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父母格局有多大,孩子就能走多
第七章思維:有些事或許沒想象中美好,但也不會很糟糕
用什麼樣的思維看世界,世界就是什麼樣子的。大格局的父母會給孩子大格局的思維,那就是生活的好與壞,人生的幸與不幸,環境的好與劣都不是命中注定的,而是我們自己的選擇。當孩子學會以積極、主動、樂觀的態度去思考和行動,那麼也就能在變幻莫測的世界健康快樂地成長。
嘴角習慣性上揚15度
英國詩人雪萊說:「微笑,實在是仁愛的象徵,快樂的源泉,親近別人的媒介。有了微笑,人類的感情就溝通了。」微笑是這個世界上最美的表情,可以讓這個世界更加燦爛。微笑也是一種良好的行為狀態和心理狀態,它可以讓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以積極樂觀的狀態去思考和做事。
可我們卻發現,現在很多孩子雖然年紀小小,本應該天真爛漫,心中卻裝著很多事情,時常為了一點小事憂鬱、悲傷,突然就變得情緒低落,或是沉默寡言喜歡獨處。這樣的狀態讓孩子失去了很多的快樂,也讓父母感到焦慮不已。小小年紀就失去了微笑,就這麼憂鬱,這是多麼可怕又可悲的事情!
我們的孩子需要微笑,我們的孩子需要快樂,因為在他們幼小的心靈中,微笑就是陽光和雨露,就是不可或缺的營養。正因為如此,父母在關注孩子學習進步、生活無憂的同時,更應該關注孩子的心態。看看我們的孩子是否心事重重、憂鬱不已,看看我們的孩子是否學會了真誠地對自己、對每個人微笑。
如果發現你的孩子有憂鬱的表現,那麼不妨讓他練習這個動作,嘴角上揚15度。當孩子習慣了這個動作,臉上的表情自然就會輕鬆起來,內心的憂鬱自然就會被驅除,生活也自然會充滿了幸福和快樂。
微笑是最簡單的表情,只需要嘴角上揚15度就可以了。可這又是最有魔力和魅力的表情,不僅可以驅趕你內心的陰霾,消除你的憂鬱,讓自己快樂
思起來,還可以感染周圍的所有人,給別人帶來快樂和陽光。
一個憂鬱的年輕人整天愁眉苦臉的,找不到生活的樂趣。一天他來到一位老師面前:「老師,我非常不快樂。你能告訴我跳出憂鬱的深淵的方法嗎?我沒有一個朋友,生活很痛苦,我也想像其他人一樣盡情地在草地上玩耍。」
老師說:「微笑吧!向所有一切微笑,你會快樂起來!」
這個年輕人說:「可是,我沒有微笑的理由。我為什麼要微笑呢?」
老師笑著說:「當你第一次對別人微笑的時候,就不需要任何理由了。」
年輕人又接著說:「那麼,之後呢?第二次我也不需要任何理由嗎?以後的微笑都不需要理由嗎?」
老師回答說:「以後,微笑的理由就會主動來找你。」
年輕人沒有聽懂上帝的話,但是他卻按照這個方法去做了,嘗試著第一次微笑,不管任何的理由……
一年後,年輕人又來到老師的面前,他已經從一個憂鬱者變成了一個快樂的人。現在他臉上充滿了自信、樂觀,看起來非常陽光年輕,嘴角微微地向上揚起,總是掛著真誠的微笑。
老師笑著問他:「現在,你的生活怎麼樣?你找到了微笑的理由了嗎?」
年輕人回答說:「我現在非常幸福,有很多朋友,隨時可以盡情地享受生活。我找到了太多微笑的理由。第一次,我嘗試著對那位給我送牛奶的年輕人微笑,以前我總是冷漠地面對他,甚至連一句感謝都沒有。他也給了我一個大大的微笑,這時候,我覺得天空變得更藍了,牛奶要比以前更新鮮美味,送牛奶的年輕人離去時哼著的歌也那麼動聽。
「第二次,一位侍者不小心把菜湯灑在我身上,我給了他一個微笑,輕聲說不要緊,而不是像往常一樣大聲呵斥他太笨了。侍者真誠地向我道歉,並且感激我的寬容和善良。這時候,我的微笑驅除了我內心聚集的憂鬱,讓人
與人之間充盈著溫情和寬容。
「後來,我習慣地把微笑掛在臉上,對自己的孩子微笑,對自己的愛人微笑,對街邊上乞討的乞丐微笑,甚至向我的競爭對手微笑……我習慣向每一個人微笑,而微笑讓我收穫了更多的東西,讚美、感激、信任、尊重……當然,最重要的是它讓我的內心不再憂鬱,讓我更加快樂、自信、樂觀。」
最後,老師笑著說:「你終於找到了微笑的理由。」
沒錯,微笑沒有任何理由,同時,任何事情都可以成為我們微笑的理由。既然微笑可以帶給我們自信、讚美、信任、尊重等,也可以讓我們獲得快樂的人生,為什麼我們還要讓自己愁眉苦臉呢?
