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和談密徑(7)

第113章 和談密徑(7)

第113章和談密徑(7)

談判戰略的突然轉變使李奇微大為憤怒,他的回答既堅定有力又措辭尖刻。「過早地接受」目前的戰線而不顧以後的任何調整,「一定會不可避免地推遲取得一致意見和實現體面停戰的可能性」。李奇微在回顧了以往所放棄的立場之後,以麥克阿瑟式的語調說:

我認為,向共產黨方面宣布你們所指示的立場,很有可能會加強共產黨的不妥協立場,並削弱我們以後在每一個實質性問題上的立場。在親身經歷了這一發展變化的形勢之後,我有一種內在的強烈信念,這種信念毫無疑問是基於朝鮮形勢與世界形勢的對比,那就是:多一點鋼鐵少一點絲綢,多一點美國對我們立場中不可撼動的邏輯直率的堅持,就會達到我們為之光榮奮鬥的目標。

相反,我認為,你們所指定的方向將一步步導致犧牲我們的基本原則,摒棄如此之多英勇無畏的人們為之獻身的事業。我們正站在一個嚴峻的關頭。如果我們立場堅定,就將收穫良多;如果退卻讓步,就會一無所有。我以我的全部良知,呼籲我們要立場堅定。

然而,李奇微的呼籲未受重視。杜魯門政府再次屈從於國際壓力,並把其他地方揚言可能發生的事件置於朝鮮戰爭的緊迫性之上。11月14日,在一份經總統批准的命令中(但奇怪的是,命令的正文並未說明),參謀長聯席會議命令李奇微接受共產黨的提議,在停戰的其他問題上達成協議的最後期限為一個月。

華盛頓的決定使李奇微感到痛心。他覺得自己處在一個打牌人的境地,他必須不斷地徵得別人的同意去打自己手裡的牌。海軍上將喬伊則與共產黨面對面地打交道,熟知他們談判立場中的細微差別。李奇微不能把一個「最後立場」放在談判桌上,然後對之表示支持。喬伊對這一苦楚深有感觸,正如他在關於停戰的回憶錄中所寫:「代表團,甚至是李奇微將軍,從來就不知道什麼時候華盛頓又會發出一道命令,把我們獲得一項體面、穩定的停戰協定的基本目標又改變了。」喬伊寫道:

在此種情況下,要形成健全的計劃,令人信服地提出見解,表現出無懈可擊的堅定立場和最終言行,都是極為困難的。

在我們看來,美國政府沒有確切地了解它在朝鮮的政治目標是什麼或應該是什麼。結果,聯合國軍代表團總是瞻前顧後,生怕一道新的命令又來自遠方,而這一命令要求採取的行動與目前的做法大相徑庭。

若干年後,陸軍參謀長勞頓·柯林斯將軍承認,李奇微有足夠的理由來抱怨。參謀長聯席會議發給李奇微的指令經常是「猶豫不定」的,顯得「缺乏堅定性」,這當然讓李奇微和聯合國軍代表團感到苦惱。柯林斯寫道:「我必須承認,參謀長聯席會議對於我們跟國務院和那些對美國人民負有更直接的政治責任的文職領導人所進行的磋商,偶爾也會有此同感。但是我們必須承認,我們不能保證李奇微將軍或者我們自己贊成的軍事行動都能成功。」

李奇微這位忠實的士兵執行了命令,儘管不很情願。11月17日,他的談判代表對共產黨方面說,聯合國軍將同意把目前的接觸線作為分界線,條件是在一個月內解決其他問題。共產黨方面感到他們佔了上風,因而對此表示異議。他們堅持說,即便超過了一個月的期限,分界線也不能修改,直至議程上的所有其他問題都得到解決。根據指令,聯合國軍代表團沒有別的選擇,只能開始按野戰地圖核查接觸線。

李奇微在其他問題上也感到失望。在他應該要求以何種停戰後的核查方法來對付共產黨的問題上,他整個秋季都在試圖說服參謀長聯席會議制訂一個堅定的立場。李奇微三番五次地警告聯席會議的參謀長們說,中國人將利用這一間歇加強其部隊。他希望以三種方式進行核查:在朝鮮全境的進口海港和交通樞紐設立聯合觀察組,他們可以在交通線上自由行動;在朝鮮全境聯合進行空中觀察和空中攝影偵察;聯合觀察非軍事區。作為最終立場,他可以放棄空中觀察。他在11月13日要求立即就此做出決斷。他在一份給參謀長聯席會議的電報中指出,經驗使他認識到,除非聯合國軍的談判代表能夠對「堅定的國家政策」充滿信心,否則他們將處於不利地位。共產黨方面一見到聯合國軍的代表稍有搖擺不定,就會變得咄咄逼人。李奇微懇求無論如何也要做出決斷,如果華盛頓不支持他的立場,「我請求儘快地告訴我,在這個將作為最終讓步來接受的問題上,應該持何種立場。……」

