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文明其精神(2)

14.文明其精神(2)

在四師、一師學習的5年半時間,是**一生中非常重要的階段。***他憂國憂民,立志救國救民,因此,他的學習目的十分明確,就是要學習掌握救國救民的本領。他說,「天下亦大矣,社會之組織極複雜,而又有數千年之歷史,民智污塞,開通為難。欲動天下者,當動天下之心,而不徒在顯見之跡。動其心者,當具有大本大源。今日變法,俱從枝節入手,如議會、憲法、總統、內閣、軍事、實業、教育,一切皆枝節也。枝節亦不可少,惟此等枝節,必有本源。……夫本源者,宇宙之真理。天下之生民,各為宇宙之一體,即宇宙之真理,各具於人人之心中,雖有偏全之不同,而總有幾分之存在。今吾以大本大源為號召,天下之心其有不動者乎?天下之心皆動,天下之事有不能為者乎?天下之事可為,國家有不富強幸福者乎?……故愚以為,當今之世,宜有大氣量人,從哲學、倫理學入手,改造哲學,改造倫理學,根本上變換全國之思想。」他認為:「今之天下紛紛,就一面而,本為變革應有事;就他而,今之紛紛,毋亦諸人本身本領之不足,無術以救天下之難,徒以膚末之見治其偏而不足者,猥曰吾有以治天下之全邪!此無他,無內省之明,無外觀之識而已矣。己之本領何在,此應自知也。以樽櫨之材,欲為棟樑之任,其胸中茫然無有,徒欲學古代奸雄意氣之為,以手腕智計為牢籠一世之具,如此秋潦無源,浮萍無根,如何能久?」要求得真本領,必須刻苦學習,「惟學如基礎,今人無學,故基礎不厚,時懼傾圮。」

為了認識真理和追求真理,**決心學習「顏子之簞瓢與范公之畫粥」的精神,「將全幅功夫,向大本大源探討。」他提出「文明其精神」,要刻苦學習,不斷地充實自己。他與同學約定三不談,即不談金錢,不談男女之事,不談家務瑣事,只在一起談論大事,即「人的天性,人類社會,中國,世界,宇宙」。

**學習十分認真、刻苦。他聽課時做有大量的課堂筆記,課後自修時寫有讀書錄,還全文抄錄過一些他喜愛的書籍。這些課堂筆記、讀書筆記等累積下來有幾網籃之多。後來**把它們送回了韶山。1929年,國民黨軍隊到韶山要抄**的家,附近的族人聽到風聲后,將這些本子和書籍搬到後山焚毀。一位曾教過**的私塾老先生,從火堆中搶出了一個筆記本和兩冊教科書,保存了下來。《講堂錄》就是搶出來的那本筆記,是現存下來的**的唯一的課堂筆記。

《講堂錄》共47頁,前11頁是用工整的楷書抄寫的屈原的《離騷》和《九歌》的全文,對《離騷》的內容還分段作了提要,寫成眉批。后36頁主要是聽課筆記,也有一些讀書札記,內容涉及哲學、史地、古文、數理等,凡有典故、詞文、要旨、警句等,都分條列出,對古今名人治學、處世、治國和有關倫理道德的行記錄則較多。如:「士要轉移世風,當重兩義:曰厚曰實。厚者勿忌人;實則不說大話,不好虛名,不行駕空之事,不談過高之理。」「精神心思,愈用愈靈,用心則小物能僻大理。」「人多耽安佚而憚勞苦,懶惰為萬惡之淵數,人而懶惰,農則廢其疇,工則廢其規矩,商則廢其所鬻,士則廢其學。業既廢矣,無以為生,而殺身亡家乃隨之。國而懶惰,始則不進,繼則退行,繼則衰弱,終則滅亡。可畏哉!故曰懶惰萬惡之淵萎也。」「夫以五千之卒,敵十萬之軍,策罷乏之兵,當新羈之馬,如此而欲圖存,非奮鬥不可。」「少年須有朝氣,否則暮氣中之。暮氣之來,乘疏懈之隙也,故曰怠惰者,生之墳墓。」「閉門求學,其學無用。欲從天下國家萬事萬物而學之,則汗漫九垓,遍游四宇尚已。」「惟明而後可斷,既明而斷矣,事未有不成者。」「高尚其理想(立一理想,其後一一動皆期合此理想)」,「理想者,事實之母也。」「夫善,積而成者也。是故萬里之程,一步所積;千尺之帛,一絲所積。差一步,不能謂之萬里;差一絲,不能謂之千尺。朱子學問,銖積寸累而得之,苟不為蓄,則終身不得矣。」「為學之道不得不重現在。」「不為浮譽所惑,則所以養其力者厚;不為流俗相競,則所以制其氣者重。」從《講堂錄》中,我們可以看到**當年所學所思,看到他對所學內容的議論和看法。學思結合,是**讀書學習的一個顯著特點。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世紀偉人毛澤東(旭日篇)(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世紀偉人毛澤東(旭日篇)(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14.文明其精神(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