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在公益中享受成功(5)
世界股神沃倫·巴菲特於2007年以520億美元的身價位居全球富豪榜的第二位。***但是巴菲特的節儉盡人皆知。他現在擁有巨額的財富,卻依然住在幾十年前買的房子里。有一次,他跟華盛頓郵報老闆凱瑟琳外出,凱瑟琳在機場想打一個電話,需要十美分。但是凱瑟琳的兜里沒有零錢。她和巴菲特說:「沃倫,給我十美分。」巴菲特從兜里掏出了一枚硬幣,一看是25美分,他沒有遞給凱瑟琳,轉身就走。凱瑟琳問:「沃倫,你去幹嗎?」巴菲特說他要換一下零錢。凱瑟琳說:「不用換,25美分也可以。」這時候巴菲特才轉過身來,有點羞澀地把25美分遞給凱瑟琳,說這樣會白白花掉15美分。凱瑟琳說:「15美分算不了什麼。」巴菲特說:「今天的15美分就是明天的100美元。」他這樣講是有道理的。巴菲特從事投資事業50年,每年的資產都以近30%的複利在增長。如果這樣計算,今天的15美分再過25年就會變成105美元。所以在巴菲特的眼裡,今天的15美分就是明天的105美元。從這裡,我們看到,巴菲特已經養成了用錢生錢的良好習慣。
其實,比爾·蓋茨也總是將錢用在「刀刃」上。他請客從來不講究排場,一般只是一道主菜,至於甜點之類,會徵求客人的意見,按需提供,避免不必要的浪費。
在世界富豪榜上,一個著名的節儉者是瑞典宜家家居公司的創始人坎普拉德。他驕傲地擁有一輛有著15年車齡的老沃爾沃。儘管如此,這個瑞典人平時還是更喜歡坐公交車,因為那樣他還可以使用他的老年人優惠卡。
瑞士人常說:我們沒有資源,有的只是一雙勤勞的手,既然是靠一雙手掙來的財富,就沒有理由不好好珍惜;對於普通人來說,揮金錢的最大效用並不是最大限度遏制消費,花錢的根本動力在於你的理財價值觀,在於花錢的即期效用和遠期效用的博弈。衡量花錢的效用從來沒有一把神奇的尺子,但它的效用大小取決於消費結果與你的真實需求的符合度。如果一件貨物賣得比它們的成本價還低,你並不需要,那它們就一定很貴,因為你本來可以把這筆錢用在你需要買的東西上或用來投資。買不需要的東西,總有一天可能會讓你賣掉需要的東西。
對於理財,李嘉誠的心得是:20歲以前,所有的錢都是靠雙手勤勞換來,20歲至30歲之間是努力賺錢和存錢的時候,30歲以後,投資理財的重要性逐漸提高,到中年時賺的錢已經不重要,這時候反而是如何管錢比較重要。但是,理財必須花費長久的時間,短時間是看不出效果的,一個人想要利用理財而快速致富,可以說是一點指望也沒有。理財者必須了解理財活動是「馬拉松競賽」,而非「百米衝刺」,比的是耐力而不是爆力。要想投資理財致富,你必須經過一段非常漫長時期的等待,才可以看出結果。假如每年年底存1。4萬元,平均投資回報率有20%,即使經過了20年,資產也只是累積到261萬元,此時仍然距離億元相當遙遠。只有繼續奮鬥到40年後,才能登上億萬富翁的台階,擁有1億零281萬元,但賺第二個1000萬要比第一個1000萬簡單容易得多。
其實,天上不會掉餡餅,只有通過努力才能取得自己要想的財富。當你擁有巨額財富時,你只有擁有科學的理財觀念,才能真正體會到金錢所帶來的樂趣。
投資教育創造更大價值
我愛讀書,卻因為窮,沒法完成學業,實現我心中的理想,所以我很想賺更多的錢,才方便在教育上更好地展。
——李嘉誠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社會要展,就需要人才,而人才的培養就必須依靠教育。李嘉誠正是看到了這一點,於是他將自己的一部分精力和資金投入到了教育事業。
西北之行助教育
2001年春節剛過不久,李嘉誠就計劃進行一次遠途旅行,這是他多年來最為興奮的一次遠行,於是他特別囑咐身邊的秘書及隨行人員,一定要有吃苦耐勞的心理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