參謀長聯席會議11月16日通知李奇微說,儘管地面和空中觀察都是可取的,但都不值得因此中斷談判,這使李奇微大失所望。李奇微抗議說,聯合國軍代表團一直奉命採取一種對共產黨方面「更為有利的」立場,甚至超過共產黨自己的建議。參謀長聯席會議的一份電報還說,「美國無期限地拴在朝鮮」,這不符合美國的「軍事利益」。李奇微對這種語言也感到震驚,他說,在停戰後18個月內以任何方式撤出朝鮮,其結果都會對美國在遠東的地位造成「無法計量的損失」,而且等於背叛朝鮮人民。

參謀長聯席會議在一連串和解性的電報中試圖使李奇微放心,它沒有打算「立即撤軍」,儘管軍事和外交的現實也許會導致美國部隊「分階段地撤退」,但參謀長聯席會議保證不會突然拋棄韓國人。聯席會議的參謀長們再次強調了他們的主要觀點:他們不希望談判因核查問題而中斷。

正如李奇微所預料的那樣,當談判代表們試圖在地圖上劃定一條分界線的時候,他們與共產黨方面在特定地段的控制權問題上發生了激烈的爭執。有一次,雙方都聲稱控制了朝鮮中部的一個高地。亨利·霍德斯將軍確有把握地認為聯合國軍的部隊佔據著有爭議的高地,他安排那裡的美國指揮官與聯合國軍的「核查組」通了電話。是的,美國指揮官回答說,他的部隊控制著高地。聯合國軍的一位翻譯無意中聽到一位中國談判代表低聲對一位參謀官說:「不要緊,今晚就會成為我們的。」那支聯合國部隊接到了要受到攻擊的警告。儘管如此,中國人還是奪取了高地。

及至11月27日,分界線終告建立。協議指出,雙方均接受將接觸線作為軍事分界線的原則,並且在停戰協定完成之後,雙方將後撤2公里,以建立一個非軍事區。如果在30天內停戰協定得以簽署,聯合國軍和共產黨的參謀軍官已確定的接觸線就應成為分界線,而不考慮在此期間戰局所造成的變化。李奇微明確指出,他的部隊在30天內將繼續戰鬥。

現在可以設想,戰爭將在30天內結束。儘管有違李奇微的意願,但這件事很快就在美軍士兵中不脛而走。這一錯誤顯然跟第8集團軍司令官詹姆斯·范佛里特將軍用詞不確切有關。范佛里特在給各軍團司令的命令中說,儘管他的部隊應該意識到敵對行動將繼續進行,但第8集團軍應該「明確展示其願意達成協議的意願」。這一命令傳到連一級時,有人對記者說起了這件事,美聯社發出一篇文章說:「西線的聯合國部隊今天奉命停止所有針對共產党進攻的火力,並且只是在自衛時才開火。」消息接著說,這一命令「是在聯合國軍和共產黨的談判代表就一項臨時停火線達成協議約24小時之後發出的」。

這條消息並不屬實,它給人們的印象正是李奇微所擔憂的:就軍事分界線達成協議便意味著戰鬥結束。電報在華盛頓、東京、羅馬(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布雷德利將軍正在那裡訪問)和正在基韋斯特度假的杜魯門之間川流不息。參謀長聯席會議承認「此間對此迷惑不解和情緒激動」,並詢問李奇微是否他或范佛里特「有可能引發了這些報道」。兩人都否認對此負有責任。(第8集團軍後來找到了對此顯然負有責任的一位連長,他無意識地對一位美聯社記者談起了他剛接到的命令。)

這條新聞報道以及部隊對此的反應,有力地支持了李奇微對政府談判策略表示反對的論點。杜魯門參照迪安·艾奇遜和其他顧問們的意見否定了李奇微的這些論點,因此杜魯門的反應是惱羞成怒,他攻擊新聞界,而不談他的政府含糊不清、令人困惑的談判技巧所造成的無可挽回的局勢。「我希望現在每個人都明白,朝鮮並未實現停火,而且在停戰簽字以前也不會停火,」杜魯門說,「任何過早的鬥志渙散,從長遠來看都會增加美國不必要的傷亡。」

這樣,政府和聯合國軍現在只能拭目以待,看看讓步是否能帶來成果。

(本章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朝鮮戰爭:未曾透露的真相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朝鮮戰爭:未曾透露的真相
上一章下一章

第113章 和談密徑(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