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四、忠宦和姦宦(7)

18.四、忠宦和姦宦(7)

童貫、蔡京拉幫結派,排除異己,把司馬光、文彥博等一大批不與他們同流合污的正直大臣列為奸黨,並御書刻石,立於端禮門外,稱為「黨人碑」。***凡名列碑上的大臣,生者貶斥;已死者剝奪謚號和官位,其子弟不得參加科舉考試。童蔡此舉對宋朝統治產生了極其不利的影響。

童貫與蔡京任人唯親,凡是他們的同黨都出來做官了。

童貫與蔡京還公開賣官鬻爵,以至民間出現了「三千索,直秘閣;五百貫,擢通判」的童謠。

權傾朝野的童貫把北宋統治搞得烏煙瘴氣,內外交困。

不久,宋徽宗的黑暗統治終於釀成了聲勢浩大的方臘起義。活不下去的百姓紛紛響應,起義軍很快控制了浙江六州五十二縣。消息傳到汴京,宋徽宗大驚失色,急派童貫為宣撫使,率十五萬大軍前去鎮壓。童貫軟硬兼施,一面代皇帝下令,停止花石綱等民憤極大的工程,布文書招撫起義軍,一面派重兵奇襲起義軍。由於力量過於懸殊,加之童貫運用了收買、偷襲等手段,起義軍很快被童貫所率大軍擊潰,方臘和其他農民軍將領英勇就義。童貫在鎮壓起義軍的過程中,縱兵殺害近百萬人,犯下了滔天的罪行。

宋徽宗因童貫鎮壓起義軍有功,加封其為太師。

童貫好大喜功,掌兵二十年間,多次對西夏用兵,勞民傷財,動搖了國本。

在對西夏的戰爭中,每次打了敗仗,童貫不僅隱瞞事實真相,還向朝廷報捷。

宋徽宗宣和四年(1122年),童貫聯合金兵攻打遼國,畏縮不前,乞求金兵代取遼國佔領下的燕京。金兵攻下燕京后,將城中劫掠一空。童貫竟以百萬貫贖回燕京等空城,回京后卻大肆吹噓恢復之功。宋徽宗不明真相,大喜過望,以為童貫收復了燕雲十六州,將童貫封為廣陽郡王。

宣和七年(1125年),金兵南下,鎮守西北的童貫不思抵抗,慌忙從太原逃回開封。金人不戰而攻下燕山,得以長驅南下。

宋徽宗接到警報,忙將帝位傳給太子趙桓,是為宋欽宗。

做了太上皇的宋徽宗南下逃命,被宋徽宗任命為東京留守的童貫惜命第一,又率領臨時招募的幾萬人組成的「勝捷軍」再次逃跑,南下追趕太上皇。

童貫的亡國行徑引起了人們的強烈義憤,以太學生陳東為的諫官、御史和國人紛紛上書彈劾童貫。於是,宋欽宗下詔公布童貫禍國殃民的十大罪狀,將其處死。

童貫雖死,但他種下的惡果已經無法挽救。不久,金兵攻下開封,北宋滅亡了。

鄭和

鄭和是雲南昆陽人,本姓馬,乳名三保,生於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四年(1371年)。

鄭和的先世是西域布哈拉人,即元朝的色目人,也就是回族人。

南宋末年,忽必烈攻佔了位於雲南地區的大理國,征服了當地各民族。忽必烈建立元朝後,於至元十三年(1276年)設置雲南行省,派鄭和的先世——賽典赤·贍思丁·烏馬爾統治雲南。賽典赤·贍思丁·烏馬爾政績卓著,深得民心,死後被元世祖忽必烈封為咸陽王。後來,鄭和的祖父從了母姓,改姓馬。

由於出生於回族家庭,幼年時的鄭和即了解了伊斯蘭教的教義和教規。鄭和的父親與祖父曾朝拜過伊斯蘭教的聖地麥加,熟悉海外各國的況。從父親與祖父的談中,鄭和對外界充滿了強烈的好奇心,而父親剛直不阿、樂善好施、不圖回報的秉性也深深地影響了鄭和。

明朝推翻元朝統治,佔領雲南后,鄭和被帶到南京,受到閹割,做了宦官,后被分到北平,在燕王府朱棣手下服役。

鄭和少年時就在明軍中服役,在明軍中長大,經受了戰火的考驗。後來,跟隨朱棣參加了「靖難之役」,出生入死,轉戰南北,經曆數次重大戰役,具有實戰經驗。鄭和懂兵法,有謀略,英勇善戰,具有軍事指揮才能。為此,朱棣授予鄭和「欽差總兵太監」軍銜,將兩萬多名官兵交給他指揮。

朱棣做皇帝后,於永樂二年(1404年)認為馬姓不能登三寶殿,因此在南京親筆寫了個「鄭」字賜給馬三保。馬三保從此改姓鄭,改名為和,升任四品內官監太監,地位僅次於司禮監太監。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宦官與太監(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宦官與太監(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18.四、忠宦和姦宦(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