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后毛澤東時代的政治合法性和新技術民族主義(3)

8.后毛澤東時代的政治合法性和新技術民族主義(3)

無需多,中國的政治領導人對政治改革的看法是不同的。對鄧小平來說,進行政治改革是為了要提高國家的生產力和效率。他通常將「民主」解釋為經濟放權,相信放權將會促進經濟效益,因為黨政幹部將能夠科學和理性地制定經濟政策。

先不論領導人是如何看待政治改革的,至少有一點是確定的:政治改革是由高層啟動的,並由他們進行掌控。高層設法鼓勵社會群體加入有關政治改革的激烈辯論,但是只限於在內部。

20世紀90年代,以鄧小平為核心的第二代領導集體退幕,對新上台的領導人來說,26尋找新的合法性來源變得更加重要了。第二代領導集體能夠將政治合法性建立在領導人個人的革命經歷上,而以**為核心的第三代領導集體並沒有這樣的資歷。然而,第三代領導人並沒有超出鄧小平所設立的展框架。在中國內外生的事,依然指引著領導人選擇了繼續進行經濟改革。

先,他們注意到,1989年生的**,是1987年黨的十三大以來放鬆了政治控制的結果。這種觀念導致了高層隨後加緊了政治管控。

其次,蘇聯和東歐地區的**政權在20世紀90年代初崩潰,這加強了中國領導人中的這一觀念。蘇聯和東歐國家的激進民主化,不僅導致了那裡的**政權崩潰,更導致了蘇聯的解體。蘇聯和東歐國家所生的事,對中國的領導人造成了不可低估的影響。從那時起,

中國領導人們謹慎地對待政治體制改革,避免生類似的混亂局面。

在20世紀90年代初期,尋找新的政治合法性來源成了領導人的頭等大事。鄧小平和其他改革派的領導人足夠務實,也極富想象力,他們總結認為,蘇聯和東歐國家民眾抗議的興起,是由於經濟改革的失敗以及對民眾開放政治空間。前者導致了民眾對**政權失去信心,並導致了政權喪失了它的政治合法性來源;而後者則為民眾提供了一個合法的渠道來推翻黨和政府。有關中國政府政治合法性基礎的變化,參見wanggungwuandzhengyongnian,「introduction:reform,legitimacy,anddilemmas,」inwanggungwuandzhengyongnian,eds。,reform,legitimacyanddilemmas:china『spoliticsandsociety(singaporeandlondon:singaporeuniversitypress&worldscientific,2000),pp。1-20。

為了避免政權崩潰的噩運,領導人採取了兩個主要的辦法。第一,進行了大刀闊斧的經濟改革,這使得政府能夠持續地為民眾提供經濟產品,並因此擴大政治合法性來源。第二,政權對政治改革十分謹慎,因此它設法控制社會力量參與政治過程的途徑。中國領導人相信,經濟變革會導致社會力量的崛起,但必須是由執政黨來賦予社會力量獲得政治權力的機會。這並不意味著執政黨在政治上將無為而治。相反,執政黨需要調整其27政治體制,以適應不斷變化的社會和經濟環境。然而,這樣的調整將是由高層起的,是獨立於任何社會力量的壓力之外的。

科學和技術的展被視為經濟快速增長的基礎,並因此與政權的存亡緊密相連。學者們觀察到,中國新的科學和技術展戰略,始於權力從鄧小平向以**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交接的政治過渡期,即從1989年6月**后開始,到1997年鄧小平的去世時結束。在這段時期里,政府起了國民經濟信息化項目。在「十五」計劃中(2001-2005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的信息化在戰略上受到了高度的重視。xiudiandai,「ictsinchina』sdevelopmentstrategy,」inchristopherr。hughesandgudrunwacker,eds。,chinaandtheinternet:politicsofthedigitalleapforward(londonandnewyork:routledgecurzon,2003),pp。8-29。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技術賦權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技術賦權
上一章下一章

8.后毛澤東時代的政治合法性和新技術民族主義(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