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二十六正義也有遺憾(4)
1973年,在那個幾乎沒有法律的年代,一代法學家梅汝先生在北京黯然逝世,享年69歲。
曾任遠東國際法庭檢察官的向哲浚,一生澹泊,結束東京審判后,有關他的資料非常有限。只知道他於1949年春天回國后,拒絕了國民政府給他的最高法院檢察長的任命,回到上海,任教於上海財經學院,曾任該校外語教研室主任,而其法律專長在以後的人生中再也沒有得到施展機會。1987年8月31日逝世,享年96歲。
中國檢察組席顧問倪征回國后,1956年應周恩來之邀前往北京,在外交部條約法律司任法律顧問,得以揮他的專業才能。197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重返聯合國后,他多次作為中國代表出席國際海洋法大會;1981年當選為聯合國國際法委員會委員;1984年,倪征以他高尚的品格和資深的閱歷當選為聯合國國際法院法官,成為新中國歷史上第一位享受國際司法界最高榮譽的國際法官。
海牙國際法院的工作是繁忙的,許多東西還很枯燥無味,但它卻是一項維護世界和平和友好的崇高事業。受命之時的倪征已八旬高齡,卻依然以認真負責的態度恪守職能,秉公執法。他任職期間經辦的厚厚的案卷如今還靜靜地擺放在書桌上,它們既是他辛勤工作的忠實記錄,也表明了他為世界人民的和平傾注心血、極盡心智。他說:「國際法官是超然的,超越國家利益之上,只有這樣才能取信於世界。」
離任后的倪征仍不輟耕耘,繼續擔任外交部法律顧問和中國海洋法學會會長。他用「澹泊從容」四字形容自己一生的經歷,真是恰如其分,他的回憶錄的名字就是《澹泊從容蒞海牙》。
倪征在晚年所作的回憶錄《澹泊從容蒞海牙》中回憶當年在東京審判的景時寫道:
這場戰鬥,對我來說,是一場殊死戰,因為我受命於危難之際,當時已把自身的生死榮辱,決定於這場戰鬥的成敗。事後追憶,歷歷在目,既有心酸苦楚,又稍感告慰,有不可喻之感慨。我寫到這裡,已淚水盈眶,不能平靜下來。
正是一生淡泊名利,清正高潔,使他具有長者、智者的風範;而滿腹學識和高超的技藝又使他不論面臨什麼問題,都能泰然處之,從容應對。
倪征還是有名的崑曲愛好者,1956年北京大學俞平伯教授等,在當時文化部副部長丁西林和北京市副市長王崑崙等的贊助下,起成立北京崑曲研習社,倪征當年冬天就加入曲社,並常常觀看北方崑曲劇院的演出。日本崑劇之友社成立后,十年演出二十多場,倪先生場場參加。每逢曲社舉行同期(崑曲清唱會)或實驗演出,倪先生總是出席並引吭高歌,唱得工穩而且蒼勁。即使在出任聯合國國際法院**官后,每年回國休假,也總不忘參加同期度曲和各種曲事活動。巧合的是,倪先生在國際上任**官,在曲壇上擅長大官生,一生為伸張正義而審案、唱曲。
2003年9月,倪征病逝,享年97歲。
其他中國代表團成員如顧問吳學義,鄂森和桂裕等,專家組成員裘邵恆、方福樞、楊壽林和劉子健等,在此不一一介紹。讓我們記住當年為了國家尊嚴和世界和平戰鬥在審判第一線的人們——因為,一個不懂得珍惜自己英雄的民族是沒有前途的民族。
人民中國的氣度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國歷史翻開了嶄新的一頁。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還有一批日本戰犯關押在中國。這些戰犯主要有兩部分,一部分是在抗戰中被八路軍和新四軍逮捕的,共有140人;另一部分是1945年被蘇軍俘虜的在中國境內犯有罪行的戰犯,蘇聯於1950年將這些人移交給中國政府,一共969名。截至1956年6月,期間死亡的戰犯47名,關押在中國的戰犯實際人數為1062名。
為了徹底清算侵華日軍的罪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決定組織特別軍事法庭對關押在中國的重要日本戰犯進行審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