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第十八章風雨天一閣(3)

90.第十八章風雨天一閣(3)

范欽對書的興趣,顯然已到了痴迷的程度。痴迷,帶有一種非功利的盲目性。

正是這種可愛的盲目性,使文化在應付實用之外還擁有大批忠誠的守護者,不倦地吟誦著。

痴迷是不講理由的。中國歷史上痴迷書籍的人很多,哪怕忍飢挨凍,也要在雪夜昏暗的燈光下手不釋卷。這中間,因為喜歡書中的詩文而痴迷,那還不算真正的痴迷;不問書中的內容而痴迷,那就又上了一個等級。在這個等級上,只要聽說是書,只要手指能觸摸到薄薄的宣紙,就興奮莫名,渾身舒暢。

我覺得范欽對書的痴迷,屬於后一種。他本人的詩文,我把能找到的都找來讀了,甚覺一般,因此不認為他會對書中的詩文有特殊的敏感。他所敏感的,只是書本身。

於是,只有他,而不是才比他高的文學家,才有這麼一股粗拙強硬的勁頭,把藏書的事業做得那麼大、那麼好、那麼久。

他在仕途上的歷練,尤其是在工部具體負責各種官府、器杖、城隍、壇廟的營造和修理的實踐,使他把藏書當做了一項工程,這又是其他藏書家做不到的了。

不講理由的痴迷,再加上工程師般的精細,這就使范欽成了范欽,天一閣成了天一閣。

藏書家遇到的真正麻煩大多是在身後。范欽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如何把自己的意志行為變成一種不可動搖的家族遺傳。不妨說,天一閣真正堪稱悲壯的歷史,開始於范欽死後。我不知道保住這座樓的使命對范氏家族來說,算是一種光耀門庭的榮幸,還是一場綿延久遠的苦役。

范欽在退休歸里之後,一方面用比從前更大的勁頭捜集書籍,使藏書數量大大增加,一方面則冷靜地觀察著自己的兒子能不能繼承這些藏書。

范欽有兩個兒子:范大沖和范大潛。他對這兩個兒子都不太滿意,但比較之下還是覺得范大衝要好得多。他早就暗下決心,自己死後,什麼財產都可以分,唯獨這一樓的藏書卻萬萬不可分。書一分,就不成氣候,很快就會耗散。但是,所有的親屬都知道,自己畢生最大的財富是書,如果只給一個兒子,另一個兒子會怎麼想?范欽決定由大兒子范大沖單獨繼承全部藏書,同時把萬兩白銀給予小兒子范大潛,作為他不分享藏書的代價。沒想到,范大潛在父親范欽去世前三個月先去世了,因此萬兩白銀就由他的妻子陸氏分得。陸氏受人挑撥還想分書,後來還造成了一些麻煩,但是,「書不可分」已成了范欽的不二家法。

范大沖得到一樓藏書,雖然是父親的畢生心血,江南的一大文書藪,但實際上既不能變賣,又不能開放,完全是把一項沉重的義務扛到了自己肩上。父親花費了萬兩白銀來保全他承擔這項義務的純粹性,餘下的錢財沒有了,只能靠自己另行賺取,來苦苦支撐。

一五八五年的秋天,范欽在過完自己八十大壽后的九天離開人世。藏書家在彌留之際一再打量著范大沖的眼睛,覺得自己實在是給兒子留下了一件駭人聽聞的苦差事。他不知道兒子能不能堅持到最後,如果能,那麼,孫子呢?孫子的後代呢?他不敢想下去了。

一個再自信的人,也無法對自己的兒孫有過多的奢望。

他知道,自己沒有理由讓自己的後人一代代都做藏書家,但是如果他們不做,天一閣的命運將會如何?如果他們做了,其實也不是像自己一樣的藏書家,而只是一個守樓人。

兒孫,書;書,兒孫……

范欽終於閉上了迷離的眼睛。

就這樣,一場沒完沒了的接力賽開始了:多少年後,范大沖也會有遺囑,范大沖的兒子又會有遺囑……

家族傳代,本身是一個不斷分裂、異化、自立的生命過程,讓後代接受一個需要終生投入的強硬指令,十分違背生命的自在狀態。讓幾百年之後的後裔不經自身體驗就來沿襲幾百年前某位祖先的生命衝動,也難免有許多憋氣的地方。不難想象,天一閣藏書樓對於許多范氏後代來說幾乎成了一個宗教式的朝拜對象,只知要誠惶誠恐地維護和保存,卻不知是為什麼。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摩挲大地(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摩挲大地(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90.第十八章風雨天一閣(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