我們的孩子需要微笑,需要以積極樂觀的心態開始美好的新生活。所以,父母應該讓我們的孩子學會微笑,對自己、對親人、對周圍的人,也是對生活中的每一個人。這樣一來,孩子才能在成長的過程中形成積極樂觀的性格和心態,獲得更多的快樂。
父母應該讓孩子知道,微笑是一種神奇的力量。對自己微笑,可以使自己充滿自信地迎接每一天;對身邊的人微笑,可以使自己順利地融入集體,贏得更多的朋友;對陌生人微笑,可以瞬間融化隔閡和冷漠,讓整個世界都變得溫暖無比……
當然,父母還應該知道的是,微笑和打哈欠一樣,是相互傳染和影響的。如果你的孩子許久不曾微笑過,那麼除了孩子性格上的原因,我們是不是還要反思一下自己,平時的自己是否缺少這樣的表情?如果你在孩子面前整天悶悶不樂,愁眉苦臉,那麼孩子如何在你面前展露笑容,如何習慣微笑著面對每一個人、每一件事?
身為父母,不僅要教會孩子微笑,更要將孩子包圍在一個微笑快樂的世界中。每天都給孩子一個燦爛的微笑。如此一來,孩子就會慢慢習慣微笑,用微笑來面對別人、面對每一件事情、面對生活和未來!
思一個看到泥土,另一個看到繁星
兩個人從窗口往外看,一個看到的是地上灰暗的泥土,另一個看到的卻是滿天的繁星。於是前者痛苦萬分,悲觀絕望;後者卻是快樂無比,對生活充滿了希望和嚮往。同樣的境遇,由於看待問題的思維和心態不同,其結果必然也是大相徑庭。
讓我們來看看一對美國兄弟的故事吧。
這對兄弟雖然生活在同一個家庭中,受到的教育也相同,但是性格卻大相徑庭。哥哥性格積極樂觀,不管遇到什麼事情都能往好的一面想,弟弟卻正好相反,每天都唉聲嘆氣的,看待事情非常悲觀。他們的父母希望弟弟的性格能夠改變一些,於是便每天教育弟弟向哥哥學習,可效果卻不明顯。之後,父母想出了一個辦法,將樂觀的哥哥鎖在堆滿馬糞的屋子,而把悲觀的弟弟鎖進裝滿玩具的漂亮屋子裡。看看他們有什麼反應和變化。
一個小時之後,父母走進弟弟的屋子,原本以為他會高興地玩著玩具。可令父母沒有想到的是,弟弟正坐在屋子的角落中哭泣,滿臉都是沮喪和悲傷的神情。父母不解地問道:「這裡有那麼多好玩的玩具,你為什麼還要哭泣呢?」弟弟抽泣地說:「原本我看到這麼多漂亮的玩具非常高興,可是剛玩了一會兒就不小心把這個玩具弄壞了。我擔心你們會責備我。」就這樣,弟弟因為不小心弄壞了玩具,擔心父母的責備,便放棄了滿屋子的玩具,哭泣著等
待著父母的責備。父母看到這樣的情形,只能無奈地搖搖頭。
接著,父母又來到哥哥的屋子,原本以為這樣壞的環境會令孩子沮喪。可是當他們走進去的時候,卻發現哥哥正興奮地用小鏟子鏟著馬糞,原本堆得滿地的馬糞已經被他鏟到了牆角。雖然他滿臉是汗水,渾身也髒兮兮的,可依然神采奕奕。看到父母來了,他高興地說:「爸爸媽媽,這裡有這麼多馬糞,附近一定有一匹漂亮的小馬。我最喜歡小馬了,我現在必須為它清理出一塊乾淨的地方來,這樣它就可以舒舒服服地生活了,以後我還可以和小馬玩耍。」
