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第七章開啟絕密檔案解讀帝王之謎(11)

73.第七章開啟絕密檔案解讀帝王之謎(11)

不僅如此,皇四子胤禛其實是一個深藏不露之人,他知道自己的父親心裡在躊躇什麼,也知道自己的父親心裡在想什麼,於是,他處處避開皇子們對太子之位的爭奪,而好好照顧已經生病的父皇。***而且,對於已經被廢掉的皇太子胤礽,他也並不像其他皇子一樣幸災樂禍,而是對其表現出同,並極力替胤礽求。這使得康熙看到了這個兒子有別於其他兒子,至此,他給康熙留下了一個好印象,康熙病癒之後,還親自下詔褒獎胤禛說:「前拘禁胤礽時,並無一人為之陳奏,惟四阿哥性良過人,深知大義,屢在朕前為胤礽保奏,似此居心行事,洵是偉人。」由此可見,皇四子胤禛是深得康熙贊同的。

當然,胤禛真的是這樣的嗎?過去已成為歷史,我們無從考之,但是,身在帝王之家,哪一個皇子沒有一些計謀呢。據說,胤禛一方面在盡心獲得康熙的贊同,另一方面在暗地裡培植自己的勢力,他獲得了十三阿哥、十七阿哥,以及當時康熙皇帝身邊的紅人年羹堯的支持。這也為他奪得皇位積蓄了有力的力量。

由以上我們可以看出,雍正帝即位根本是不需要篡改遺詔的。

第九節同治帝死因之謎

提起慈禧,大家一定會想到同治帝,同治帝是中國歷史上一個讓人哀憐的帝王,他時刻處在自己的母親慈禧的威嚴之下生活,人身自由與婚姻都受到母親的控制,自己做不了主,在其他孩子還處於童真年代的時候,他已經被迫登上了帝位,失去了同齡人所擁有的快樂,然而,親政兩年又不幸去世,終年19歲,可以說,他的一生是悲哀的。對於他的死因,歷來有著眾多的說法,無論野史還是正史,抑或是民間傳說都對其死因有過很多的記載,然而,眾說紛紜,至今對於同治帝的死因仍舊是一個難解之謎。

歷史追蹤

清穆宗同治帝愛新覺羅·載淳,咸豐帝長子,同時也是咸豐皇帝(奕訁寧)的獨子。生於咸豐六年(公元1856年),清朝第十位皇帝,也是清軍入關以來的第八位皇帝,年號「同治」。母葉赫那拉氏,即後來掌握朝政數十年的慈禧太后。6歲登基稱帝,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親政。在位13年(公元1861年~公元1874年)。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日崩於皇宮養心殿,終年19歲,此時距其親政日期不到兩年。他是清朝皇帝中壽命最短的一個皇帝,葬於清東陵的惠陵,為人任性,剛愎自用,是受制於慈禧太后、沒有什麼作為的傀儡皇帝。

解讀真相

同治帝的死因究竟是怎樣的呢?

有兩種說法,一種認為同治帝死於天花,另一種認為同治帝死於梅毒。

1。同治帝死於天花之說

近來,在清代檔案中現了屬於清代皇帝脈案檔簿的《萬歲爺進藥用葯底簿》一份。

據這份皇帝脈案檔簿中記載,載淳于同治十三年10月30日生病。此日下午,太醫立刻前來會診,然而檢查了很久,得出的結論是:「脈息浮數而細。系風瘟閉來,陰氣不足,不能外透之症,以致熱頭眩、胸滿煩悶、身酸腿軟,皮膚出疹形未透,有時氣堵作厥。」對此,御醫開出了配製而成的「益陰清解飲」這種葯進行避風調理。同治帝服這種葯之後,第二天早上,夾雜著瘟痘的疹形即透出,沒有昨天煩悶堵厥得那麼嚴重了。但是,這種疹痘僅僅是剛剛出來,並沒有全部都出來,而這也就導致「瘟熱熏蒸肺胃,以致咽喉干痛,胸滿作嘔,頭眩身熱,氣顫譫」。御醫看到這種癥狀,馬上決定用「清解利咽湯」對此進行調理。服藥后,癥狀果然有所好轉,當日即「脈息浮洪,頭面周身疹中夾雜之痘顆粒透出」。後來,經過御醫的精心治療,癥狀逐漸有些好轉,但由於瘟熱毒滯過盛,以致頭面、頸項出的痘粒很稠密,而且痘顆顏色紫滯,又有咽痛作嘔,身顫口乾,便秘溺赤之內症。之所以出現這種癥狀,主要就是因為瘟痘雖然已經出來了,但由於體內仍然具有未排除的毒素,最終,御醫也無葯可醫,結果導致同治帝身亡。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歷史其實不是那回事(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歷史其實不是那回事(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73.第七章開啟絕密檔案解讀帝王之謎(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