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戰後新世界(8)
1991年1月17日,巴格達時間2時40分左右,以美國為的多國部隊向伊拉克起了代號為「沙漠風暴」的大規模空襲,以執行聯合國決議,海灣戰爭由此爆。先由停泊在海灣水域的美國「密蘇里」號和「威斯康星」號戰列艦向伊拉克的防空陣地和雷達基地等目標射了一百多枚「戰斧」式巡航導彈,隨即從沙特、巴林等國的空軍基地和停泊在海灣的美國航空母艦上出動了數百架轟炸機,對伊拉克境內的軍事目標進行了輪番轟炸。此後,法國、義大利、荷蘭等國的飛機也參加了戰鬥。到2月中旬,以美國為的多國部隊共出動作戰飛機7。6萬架次,從海上射「戰斧」式巡航導彈280餘枚,嚴重打擊了伊軍的士氣,並使伊拉克處於癱瘓狀態。
在伊拉克再次拒絕接受安理會決議的況下,2月24日2時,多國部隊在海空攻勢配合下,向伊拉克動了代號為「沙漠軍刀」的大規模地面進攻。以美軍為中堅的進攻分四路把侵科伊軍包圍在科威特境內,並切斷了伊拉克共和國衛隊與後方的聯繫。潰退的伊軍只進行了「輕微的抵抗」,而後點燃了科威特近600口油井。與此同時,伊拉克都巴格達遭到自海灣開戰以來最猛烈的連日空襲。
迫於多國部隊的軍事壓力,2月28日伊拉克重新回到談判桌上來,宣布無條件從科威特撤軍,放棄對科威特的領土要求,同意向科威特支付戰爭賠款。4月11日,駐海灣美軍司令施瓦茨科普夫將軍宣布海灣戰爭停火正式開始生效,一場二次世界大戰以來規模最大的戰爭由此宣告結束。
蘇聯解體
1985年,戈爾巴喬夫當選為蘇共中央總書記。他上台之初,把注意力集中在經濟領域的改革上,困難重重,無法打開局面;從1988年起,轉而進行政治改革。
在政治改革中戈爾巴喬夫對斯大林的全盤否定和苛刻譴責,造成了否定革命歷史、醜化**和社會主義的嚴重後果,引起了人們的思想混亂。1990年,蘇聯局勢更加動蕩,蘇聯的國民經濟開始大滑坡,潛伏已久的民族矛盾像火山一樣爆出來,民族分離活動愈演愈烈。
在政治改革過程中,一些加盟共和國的分離傾向日益嚴重。1989年,立陶宛、拉脫維亞、愛沙尼亞和烏克蘭等國都有民族分離的活動。1990年,立陶宛率先宣布脫離蘇聯。接著,俄羅斯帶頭表「主權宣」,其他九個加盟共和國也相繼表「主權宣」,宣布本國是主權國家,本國的法律高於全蘇法律;全蘇的法律只有在不違背共和國法律或經共和國最高蘇維埃批准才具有合法性。
1991年,蘇聯就是否保留蘇聯舉行全民公決,大部分公民表示贊同保留聯盟和原國名。此後,戈爾巴喬夫與原聯盟一些共和國領導人,就簽訂新的聯盟條約進行磋商。8月,《蘇維埃主權共和國聯盟條約》公布。條約將蘇聯改名為蘇維埃主權共和國聯盟,並把它變成一個鬆散的邦聯。這激起了黨內一些高級幹部的強烈不滿,黨內外的鬥爭急劇尖銳化。就在條約即將簽署的時候,爆了黨內一些高級幹部企圖控制局勢的「八一九」事件。
8月19日凌晨,塔斯社表了一條令人震驚的消息:蘇聯副總統亞納耶夫宣布,鑒於總統戈爾巴喬夫健康狀況欠佳,即日起由他本人履行總統職務。同時宣布成立國家緊急狀態委員會,實行緊急狀態。委員會表《告蘇聯人民書》,稱戈爾巴喬夫倡導的改革已「進入死胡同」,國家「面臨致命的危險」,軍隊隨即開進了莫斯科。
蘇聯緊急狀態委員會的行動遭到了俄羅斯總統葉利欽等人的抵制,形成了軍隊同葉利欽支持者在俄聯邦蘇維埃大廈附近對峙的局面。美國總統布希表聲明,不承認緊急狀態委員會,要求恢復戈爾巴喬夫的權力。各加盟共和國領導人紛紛聲明支持葉利欽,軍隊也開始分裂。後來,葉利欽聲明接管俄羅斯境內的全部蘇軍,命令所有部隊返回原駐地,不要參與政變,控制了局勢。局勢變得對緊急狀態委員會不利。21日晚上,戈爾巴喬夫聲明他開始「完全控制局勢」。為期三天的「八一九」事件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