建威將軍兼司州刺史,提拔段宏為黃門郎,令他率領太子的右衛隊,又命劉遵考東還,令毛德祖接替他駐守虎牢關。這時,劉裕聽說赫連勃勃稱帝,他也忍不住雄心勃勃,想和赫連勃勃東西對峙,做一個江南天子,晚年娛樂一下。於是,劉裕接受相國之位,也接受宋公的榮封和九錫殊禮,他尊稱繼母蕭氏為宋公太妃,任命長子劉義符為中軍將軍,輔佐相國府,任命太尉軍諮祭酒孔靖為宋國尚書令,青州刺史檀袛為領軍將軍,左長史王弘為僕射,從事中郎傅亮、蔡廓為侍中,謝晦為右衛將軍右長史,鄭鮮之為參軍,殷景仁為秘書郎。此外,其他部下都依照晉朝制度封官,差不多是晉、宋分邦,彼此互不干涉了。只有孔靖不願接受任職,他氣憤地走了。

劉裕依據讖文,說晉武帝後面還有兩個皇帝,安帝繼承晉武帝,到此才有一代,好像晉國國祚不至於馬上滅亡,應當還有一個末代皇帝。天命不可違,時機難坐待,劉裕想出一個辦法,他悄悄派中書侍郎王韶之入京,按計劃行事。各位想知道這個計劃嗎?原來,劉裕命王韶之去京城買通皇宮中的侍從,他想謀逆篡位啦!

琅琊王司馬德文是晉安帝母親的弟弟,從謁陵回到京都。他看到劉裕權勢日益強盛,擔心劉裕有朝一日會帶兵逼宮,因此時常對其嚴加防範。每日在宮中當值時,他一定小心檢查,就連安帝平日吃的食物都要親自嘗過後,才放心給安帝送去,所以王韶之等人無機可乘,安帝得以苟活幾天。不料,安帝命數該絕,司馬德文好端端的卻生病了,他回到宮外的府第居住,這時王韶之便乘機動手,他命令內侍把安帝鉗制住,用散開的衣服做成繩結,硬是將安帝勒死。

緊接著,他們便向外散布安帝駕崩的消息,傳出遺詔,命令司馬德文繼承皇位。司馬德文明知宮內發生政變,但無奈滿朝都是劉裕的爪牙,他一個人勢孤力薄沒有辦法,只好得過且過,暫時登上皇位,史學家稱他為晉恭帝。第二年,晉恭帝改年號為元熙,冊立王妃褚氏為皇后,依照歷朝慣例,大赦天下,加封百官。晉恭帝封劉裕為宋王,又加賜給十郡采邑,此時劉裕便老實接受封賞,又把都城遷到壽陽。後來,劉裕又秘密命令朝臣替他請願,要求特殊禮遇。恭帝不敢怠慢,又賜命劉裕可以戴王冠,造天子旌旗,出入警戒清道,可以乘坐金根車、駕六馬等,晉封王太妃為太后,封劉裕的世子為太子,居然和晉朝沒有兩樣。

就這樣過了一年,劉裕已經六十五歲了,他覺得自己來日不多,便急於想要篡位稱帝,但他一時不好開口,只能宴請群臣向他們暗示自己的想法。酒喝到半酣時,劉裕才摸著鬍鬚說道:「桓玄叛國篡權,晉朝的國祚已經轉移,我劉裕倡議起義出兵,復興晉國大業,平定四海,功勞顯著,才獲得九錫爵位。現在我已經年老體邁,享受了很多榮耀和恩寵,感覺內心很不安,想把爵位奉還,回到京師養老去,各位意下如何?」群臣聽了這話,都摸不著頭腦,只能隨口敷衍,爭先說著那福壽綿綿的奉承話;但是他們見劉裕臉上毫無喜悅之色,反倒很是惆悵。群臣暗自想了半天,始終不明白劉裕的意思,好不容易挨到日暮撤席,他們便各自散去。

中書令傅亮已經走到門外,他忽然恍然大悟地說道:「我知道了!」於是,他轉身再入劉府,見到劉裕便說道:「我將暫時回京。」劉裕不禁點頭,面露喜色。傅亮知道自己已猜中劉裕的心思,便立即告辭離開。傅亮走出劉府,抬頭望天,他見天空出現一顆明亮的星星,光芒四射,便拍著大腿說道:「我以前不相信天文,如今才知道天象靈驗了!」第二天,他便飛馬趕往京都。

劉裕自從傅亮走後,他便整天等待消息。過了幾天,果然有詔書傳來,命劉裕進京輔佐恭帝。劉裕留四兒子劉義康駐守壽陽,任命參軍劉湛為長史,管理府中的全部事宜,自己則親率大軍啟程前往京都。

剛到京都,傅亮已遍結朝臣,迫使恭帝禪位,並擬好詔書呈給恭帝。恭帝看完后,對左右說道:「桓玄專橫跋扈,我晉朝已經失去天下,全賴劉裕才恢復江山,到現在已經二十年了,我早就料到會有今日,甘願讓出皇位。」於是,恭帝提筆寫下詔書,命令劉裕受禪。

劉裕得到禪位詔書後,還上表假意謙讓,那時晉恭帝已被逼出宮,退居到以前的琅琊王舊府。文武百官送舊君迎新君,一派喜氣洋洋,只有秘書監徐廣還帶有哀傷的神色。劉裕三次上表拒接皇位,太史令駱達收集數十條天文符瑞,作為宋王接受天命的依據。於是,劉裕在南郊築壇祭告天地,禮畢后回到太極殿接受百官朝賀,下詔大赦天下,改年號晉元熙二年為宋永初元年,封晉恭帝為零陵王,將他遷居到秣陵城,指派將軍劉遵考率兵去護衛,這明擺著是管束故主的意思。正是:

洛陽當日歸夷虜,江左殘邦付賊臣。

剩得秣陵一片土,留埋亡國主人身。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南北史演義(讀懂南北朝的權力遊戲)(套裝共2冊)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南北史演義(讀懂南北朝的權力遊戲)(套裝共2冊)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七章《南北史演義(上冊)》(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