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第七章開啟絕密檔案解讀帝王之謎(8)
長此以往,民眾當然不願意,所以就在梁武帝第三次捨身之後的第二年,侯景動叛亂,幾乎沒遭到什麼抵抗就打到了建康。***據《梁書》、《資治通鑒》記載,侯景從採石渡過長江的時候,兵馬總共只有8000多人,到攻破台城時卻已經展到十幾萬人了,也就是說侯景在梁朝是得到百姓的強烈擁護的。公元549年,當侯景打進台城時,梁武帝還在自我安慰:「江山從我手中得來又從我手中失去,這有什麼可悔恨的呢?」梁武帝也成了侯景的俘虜。
由此可見,梁武帝的死因既有其自身的原因,又有其客觀的原因。
第七節朱元璋父母墳地的傳說和真相
歷史上常常有一些人,由於時代的風雲變幻,使他們能叱吒風雲、平步青雲,「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對歷史展進程產生了重要影響。明太祖朱元璋就是這樣一個人物。在中國歷史上,由和尚而得天下的,僅他一人。然而,自古至今每位開國皇帝的祖墳往往都被賦予一個風水傳說,如果哪個人做了皇帝,一定會說祖墳選對了地方,即使在當今,也有很多人十分相信墳地的選址傳說,所以也就導致很多人在給老人選墳地的時候要經過多方考察,並請傳說中的風水先生進行選擇,然後才能最終確定下來。然而,為什麼很多人喜歡這樣做呢?其實很簡單,主要就是源於人們心目中根深蒂固的「祖墳恩澤後人」的影響。而大明開國皇帝朱元璋父母的祖墳也歷來被後人認為是埋在了龍脈上,正因為父母祖墳的顯靈,所以才導致朱元璋成為一代帝王,然而,事的真相究竟是什麼呢?這有待於我們的探究。
歷史追蹤
朱元璋(公元1328~公元1398年),幼名重八,改名興宗,字國瑞,明王朝的開國皇帝,在位31年,病崩,終年71歲,葬於應天孝陵(今南京市)。
明太祖朱元璋出生在一個貧寒的農民之家,少年時曾為地主牧牛。元朝至正四年(公元1344年),朱元璋的家鄉遭旱蝗災害,瘟疫流行,他的父母及兄長都在這場災難中相繼死去。為了糊口,朱元璋投皇覺寺出家當和尚。但不久后的飢荒使得他不得不離開寺院外出化緣,游食於皖西、豫東3年,歷經磨難。此次外出對朱元璋的一生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元至正十二年(公元1352年),朱元璋投奔了濠州郭子興領導的紅巾起義軍。由於他的睿智與勇敢,很快成為郭子興的心腹,並娶了郭子興的義女馬氏為妻。在郭子興部下期間,朱元璋不斷擴大自己的勢力,並掌握了一支真正屬於自己的隊伍,這使得在郭子興死後,朱元璋就很輕易地取得了對整個軍隊的控制權。
此後,朱元璋利用劉福通在北方抗擊元軍之際,擴充隊伍,領兵南下。公元1355年,朱元璋被小明王韓林兒的宋政權授為左副元帥。公元1356年,朱元璋攻克集慶,將集慶改名為應天府(今江蘇省南京市),並被宋政權授為江南行省平章,又自稱吳國公。並採納朱升的建議「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以應天為中心,大力展生產,為之後更大的戰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公元1368年正月,朱元璋在應天稱帝,定國號為大明,建年號為「洪武」,以應天為都城。同年8月,明軍攻克元大都,將元順帝趕回蒙古大漠,元朝滅亡。此後,明太祖朱元璋又用十幾年的時間平定了全國。
大明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5月,明太祖朱元璋心力交瘁,終於病倒。大明洪武三十一年,明太祖朱元璋病故,卒,謚號聖神文武欽明啟運俊德成功統天大孝高皇帝,廟號太祖。大明嘉靖年間改謚開行道肇紀立極大聖至神仁文義武俊德成功高皇帝,葬於南京明孝陵。
解讀真相
那麼,朱元璋父母墳地選址的傳說又從何興起呢?
據說,朱元璋稱帝后,覺得應盡孝道,於是想要另擇良地建陵安葬父母,於是將這件事交給了精通風水的宰相劉基,然而,劉基等人經過實地考察之後卻對朱元璋說:「皇上父母先前所葬之處正是真龍脈,請不要重新選陵址,而是在原來的墳墓上封厚土。」朱元璋聽后,十分高興,於是採納了劉基的建議。這件事在現今明皇陵墓碑介紹中有記載,墓碑中這樣寫道:「明皇陵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父母的陵墓。元至正四年(公元1344年)4月,朱元璋的父母、長兄及長侄相繼身亡,幸鄰人劉繼祖惠地葬此。他稱吳王后,元至正二十六年返里議欲改葬,但又恐泄山川靈氣,故增土以培其封。即皇帝位又追尊父母為淳皇帝、淳皇后,並將其墳墓按山陵之制建成皇帝陵。」而這也就使得後人對朱元璋父母墳地的傳說進行了不斷的揣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