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第七章開啟絕密檔案解讀帝王之謎(10)
在經濟上採取了一些旨在展農業生產的措施。雍正二年,開始實行直隸巡撫李維鈞提出的「攤丁入地」的賦役制度,同時宣布取消儒戶、宦戶,限制紳衿特權,使無論貧富力役負擔比較合理。同時,為了解決人口日益增長所需的糧食問題,更加嚴格地執行傳統的重農抑末方針,鼓勵墾荒,強調糧食生產,反對種植經濟作物,並反對開礦和展手工業。他注意興修水利,除治理黃河、建築浙江海塘外,命怡親王胤祥在直隸開展營田水利,在寧夏修築和疏浚水渠。與此同時,實行社會改革。雍正元年,下令削除山西、陝西樂籍,並命其他賤籍也照此辦理。後來浙江紹興惰民、安徽徽州「伴當」、寧國世仆、廣東戶、江蘇常熟丐戶相繼開豁為良,從而打擊了殘存的蓄奴制度,對社會展起了積極作用。
世宗在位期間還注意同少數民族的關係及外交關係。雍正四年,根據云貴總督鄂爾泰的建議,大規模地推行改土歸流政策,取消雲南、貴州、廣西、湖南、四川等省的一些土司,加強了中央對該地區的統治。雍正五年,清廷同俄國訂立了《布連斯奇條約》和《恰克圖條約》,在劃定中俄邊界及處理兩國通商問題等方面,維護了國家主權。
清世宗把他批閱過的奏摺選擇一部分輯成《硃批諭旨》。他對臣工的諭旨,由張廷玉等記錄編成《上諭內閣》、《上諭八旗》。他的各種體裁的文章被後人輯為《御制文集》。雍正十三年,世宗卒,謚號憲皇帝。
清世宗勤於政務,大力清除康熙統治後期的各種積弊,取得一定成效,對清代歷史展有一定貢獻。但他統治嚴酷、猜忌多疑、刻薄寡恩,故後世頗有爭議。然而,從客觀上說,雍正繼承皇位之後,既開創了康熙的基業,並將其揚光大,同時,也為下一代皇帝乾隆的統治打下了基礎,為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康乾盛世」局面的出現立下了不朽的功勞。
解讀真相
大家都知道,康熙曾經兩次廢除太子,而也正因為如此,康熙皇帝的35個兒子圍繞太子之位展開了長達20年之久的儲位之爭。在此階段,這些皇子們分成了4派,第一派是以皇長子胤礻匙為的一派;第二派是以皇二子胤礽及皇三子為的一派,第三派是以皇四子胤禛及皇十三子、皇七子為的一派,第四派是以皇八子胤禩為的一派,皇長子、皇九子、皇十子、皇十四子都是這派的追隨者,從這些派別可以看出,最具實力的應當屬第四派。
然而,在這幾股勢力中,最早失敗的是以皇長子胤礻匙為的一派,皇二子也因兩次廢立而偃旗息鼓,皇三子也因此而受到連累,結果聲望日漸下降。由此可見,這些勢力中僅存的就是以皇八子胤禩為的一派,但是,作為一個皇帝,康熙當然知道自己的兒子們私下裡在搞些什麼活動,也很明白他們心裡的所想,所以他對皇八子胤禩很是不滿,康熙曾說過這樣的一段話:「二阿哥悖逆,屢失人心;胤禩則屢結人心,此人之險,百倍於二阿哥也。」由此可見,康熙對這個善結人心的胤禩很是不滿。胤禩也正是因為自己結黨之事而被圈禁,然其出來后依然不思悔過。最終康熙與其斷絕了父子關係。而皇九子胤禟、皇十子等也因種種原因而被康熙皇帝疏遠,據後人推算,在此之後,大家都將皇位繼承人之選定格在皇十四子胤礻題的身上,所以,對於後來遺詔中所說的傳位皇四子之說,很多人產生了種種猜疑。
康熙皇帝的遺詔中說:「雍親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貴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統,著繼朕登基,即皇帝位。」這是康熙遺詔中的說法,但是由於康熙生前並沒有對皇四子有過多的偏愛,也沒有對任何人說起立儲之事,所以,很多人紛紛議論說,康熙本來是把皇位傳位皇十四子,但雍正卻暗地裡將其改為「傳位於皇四子」將「十」改為「於」。這種說法是民間最為流行的一種說法。
但是,也有人對此提出了異議,認為如果雍正將「十」改為「於」,那麼遺詔中就應這樣說「傳位皇於四子」,這顯然是不可能的。而且,在我國的古代,「於」歷來被寫為「於」,所以,不能就此認為雍正就是篡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