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自我管理:平衡的關鍵(6)
因為有了「細微邊界原則」,所以每章結束后,你都可以花點時間去反思剛剛提到的觀點。把它們整理清楚,找出關鍵信息運用於實際況,這樣來利用「細微邊界原則」獲得效益。在每章結束后預留的頁面上,把這些觀點寫下來。
原則二:80/20法則(帕累托法則)
在組織和管理好主次任務方面,我們還可以用另一個法則來達到改變的目的,那就是帕累托法則,也叫做「80/20法則」。
維克多·帕累托是20世紀初義大利的經濟學家、社會學家,他研究義大利的土地所有制。他現80%的土地都被不到20%的人所有。他又研究了其他一些人們擁有的東西(包括錢),結果現了類似的況:所有被測項目的80%以上部分總是被20%甚至更少的人所有。
這個法則已被經濟學家普遍接受,並且他們中大部分人都同意以下看法:如果把全世界的財產平均分給每個人,最後80%的財產還是會被20%的人所有,這只是個時間問題(並且時間不長)。
本書不是關於經濟學的,但是涉及時間管理和工作效率的提高這些問題,這個原則同樣被證明是正確的。
你是個銷售人員嗎?公司超過80%的銷售額通常是由不到20%的銷售人員獲得的;你是個經理人嗎?你要處理的問題有80%可能是由你手下20%的人造成的,但是去處理這些問題卻需要你花費和所有人相處時間的80%;你是個義工嗎?如果是,你可能知道80%以上的工作是由不到20%的人來完成的;你在工作中要和許多人一起合作嗎?是不是至少80%的效益都來自20%的人?誰是這些能帶來效益的人?認出他們,這樣你就已經做出了主次決定!
看看你的項目和活動清單。大約20%的重要項目能帶來你整個工作成果的80%。並且在很多況下,你工作的前20%的時間會帶來你所有效益的80%。80/20法則所揭示出來最令人驚訝的事實在於反面:如果20%的活動能帶來80%的收益,那剩下80%的活動加起來也只帶來20%的收益。多麼浪費時間和精力啊!
當我們談到這一點時,最常見、最大的成功障礙就是完美主義。最後10%是否真的值得?在有些況下是值得的,但不是經常如此。時間管理專家艾力克·馬肯基這樣寫到:「我訓練自己做更多的事,而不是把真正重要的事做好。」
做事是我們人生競技的名稱。你做的事越多,你的工作效率就越高。但是我們有些人卻總想著怎樣把少數「真正重要的」事做得更好一點。你必須學會反問自己:是不是已經做得夠好了?是不是真的有必要再在這個項目上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如果把我的時間和精力放到其他地方,是不是會更好?
什麼活動能給你帶來最大的「時間投資回報率」?當你把這些確定以後,你就可以把精力專註在上面以獲得最大效益。
大部分人承認80/20法則是正確的,但卻不清楚這個法則的真正意義。這個法則只是說一個人(或一個項目)能獲得或帶來4倍的效益嗎?不,這個估計還過於保守。
假設五個人坐在一張桌子上吃一塊切成五等份的餡餅。如果按照80/20法則來分配的話,其中一個人最後會得到5塊中的4塊,而另外4個人則只能得到剩下的那一塊。第一個人所得的利益是剩下4人中每個人所得的16倍。那四個人中每人只得到了5%,而第五個人卻得到了80%!
記住:要用80/20法則來管理你的主次任務時,提醒自己清單上全部活動的20%會產生80%的結果和收益。你要總是問自己:「哪些活動是那20%呢?」
原則三:保齡球法則(「間隙」時間)
把你的一天想象成一個盒子。每個大項目/任務/要事都是一個個保齡球,又大又重,佔用大量的空間。箱子里再也放不下一個多餘的保齡球了。但是在球與球之間的小空當里還可以散落地放下許多彈珠。你確實沒法再承擔額外的重大責任了,但是你可以通過利用「間隙」時間完成所有微小、煩人而又重要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