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第二章拉祜族的物質文化(10)
地槍,將銅炮槍填充上火藥,打開扳機,裝上銅炮,放置在野獸經常出沒之處,用一根細線一頭拴在槍機上,一頭拴一食物做誘餌,放在槍口前方不遠處,當野獸前來吞食誘餌扯動細線便會扣動槍機,銅炮槍即擊射中獵物。如今,隨著拉祜族地區社會經濟的飛速展,狩獵不再是拉祜族經濟生產的必要補充和重要的副業生產來源,加之國家政府提倡保護野生動物,實行禁獵,收繳了拉祜族民眾的狩獵器具火藥槍、銅炮槍等。
如今,隨著拉祜族地區社會經濟的飛速展,狩獵不再是拉祜族經濟生產的必要補充和重要的副業生產來源,加之國家政府提倡保護野生動物,實行禁獵,收繳了拉祜族民眾的狩獵器具火藥槍、銅炮槍等。因此,伴隨過去作為經濟生產和副業生產手段之一的狩獵產生的相應習俗正逐漸消失殆盡。
三、採集習俗
新中國成立前,在拉祜族的經濟生活中,採集是獲取生活資料的輔助方式,男女老幼都得參加這一勞動,並一直延續至新中國成立后的相當一段時期。過去,拉祜族一年的農作物產量僅夠收穫季節食用,能常年吃到糧食的只是極稀有的豐收之年。一到糧荒季節,便要靠採集度日,來維持生計。採集的勞動組織形式基本上分為集體和個人兩種。採集物有塊根、莖葉和果實三大類,約數十種,諸如野薯、山芋、菌子、馬蹄、董棕、竹筍、板栗果、野芭蕉心、山茅野菜等,其中尤以野菜的種類最為繁多。塊根是最好的採集品,經常可以採集到的塊根有野薯塊根、馬蹄塊根、董棕塊根、山芋塊根等。野薯生長於山坡之上,一年到頭均可採食,燒吃或摻青菜煮吃均可。董棕是多年生長的木本野生植物,這種野生植物的澱粉很好吃,但董棕樹稀少,不易採集到。馬蹄生長在半山或山谷的地表上,春季最為好吃,但地面上儲藏量不多,不易採集到。採集塊根是一項十分艱巨的勞動,塊根植物多生長於毛坡地帶,用木棒和木■頭挖掘,有時挖一天,也一無所獲。因此,為了能夠採集到食物,在正式進行採集之前還要念上幾句祈禱詞。拉祜族民眾常常為了獲得較多較大的野薯而要挖掘幾尺見方的土坑,操著原始簡陋的工具要挖掘這樣大的土坑,這對他們來說是不小的工程。雖然這麼費力,但他們還是願意挖掘塊根植物,因為它含有較多的澱粉,比較耐餓。莖葉用手和刀進行採集,煮著吃或者炒著吃,果實用手摘取生吃。為了克服個體採集的困難,多實行集體採集,採集物實行平均分配。
除上述幾種主要且較富有營養的採集物之外,一年中尚有許多可以採集作為食物和蔬菜的根、莖和葉,如一月份可以採集「皆馬歐」和「瓦費簡歐」的葉煮著吃,採集「那古必」的根和「拉米西」的果吃。二三月份可以採集「尼報夾」的葉煮吃,剝「瓦八夾西」的內核燒吃或炒吃,採集「阿皆」燒吃。四月份可以採集「厚歐夾」「阿普古路」的葉煮吃。五月份可以採集竹筍和「馬皆西」「金卡歐西」吃。六月份后早玉米成熟,採集退居次要地位。對於採集物,拉祜族還不知道將其貯存,多是當天采來當天吃完,或采一天吃兩三天。總之,他們是採得多便多吃,採得少便少吃,並沒有什麼計劃。
如今,採集已不再是拉祜族民眾獲取生活資料的重要輔助方式,但採集這一原始經濟生產活動,經歷了漫長的歲月,如今在拉祜族的日常生活中還可見其遺風。如拉祜族無論男女外出辦事,或下地勞動生產,都要挎上一個「面搓」(挎包),路邊的野菜、草藥、山葫蘆、紅毛薯、雞素果、地枇杷、苦楝子、樹絲包等,都會被信手摘來,放入包中,帶回家食用。
四、手工業習俗
直至新中國成立前,拉祜族的手工業和農業剛開始趨於分離,但還沒有與農業完全分離,它仍以家庭副業的形式出現,並附屬於農業,即生產品主要是為滿足家庭需要,很少出售。拉祜族的副業、手工業生產,還屬於自然經濟的範疇,但由於外來因素,及與內地有聯繫的市場的影響,副業生產除滿足自身的需要外,還作為商品投入到市場中,同時也出現了專業性的手工業者,但不多見,如鐵匠、銀匠等。具有工廠作坊形態的冶鐵業及鐵農具生產作坊尚未出現。這一狀況一直延續至新中國成立后的相當長的一段時期。拉祜族手工業生產主要有打制鐵農具、編織、紡織、製造銀器飾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