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巴菲特投資策略(17)

17.巴菲特投資策略(17)

第一,消費壟斷性企業會產生大量的現金流,而它所投資的非消費壟斷性企業則不具備這個特徵。所以,這時候要考察被投資對象所耗費的現金流是否小於前者產生的現金流。如果是,前者的長期負債償還才有切實可靠的保證。

第二,消費壟斷性企業投資非消費壟斷性企業,結局往往不妙,除非後者能夠很快拋棄急需補充現金的局面。這就是說,要看所辦企業的大量投資是一次性還是持續不斷的。

第三,如果是非消費壟斷性企業繼續投資非消費壟斷性企業或項目,那簡直是一種災難,因為它們都沒有能力獲取足夠多的利潤來償還長期借款,從而很容易步入財務危機。

綜上所述,巴菲特認為,最理想的形是消費壟斷性企業投資創辦另一家消費壟斷性企業,實現雙贏。不過,即使在這種況下,也要考察消費壟斷勝企業的大量現金流是否都用在了再投資上。因為企業既然存在著大量現金流,就必須考慮現金流的去處,通過再投資獲得額外的高額利潤,不斷提高企業內在價值,這才是正確的投資之道。

股價波動內在價值嚴重低估時買入無論股價如何波動,投資者真正應當關l心的是其內在價值.因為即使股價處於高位,但只要大大低於內在價值依然可以投資;相反,即使股價處於低位,但如果已經高於內在價值也就不值得投資了。

在股票市場上,股價總是在波動。那麼,股票價格波動的規律是什麼呢?1987年,巴菲特在伯克希爾公司的年報中引用格雷厄姆的話說:\"從短期來看.市場是一台投票機;但從長期來看,它是一台稱重機。\"在巴菲特看來,這是關於股市波動的永恆規律。

格雷厄姆認為,內在價值和投機因素是影響股票市場價格的兩大因素。價值因素與投機因素的交互作用使股票市場價格圍繞股票內在價值不停波動,價值因素只能部分地影響市場價格。價值因素是由公司經營的客觀因素決定,並不能直接被市場或交易者現,需要通過大量的分析才能近似地確定,通過投資者的感覺和決定,間接地影響市場價格。所以,市場價格經常偏離內在價值。

巴菲特深信格雷厄姆的這套理論,他大部分的時間都是手持現金,耐心等待內在價值被低估的時機,就如非洲草原的獅子,它在沒有獵物的時候更多的是在草叢中慢慢地等,很有耐心地觀察周圍況,直到獵物進入伏擊範圍才迅疾出手。

以投資中石油為例,2003年,在中國股市低迷徘徊的時期,巴菲特以每股1.10至1.20港元的價格大舉介人中石油h股234億股,他後來向媒體透露,自己是因為讀了中石油的年報后,才決定買入的。他說:\"我讀了2002年4月的年報,而且又讀了2003年的年報,然後我決定投資5億美元給中石油,僅僅根據我讀的年報,我沒有見過管理層,也沒有見過分析家的報告,但是非常通俗易懂,是很好的-個投資。\"

很顯然,巴菲特買人中石油的主要原因就是中石油股票的內在價值被嚴重低估。按巴菲特的說法,當時中石油的市值是350億美元左右。而巴菲特根據中石油2001年和20【j2年的年報估算,當時中石油至少值660億美元,而未來10年預期內在價值為1000億美元以上。所以巴菲特以350億的價格,買人至少值660億的東西,安全邊際達到了88%,從財務角度看,這是一筆完美的投資。

後來的時事也證明了巴菲特的英明,到2007年,拋售中石油股票的4年時間裡,這項投資就為巴菲特取得了超過7倍的收益。

84專購價值看好的股票出現危機時買入眾所周知,任何事物的展都不會是一成不變的,這是自然規律,企業經營也是如此,有些上市,厶\司因為公司運營或財務陷入危機等因素而導致公司股票價格大幅下跌,但此時的股價並不能真實反映該公司的真實價值巴菲特在選擇股票時儘管非常謹慎,但對於一些陷入危機的企業卻保持著很高的關注,並在不少企業處於危機時,買下了他們的股票。在巴菲特看來,有內在價值的企業,雖然有時陷入危機,卻是有能力化解危機並經營得更好。而當其陷入危機時。正是低價買進其股票的好時機。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巴菲特投資策略(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巴菲特投資策略(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17.巴菲特投資策略(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