看看哥哥和弟弟的表現,我們不難看出,心態樂觀的人不管到了什麼地方,遇到什麼糟糕的情況,他們眼中看到的、心裡想到的永遠都是好的一面。哥哥被關在又臟又臭的馬廄中,可是他沒有擔心自己的糟糕處境,沒有抱怨環境的惡劣,卻想到了可愛的小馬;悲觀的人即便處在再好的環境中,碰到再好的事情,他們眼中看到的、心裡想到的也是壞的一面。弟弟雖然身處漂亮的房間,擁有很多好玩的玩具,可卻因為不小心弄壞的玩具,而陷入了擔憂和恐懼之中,最終白白浪費了這麼多好玩的玩具。事實上,我們可以斷定,即便弟弟沒有弄壞玩具,那麼他也會遇到其他的麻煩,比如在玩的過程中,擔心弄壞了這些玩具,又或者擔心自己早晚會失去這些玩具。因為他就是一個悲觀的人,總認為壞的事情早晚會不斷湧現。
毋庸置疑,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擁有積極樂觀的性格。沒有一個父母,願意看到自己的孩子被悲觀情緒所籠罩,除了自怨自艾,就是抱怨連連;更沒有一個父母,願意看到自己的孩子內心憂鬱,每天都是愁眉苦臉的,生活在悲傷和痛苦之中。這不僅會讓孩子失去生活樂趣,更會讓他在將來變得畏首畏尾,不敢迎接人生的挑戰。
可令父母感到憂心的是,今天的孩子絕大部分都缺少積極樂觀的心態,動不動就哭泣,一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就悲傷,時常擔心自己把事情搞砸,等
思等。比如,同學們一起外出郊遊的時候,別人都在享受美好的時光,他卻看著天空中飄著的幾朵白雲,擔心萬一下雨怎麼辦;考試結束后,雖然他成績不錯,可偏偏因為錯了那麼一道題而埋怨自己;遇到一次小失敗,就覺得自己太笨了,不可能完成某個任務……
這是因為我們的孩子心智尚不完善,除了性格的問題之外,他們看待問題往往是片面的,容易「鑽牛角尖」的。我們不能否認,每個孩子的性格都是先天的,有的孩子活潑開朗,有的孩子內斂文靜,有的孩子是急性子,有的孩子天生就沉穩老成。但是一個孩子的思維模式、心態情緒卻還是和後天的生活環境有很大關係的。
心理學家也發現,樂觀思想是可以培養的,即便孩子天生比較內向悲觀,也可以通過後天的努力來實現。正因為如此,身為父母才應該給孩子大格局的思維,讓孩子學會以積極、主動、樂觀的態度去思考,拋棄那些悲觀的想法。如此,孩子才可以看到不一樣的世界,才能改變自己的生活和人生。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應該多灌輸給孩子一些樂觀主義的認識,讓孩子明白,快樂的事情永遠都是普遍的。即便是有不順心的事情發生,那也只是暫時的,只要我們樂觀地對待,積極努力向上,生活依然是美好的。
當然,這樣的教育並不是口頭說教就可以了。培養孩子積極樂觀的性格,讓孩子能夠看到滿天的繁星,更取決於父母生活中點滴的培養和感染。一旦父母為了一些小事難為孩子,責備孩子,或是總埋怨孩子這也做不到那也做不好,就會無形中讓孩子變得悲觀和自卑起來。同時,父母自己也必須要有樂觀積極的態度,不管是在生活中還是在工作中,不管是遇到困難還是不順心的事情,都必須堅強地面對。因為你的態度,會直接影響孩子的心理和做法!
用什麼樣的思維看世界,世界就是什麼樣子。一個積極樂觀的孩子,不僅擁有良好的心態和快樂的生活,還可以為將來的事業奠定基礎。而一個悲
觀的孩子,只會看到糟糕的情況,即便他已經身處良好的環境。如此一來,生活又怎麼快樂,未來又如何美好?
所以,你的孩子是看到泥土還是繁星,這就要看你給他的教育了!
