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第一章拉祜族概況(5)
第五節語文字
拉祜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與彝語、傈僳語、納西語、哈尼語並列。***拉祜語的基本辭彙與彝語多屬同源,語音結構與語法特點也頗相似。拉祜語與傈僳語、彝語、哈尼語、納西語的語比較證明,拉祜語和傈僳語、彝語的關係相當密切,而同哈尼語和納西語則較遠。拉祜語的動物辭彙如牛、黃牛、牛犢、馬、山羊、豬、雞、麂子、馬鹿、狼以及雄、雌等詞,與傈僳語、彝語全同、半同,或有對應關係。拉祜語的鋤、刀、谷(總稱)、豆(總稱)、瓜(總稱)、芽、苗、花、葉等詞與傈僳語有對應關係。織布一詞,拉祜語與傈僳語有對應關係,作為紡織原料的木棉或草棉的棉花則全同。交換、集市這兩個詞在這三個民族的語中半同或有對應關係。此外,數詞二、五、十,拉祜語與傈僳語有特別顯著的相同之處。
根據本民族歷史上的自稱和語內部在語音、辭彙和語法上的差異況,中國雲南拉祜語劃分為拉祜納、拉祜西和苦聰三大方。三大方間的差別甚微,主要表現在語意和辭彙上,語法和語音則基本一致,可相互通話。以拉祜納方和拉祜西方相比較而,自稱「拉祜西」的居民所操的語與拉祜納方差別較小,而自稱「拉祜些」(拉祜西方土語)的居民所操的語與拉祜納方的差別則較大,後者主要居住在瀾滄拉祜族自治縣的南段、巴卡乃一帶。在長期的歷史展進程中,拉祜納方與拉祜西方、苦聰方已經形成了很不平衡的展狀態,拉祜納方逐漸成為數目最多、影響最大的方群。現今,操拉祜納方的人,已佔本民族總人口數的80%以上,而且多數拉祜西方地區的拉祜西居民也能用拉祜納方進行交際,已經形成了方間的雙語制,事實上拉祜納方已經成為具有很高威信而使用廣泛的全民族通行的普通話。這一拉祜語普通話以拉祜納方為基礎方,以瀾滄拉祜族自治縣府勐朗鎮及其附近的糯福、東崗、班利一帶的拉祜語音為標準音。這對拉祜族的繁榮展,尤其是文教事業的騰飛,提供了一個有利的條件。
拉祜語的特點是聲韻母較少,沒有複輔音,韻母以單母音韻母為主,復母音韻母只出現在漢語借詞中,沒有輔音韻尾的韻母,聲調豐富。有塞音、塞擦音、擦音,擦音分清濁,有小舌塞音:〔q〕、〔qh〕。語序和虛詞是表達語法意義的主要手段,聲調的變化能起一定的語法作用。基本語序為:主語在前,賓語居中,謂語在後。名詞定語在名詞中心語前,名詞中心語在數量詞定語前,形容詞定語一般在名詞后,加用助詞則提前。名詞詞根可加表示性狀、性別和多數的中加成分,名詞重疊后可加表示「之類」的中加成分。部分形容詞可加后加成分表示性狀的加深。有些單音節動詞用語音交替表示自動、使動的對立。量詞較豐富,名詞計數必須同量詞結合,部分名量詞與名詞的語音形式相同。有用於主語、賓語、定語后表示句子成分結構關係的結構助詞。四音格詞比較豐富,尤其在古詩歌和神話傳說中。拉祜語有24個輔音音位:pphbmfvtthdnltstshdzszkkh?弈?耷xγqqh。9個母音音位:ieeau■?蘅γw。10個複音音位:iaiuuaeiaiauouuiiauuai。復母音音位主要源於借詞,固有詞語中也有一些,但其讀音並不一樣。7個聲調,其中5個舒聲調:中平(33)、低降(31)、高降(53)、高升(35)、低平(11);2個促聲調:促高降(54)、促低降(21)。促聲調是緊母音出現在高降調和低降調時形成的,具有短促和緊喉的特點,當屬母音鬆緊問題,作為聲調處理,主要考慮到文字的簡明易學,便於使用。
拉祜語辭彙的特點與同語支其他語辭彙的特點大同小異,僅從詞源和結構的角度來看,拉祜語與同語支其他語的接近程度是:對彝語、傈僳語來說最近,對哈尼語則次之,對納西語則更次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