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第九章柯爾克孜族的重要著作與文獻(8)
本書漢文版和吉爾吉斯文版出版后即在社會上引起很大反響,吉爾吉斯斯坦駐華大使卡杜爾別克·薩爾巴耶夫看到本書的吉爾吉斯文版之後,激動地說:「這本書是吉爾吉斯斯坦人民長期期待的一本書。***它的出版不僅是中國民族文化界的一件大事,而且也是吉爾吉斯斯坦人民了解中國民族文化展的一件大事。」
29、《《瑪納斯》史詩歌手研究》
阿地里·居瑪吐爾地根據自己的博士學位論文基礎上修改而成的專著。2006年由民族出版社出版,31萬字,印數2000冊。《《瑪納斯》史詩歌手研究》由緒論、正文、結論和附錄四個部分組成。正文部分共分六章:第一章主要交代與本文研究相關的田野調查點的人文地理、社會環境、口頭傳統和《瑪納斯》史詩在當地的流傳展況,並運用統計學的方法從共時和歷時角度觀察、了解和比較當地瑪納斯奇的蘊藏、分佈況,從總體掌握該地區口頭史詩傳統的傳承特徵。第二章通過觀察史詩歌手現場表演,探討《瑪納斯》史詩表演空間、表演時間的限定、語境對於歌手和文本的影響、歌手表演的目的和功利性等,從民俗生活層面上探討口頭史詩演唱活動的民俗志背景和它對史詩演唱活動的影響。第三章主要考察與史詩表演相關的民間約束和禁忌,歌手每一次演唱的篇幅和內容的限定,討論與史詩歌手的表演相關的服裝和道具等問題,以及聽眾對瑪納斯奇的獎勵方式等。第四章主要論述瑪納斯奇的集體性特徵、他們身上表現出的薩滿特徵,並在歷史演變的軌跡上觀察他們在社區中的地位和對民眾生活的影響。第五章主要從史詩歌手的表演,即文本創編過程入手,觀察他們如何通過學習、演唱,對傳統加以繼承和創新,並附帶討論史詩表演和文本中凸顯的戲劇化特徵。第六章通過對史詩文本的分析,討論《瑪納斯》史詩結構、語和韻律中普遍存在的傳統程式特徵,總結史詩歌手在「表演中的創作」中對程式的把握、操作和運用規律。最後,對口頭史詩表現特點,歌手的史詩創編規律做出結論性評述。附錄部分也收入了居素普·瑪瑪依的史詩觀以及本書作者的訪談以及拉德洛夫曾於1885年為自己編輯的柯爾克孜族英雄史詩和民間文學卷所撰寫的,曾對世界是史學界,尤其是西方古典史詩學派產生深遠影響的長篇文章。
這本書的創新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盡量突破以往只關注史詩記錄文本,並通過記錄文本解讀史詩的學術規則,將口頭史詩植入到活形態表演語境當中,關注其活形態本質,從歌手與聽眾在表演現場的互動關係當中,從他們共同參與文本創作的視角觀察作為民俗文化活動的口頭史詩演唱這一綜合性藝術。也就是說,把口頭史詩置入到它生存展的原始土壤中,在歌手「表演中的創作」中,多側面、立體式地審視口頭史詩文本的生成過程,以此展示出口頭史詩文本創作的複雜性和多樣性。這樣一個研究方法和策略,謹對史詩《瑪納斯》研究來說,具有一定的前沿性和創新性。此書出版之後在國內外也產生了較大影響,並於2007年獲得了中國文聯、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第三屆民間文藝「山花獎」學術著作一等獎。
30、《《瑪納斯》多種變體及其說唱藝術》
《瑪納斯》史詩研究專著。曼拜特·吐爾地著,1997年由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柯爾克孜文。全書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紹國內外70多個瑪納斯奇的生平以及其史詩變體,並進行了一定程度的對比。第二部分著重探討瑪納斯奇的史詩演唱特色、瑪納斯奇的成長過程,並通過對文本的分析對《瑪納斯》史詩同柯爾克孜族原始文化的密切關聯,柯爾克孜族原始文化對史詩產生的影響以及史詩中所沉澱的古文化內涵,史詩形成初期的歷史文化背景等進行了研究,提出了自己獨到的看法,特別是第六章「《瑪納斯》產生展的文化層次」可以說是這本書最有價值的篇章。作者將《瑪納斯》史詩放到柯爾克孜族悠久的原始文化背景上,把柯爾克孜族原始宗教、古代韻律文化和《瑪納斯》史中所反映的原始文化因素進行對比分析之後,對史詩產生於8-9世紀,12-13世紀,甚至16-17世紀等年代的斷代式研究方法提出了挑戰。他認為:史詩這種體裁併不是柯爾克孜族在葉尼塞河上游地區建立汗國繁榮一時或是在遭受成吉思汗的屠殺悲苦連天苦難深重的歷史時期,而是在從遠古以來根深蒂固的文學藝術傳統影響下產生的,而這種文學藝術傳統包括柯爾克孜族原始的民間崇拜儀式、遠古以來就伴隨柯爾克孜族產生展的口頭說唱藝術、韻律文化、民間音樂等等。作者的這種研究不僅僅是一種嘗試,而且給人一定的啟迪和思索。由於這部專著用柯爾克孜文出版,行範圍受到一定局限,暫時還沒有被更多的學者所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