思經歷失敗,也可以成為你的亮點
現實生活中,很多父母不願意看到孩子失敗,不管是遊戲還是考試,還是參加各種競賽,總是想辦法讓孩子贏。但是,這樣的教育對孩子成長並沒有太大的好處。
其實,失敗比成功要好得多,讓孩子經歷失敗,比經歷成功更重要。或許有父母會說:「人人都希望成功,成功才是一個人優秀的標誌,怎麼能讓孩子經歷失敗呢?」「讓孩子經歷失敗不會打擊他的自信嗎?」
父母應該知道,孩子是否經歷失敗並不是重點,關鍵在於他們對待失敗的態度。如果孩子太在乎輸贏,那麼一旦失敗就會喪失信心;如果孩子把失敗當成恥辱,那麼一旦失敗就會承受不了打擊;如果孩子把失敗當成成功道路上的絆腳石,那麼就會逃避和懼怕失敗。
其實,失敗並不是恥辱,更不是成功道路上的絆腳石。美國人曾經做過一次調查,發現那些成功的人也是經歷失敗最多的人。就算是世界上最卓越的人才,失敗的次數也並不比成功的次數少。
只要孩子以樂觀積極的心態面對失敗,那麼它就不只是人們邁向成功應該付出的代價,更是人生道路上不可多得的一筆財富。當孩子選擇積極樂觀地面對失敗的時候,失敗就會成為他們人生道路上的亮點。這是因為,失敗可以讓人們吸取更多的經驗和教訓,不斷地提升自己的能力,還可以讓人不
斷反思自己,努力把自己變得更好、更優秀。
有一個人從小就「非常倒霉」,厄運和失敗總是伴隨著他:父母未婚生子,把他拋棄了,而他只能被送入孤兒院;他努力地學習,想要做一個優秀的人,可從小學到高中,不管他怎麼努力,成績永遠也進不了前十名;只要參加比賽,他一定是輸的那一方;後來他高考落榜,只能早早步入社會參加工作,求職時也屢屢被淘汰。
從小到大他經歷了無數次失敗,別人都覺得命運太捉弄人了,可是他卻非常樂觀,總是笑著和別人說:「雖然我經歷了無數次失敗,但是我也學習到了很多東西。」有人不解地問他到底學到了什麼。他卻輕鬆地回答:「失敗的經驗和教訓。當我學到所有失敗的教訓之後,就不會再失敗了。這些失敗的經歷會成為我人生中的亮點,讓我逐漸走向成功。」
所有人都覺得他是自我安慰,是十足的阿Q精神,但是事實證明,他所說的並沒有錯。在他28歲的時候,他終於贏來了自己的機會和成功。因為他在求職時被淘汰過無數次,所以懂得如何應對面試官的考驗以及許多突如其來的難題,最終被高分錄取。因為他曾經有過諸多失敗教訓,凡事都能考慮周全,所以為公司避免了很多可能發生的損失,所以受到了領導的重用。更因為他失敗了無數次,所以非常珍惜這次得來不易的機會,在工作中盡職盡責而被多次提拔,從此事業和人生也開始順風順水。
儘管沒有人願意讓孩子面臨失敗,但是失敗總是不可避免的。然而,失敗也並不完全是壞事,關鍵在於你用什麼樣的思維和心態來看待失敗。就好像你不小心掉入池塘,弄得渾身濕漉漉,但說不定上岸的時候,口袋中或許會裝進一條魚呢。所以,父母應該給孩子大格局的思維,不要為了失敗而傷心難過、自暴自棄,而是教會孩子以積極樂觀的心態去面對失敗,吸取失敗的經驗和教訓。那麼孩子就不會把失敗當成是恥辱,孩子經歷的失敗就會成為他身上最大的亮點。
思正如馬丁·塞利格曼在《教出樂觀的孩子》中說過的一句話:「孩子要想成功,必須學會接受失敗,感覺痛苦,然後不斷努力,直至成功來臨,每一過程都不能迴避。失敗和痛苦是構成成功和喜悅最基本的元素。」
而身為父母,不要想辦法讓孩子避免失敗,更不要給孩子灌輸失敗是可恥的想法。讓孩子體驗失敗的滋味未必不是好事,它不僅可以培養孩子克服困難的勇氣,還可以磨鍊孩子的意志,更可以讓孩子收穫更多的經驗和教訓。
比如說,孩子失敗的原因可能是自己能力不足,找到這個原因之後,孩子獲得成功的同時,能力自然也就得到了提高。再比如說,孩子失敗的原因是努力程度不夠,找到原因之後,孩子再做事情的時候自然就更加努力和勤奮了。
所以說,只要讓孩子認真、坦然地面對失敗,自然就會提升自我修養,最終超越失敗,走向成功。
別把問題放大,情況沒有那麼糟
生活中有幸運也有不幸,有快樂和幸福,也有不少問題和麻煩。有的人總是喜歡向好的一方面想,把問題和麻煩大而化小。可也有的人恰恰相反,他們總是習慣將問題放在放大鏡下,什麼事情都往壞處想。即便是小小的問題和挫折,也會被無限度地放大,以至於心情越來越糟,甚至影響到自己的生活和健康。
尤其是絕大多數孩子都有一個習慣,那就是將問題放大無數倍,把事情想得太糟糕。原本一件很簡單、很小的事情,但是由於孩子把它想象得很糟糕,覺得解決它困難重重,所以就會對自己失去了信心,喪失了嘗試解決它的勇氣。因為他們除了知道自己面臨著問題,卻不知道這個問題的底細,更不知道這樣糟糕的情況什麼時候才能結束,會不會給自己帶來更嚴重的後果。
這個時候,父母就應該給予孩子幫助,告訴孩子情況或許沒有那麼糟糕。這樣,孩子得到父母積極的鼓勵和暗示,就會放鬆心態,繼而克服困難,解決掉所面臨的問題。
事實上,每個孩子的人生旅途,都不可避免地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考試失利、功課不佳、比賽失敗、家庭失和、情感不順,等等,這些都是他們必須經歷的。所以,當孩子遇到問題的時候,父母千萬不要跟隨著孩子傷心難過,更不應該總是給孩子消極悲觀的暗示。父母只有積極樂觀地看待問題,
思並且用這種情緒和心態來影響自己的孩子,讓他相信事情並沒有那麼糟糕,他能夠很快走出困境、解決問題。
一個小男孩在與朋友玩耍的時候,把手臂弄骨折了,長時間內必須打石膏休養。看到自己的手臂動也不能動,必須打上厚厚的石膏,還時不時感到疼痛,孩子害怕極了。他在心裡想:「我是不是殘廢了,手臂是不是永遠都不能動了?」
這時候,父親看到了孩子的焦慮和擔心,便對他說:「你手臂雖然骨折了,但是情況並沒有那麼糟糕。你現在感覺有些疼痛,說明它不是沒有知覺啊,說明它還能動,是不是?經過一段時間靜養后,手臂自然就恢復健康了。」
孩子聽了爸爸的話之後,感到了些許安慰,再也不擔心自己手臂動不了了。可是他又在擔心自己是不是永遠都要戴著這厚厚的石膏,苦惱石膏給自己帶來的不便和麻煩。爸爸笑著說:「只要你手臂基本恢復了,石膏就可以去掉了。雖然戴著石膏有些不便,但是它硬硬的,才能避免你手臂再受傷啊。再說你不覺得這石膏像鋼鐵俠的盔甲嗎?」之後,爸爸在男孩的石膏上畫上了一些圖案,還貼上了鋼鐵俠的貼紙,這樣男孩不僅不再嫌棄石膏麻煩,還喜歡上了它。
一段時間后,男孩的石膏終於被取掉了,可是他還是有些擔心,手臂始終保持原來的姿勢,不敢動作太大,也不敢拿什麼東西。爸爸覺得孩子是把自己的情況想得太糟糕了,於是便想了個主意:把自己的手臂也抬起來,不隨意亂動,也不敢拿東西。男孩好奇地問:「爸爸,你手臂沒有受傷,為什麼總是這樣?」
爸爸說:「醫生說你的手臂也好了,為什麼你總是擔心呢?」男孩知道爸爸這是為了自己,於是便嘗試著活動手臂,拿自己拿得動的東西。此時,他發現原來事情沒有自己想象的那麼糟糕,手臂完全可以自由活動了。看到孩子不再擔心,爸爸也欣慰地笑了。
通常情況下,孩子把問題擴大化,把情況想得很糟糕,那是由於他們心智不成熟,認識世界的能力有限,或是經歷還不那麼豐富,自信心不足。於是,他們就會通過父母的態度來猜測和判斷自己所處的處境。如果父母給孩子積極、樂觀的暗示,那麼孩子自然可以以輕鬆的態度面對問題,並且順利地渡過難關,解決問題。相反,如果父母也把事情想得太嚴重,給孩子消極、悲觀的暗示,那麼孩子就會把問題繼續擴大,認為情況糟糕無比,從而產生恐懼、退縮的心理。時間長了,孩子就會變得越來越懦弱,遇到問題首先想到的就是放棄。
上面例子中,男孩的爸爸是位聰明、有智慧的父親。他知道孩子擔心的問題是什麼,知道孩子容易誇張地對待自己的傷痛,所以他一再給予孩子暗示:你的傷並不嚴重,你很快就會康復;你雖然遇到了麻煩,但是情況並沒有那麼糟糕。正因為孩子接到了這樣的信號,所以孩子的心情也變得明朗起來,面對問題也變得積極、樂觀起來。我們相信,在父親的教育下,這個男孩將來必定會以積極、主動、樂觀的心態去思考和行動的。
父母要讓孩子明白一個道理:我們難免會遇到一些問題或是不愉快的事情,如果把這些放大,事情不但不會好轉,還會越來越糟糕。不妨讓孩子對自己說,「這只是一個小問題,沒有什麼了不起的」,或是鼓勵孩子,「你要相信自己,情況會好轉的。」
思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就是變好的開始
有一句話說,每個人都是被上帝咬過一口的蘋果,所以人註定是不完美的。
或許是孩子本身性格的原因,也或許是受到父母教育的影響,我們發現很多孩子身上有追求完美的成分。他們無法接受自己的缺陷和不足,會因為自己體態比別人胖而自卑,不敢在別人面前表現自己;他們時常進行自我否定,一旦事情做得不完善、不順利,就責怪自己考慮得不周全,為什麼平時不再努力一些;他們做什麼都極力想要成功,一旦發生了意外,就開始自怨自艾,覺得自己不中用,「是個十足的笨蛋」。
正是因為他們想要成為一個優秀而又成功的人,所以才不能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厭惡自己的缺點、失敗。也正是因為如此,這些孩子變得越來越自卑,越來越不自信,甚至是遇到事情就逃避、退縮。這時候,父母的引導和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父母應該擁有大格局的思維,讓孩子明白,這個世界上,完美的人和事物都是不存在的。一個再優秀的人,其自身也存在著這樣那樣的缺點錯誤,也會有面對失敗與挫折的時候。他們之所以能夠成為優秀的人,是因為他們能夠正確地認識和評價自己,能夠接納那個不完美的自己,然後增強自己的能力,或是集中精力去發掘自身的潛力。
當父母發現自己的孩子因為缺點而情緒低落的時候,或是因為做了傻事、錯事而自怨自艾的時候,父母應該站出來,讓孩子停止對自己的挑剔和責備,要讓孩子正視和接受自己的不完美。
或許有父母會說:「讓孩子接受自己的缺點,會不會讓孩子不思進取,甚至是自暴自棄?」事實正好相反,如果一個人能夠正視並接納自己的缺點和不完美,那麼就意味著他已經認識到了自己的局限性,對自己有一個客觀正確的評價。只有如此,他們才能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不斷地提升和完善自己,從而使自己一步一個腳印地邁向成功。而不接受自己缺點的人,會因為對自己產生懷疑,從而很難鼓起勇氣對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即便是在別人看來,他們能夠做得更出色。
父母應該知道,每個孩子都不可能是完美的,即便是再優秀的孩子,也不可能在每一個方面都表現出色。那麼當孩子某些方面表現得不完美的時候,父母應該從大格局的思維出發,引導孩子接受自己。
琪琪從幼兒園開始,最不喜歡上手工課了,因為她總是不能順利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她的手不像其他孩子那樣靈巧,當其他小朋友捏出可愛的小鴨子時,她卻捏得醜醜的,捏出來的東西也是雞不像雞鴨子不像鴨子。好幾次,琪琪都受到了小朋友們的嘲笑。
為此,琪琪感到非常苦惱,覺得自己就是一個大笨蛋。這時候媽媽對孩子說:「你捏的東西確實不好看,可能手也不如別人的靈巧,但是你也努力做了啊。如果你享受上手工課的樂趣,那麼捏出來的東西好看不好看,就沒有那麼重要了。再說,每個人的能力不同,你可能不如別人手巧,可是你也有很多他們沒有的優點。」
媽媽的話讓孩子正視並接受了自己的不足,她高興地說:「對啊!雖然小朋友們覺得我捏的東西丑,但是我卻覺得很有趣。再說,我雖然不如別人手巧,但是我唱歌很好聽啊,他們都喜歡聽我唱歌。」從那以後,雖然琪琪的手
思工依然沒有別人精緻漂亮,但是她卻不討厭手工課了,因為她享受的是這個過程。
等上了小學后,琪琪又開始對體育課發愁了。雖然她身材並不算胖,但是手腳卻肉乎乎的,協調性也不是很好,所以很多體育項目做得都不達標。比如,跑步的時候,她總是沒有其他人跑得快,總是落在最後一名;跳繩的時候,別的同學一分鐘能跳100多個,她卻只能跳30多個;甚至連最基本的廣播體操,她都有些跟不上音樂的節奏。就連體育老師也經常說她「笨」。
為此,琪琪掉了好幾次眼淚,覺得自己又笨又蠢。媽媽知道了孩子的苦惱,便耐心地對她說:「孩子,你在體育上確實有很多不足,但是這並沒什麼大不了的。只要你比別人努力些,多鍛煉鍛煉,自然就有所改善。媽媽很欣慰,你可以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但是這還不夠,你還應該學會成長和提高自己。媽媽小時候體育也很不好,還不如你做得好呢,但是你看我現在不也是健身達人嗎?」
聽了媽媽的話,琪琪釋然了,不再為了自己的不完美而哭泣,而是嘗試著多練習。經過一段時間,情況果然有了很大的改善。
接受,是變好的開始。而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也是孩子改變自己、提升自己的開始。有大格局的父母,會用積極樂觀的態度去看待問題,更會用自己的積極樂觀來影響孩子,使孩子不把時間和精力浪費在自責和沮喪之上。如此一來,孩子不僅可以變得更加樂觀,更可以少走很多的彎路。
對於孩子來說,因為年紀小、閱歷淺、心智尚未成熟,他們往往不能正確地看待自己的不完美。這是正常的現象,但是這並不意味著父母就可以忽視了對孩子的積極引導。想要讓孩子接受自己的不完美,父母就應該不去苛求完美,對孩子的缺點和不足百般挑剔,而是應該多給予孩子肯定和支持,幫助孩子戰勝缺點,發揚優點。當你做到這些的時候,你的孩子自然會變得自信快樂起來,而你所做的一切,也是對孩子最好的愛。
相反,如果父母對於孩子的不完美表現得無法接受,迫使孩子做出改變,企圖讓孩子成為你眼中完美的孩子。那麼孩子自然就會認為自己是最糟糕的,是被父母嫌棄的。在這種情緒的主導下,孩子的心靈就會受到極大的傷害,甚至會對自己產生厭惡的心理。
因此,父母應該讓孩子學會無條件地積極接納自己,不管是優秀的自己,還是不優秀的自己。不管是優點,還是缺點。不管他們的外表性格是被人喜歡,還是不被人喜歡。當孩子不因自身的優點而驕傲,也不因自身的不完美而自卑,坦然地接受現實中的自己,這時候,孩子才能不斷地讓自己變得更好,變得更加美麗自信,並且發現原來自己身上也有那麼多可愛之處。
思幸與不幸,在於你的選擇
我們的生活有好也有壞,有幸福也有痛苦,這些都是我們必須經歷和承受的。對於孩子也是如此。雖然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幸福快樂,人生過得順暢無比,但是很多時候不幸就這樣突然降臨了,讓人猝不及防。
或許有些孩子天生存在著缺陷,或是行動不便,或是語言能力不強;或許有些孩子遭遇了家庭的變故,父母關係緊張甚至是離異;或許有些孩子生活貧困,儘管父母拚命地工作,卻無法給予孩子更好的生活條件。但是,父母應該告訴自己的孩子:每個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難題,在這個過程中,快樂和痛苦、幸和不幸總是結伴而行。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他們的道路還很長。幸與不幸,並不在於現在所處的處境,而是做出什麼樣的選擇。
幸與不幸,就像是硬幣的兩面,不幸在正面,那麼幸福就會轉到反面。但是當你努力把幸福放在正面的時候,不幸就會遠離你的視線。縱觀這個世界上,有多少幸運成功的人都是通過不懈的努力扭轉了自己的不幸,比如,著名音樂家貝多芬,小時候就犯上了中耳炎,導致聽力受損,但是這並沒有打消他音樂的夢想。對生活和音樂的熱愛,讓他戰勝了病痛,所以他才會對人們說「卓越人的一大優點是:在不利與艱難的遭遇里百折不撓」。
環境的惡劣、生活的不幸,確實會給人們帶來很多痛苦,讓人們想要放棄。更何況是年幼的孩子。但是,父母必須要明白,苗要長大,就要接受風雨的
洗禮,孩子要成長也必須要經歷生活的考驗。告訴孩子,用樂觀的眼光看世界和生活的不幸,用積極的心態去發現生活中的美好陽光。只要孩子眼睛不再只盯著不幸,做出積極正確的選擇,那麼任何困境和不幸都只是人生的插曲和歷練。
我們不妨來看這樣一個故事。
他是一個生活貧困、一無所有的孩子,但是從小到大他都不懷疑自己有出頭的那一天。因為父母時常告訴他,生活的好與壞都不是命中注定的,是我們自己選擇的。如果你積極進取,不放棄過好生活的夢想,那麼就終有脫離貧困,邁向幸福生活的那一天。這種積極心態在他以後的生活中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不管遇到什麼困難,他都積極努力解決問題,不管陷入什麼樣的困境,他都不沮喪、不氣餒。
23歲那年,為了擺脫貧困的生活,他四處借錢想做一些生意。當時他看到孩子們都對沙漏感興趣,覺得肯定有市場,於是便開辦了一家小沙漏廠。隨著生意越來越好,他和家人的生活也變得好了起來。可是,沒過幾年,孩子們就對沙漏失去了興趣。是啊,孩子們本來就沒有什麼常性,更容易對能夠吸引他們的玩具產生興趣。但是,他的沙漏廠卻面臨著倒閉的危險,最後不得不停止生產。
生活再次陷入了困境,他沒有抱怨自己的運氣不好,也沒有垂頭喪氣,而是堅信自己有能力東山再起。在這段時間,他的大腦始終沒有停止過思考,一直在尋找投資新項目的機會。有一天,他悠閑地翻著賽馬雜誌,偶然看到了這樣一段話:「馬匹在現代社會失去了原本的運輸功能,但又以高娛樂價值的面目出現了。」或許別人看到這段話會很快忘記,但是卻激發了他的靈感。他想:「既然賽馬遠遠比運輸馬匹值錢,那麼我為什麼不能給沙漏尋找更有價值的用途呢?」
於是,他把全部心思都投入到如何開發沙漏的新用途上,經過了幾天的
思思考斟酌,一個新構思浮現出來——做限時沙漏。其實,這個新用途和沙漏原本的計時功能非常相似,只是他進行了限時設計。簡單來說就是,把沙漏裝在電話機旁,在3分鐘內,沙漏完成由上至下地下落。這樣一來,人們就可以有效地控制打長途電話的時間。限時沙漏的製作也非常簡單,只要把沙漏兩端嵌上一個精緻的小木板,再接上一條銅鏈,然後用螺絲固定在電話機旁就可以了。雖然這是一個再簡單不過的小玩意兒,但是卻讓人們有效地控制時間,節省日常開支。所以,限時沙漏一上市就受到了熱烈歡迎,每月就能賣出幾萬隻。
在生活陷入困境的時候,他沒有抱怨也沒有放棄,而是積極地思考和行動,所以不僅讓停產的沙漏廠重新煥發了生機,更讓自己的人生得到了徹底的改變。
試想,如果他小時候沒有積極的心態和不服輸的志氣,情況會怎麼樣?如果在沙漏廠陷入困境的時候,他消極悲觀,只是抱怨自己的不幸,情況又會怎麼樣?答案顯而易見。他的人生只會充滿了不幸和坎坷,一生都將過著貧困而不幸的生活。
人生幸與不幸,完全是靠我們自己的選擇。既然如此,我們為什麼不換一個角度來思考問題?所以父母應該給孩子大格局思維,教導他們用積極樂觀的心態去思考,面對生活和學習中的挫折和困境。
當然,想要讓孩子做出正確的選擇,父母首先自己就應該先接受,並以積極勇敢的心態來面對。在父母的影響下,孩子自然就可以變得更加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