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 積極追求上進的合伙人
無論是前世還是今生,談到暹羅國的威權統治,沙立元帥當是毫無爭議的、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1。說起沙立,暹羅國民仍舊餘悸未消,褒貶紛紜。沙立是在20世紀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通過政變上台執政的,而且此人手中握有賦予暹羅總理絕對權力的「憲法第17條」,其人的鐵腕手段廣泛流傳譽多種版本,頗具傳奇色彩。因此,不論是在國外還是在暹羅國內,提起沙立,1般都將他作為威權、專權甚至是獨x裁的代表。
然而,不應忽視的是,沙立並非只有獨斷專行的歷史,他同樣曾嘗試過政x黨、選舉、議會等皿煮機制。此外,沙立也曾經遵循皿煮程序組織過執政官府,而由他開創的發展經濟與社會的基本國策,使得暹羅1舉成為舉世矚目的飛速發展的國家之1。這個發展政策1直延續至未來,由沙立創立的「國家投資促進委員會」等經社會發展的官方或半官方機構,未來還在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因此,沙立的威權統治是傳統專斷階段威權統治與理智階段威權統治的特徵兼而有之的1種威權統治形態——即過渡階段的威權統治。
沙立擔任暹羅總理,獨攬大權實際上只有5年時間,無論是,1般都將沙立的威權描繪成登峰造極的獨x裁,甚至與德意志的『小鬍子』相提並論。但是如果仔細考察1下沙立此人的從政的軌跡,即可發現,自從政算起,他參與政變1次,領導政變兩次,他的威權統治可以分為兩個時期:1957年9月--1958年10月是「西式皿煮化」時期。這1時期,他是循著皿煮的道路走過來的。1958年--1963年是第2時期,是「泰式皿煮化」時期。他在第2次政變后才真正走到前台來執掌暹羅的軍政大權,是因為他發現西式皿煮這個舶來品並未如理論所說的那般美好,他要實行符合國情的、順應民意的「泰式皿煮」。
沙立第1次參與政變是在1947年,此次政變的首領為屏·椿哈汪中將(差猜·椿哈汪之父),當時他還只是1個少將。第1次由他自己領導的政變是1957年9月。其時他已經羽毛豐滿,大權在握:他從1952年起任上將兼6軍2把手,1954年升任6軍1把手兼國防部長。眾所周知,在暹羅,6軍1把手從來是最有實權的人物,沙立從1954年起到1963年去世,從未放棄過這個職務,在任長達9年5個多月,是暹羅歷史上任此職務時間最長者。
1957年沙立發動政變時,他已任暹羅的6軍1把手有3年多,按照慣例,政變首領擔任暹羅總理是順其自然的事,而且當時暹羅國內的政局對他特別有利。
1957年沙立發動的政變的直接起因是當年2月暹羅前總理披汶的賄選,競選對峙的兩大黨派,1方是以前暹羅總理披汶為黨首、沙立等為副的「瑪南卡西拉自由黨」,另1方是老牌的反對黨「皿煮黨」。截至1957年大選前,披汶任6軍1把手長達7年多,7次出任暹羅總理,加起來長達近15年。競選時已是他最後1任。為了取得更充足的合法性,披汶已將不少前任議員和有名望的正治家拉進黨內,加上執政的有利地位,組織選舉的官員也在為自由黨出力,擺出的態勢是:只能成功,不能失敗。選舉結果,議會總共160席,自由黨獲得86席,占議席的53.75再次成為議會中第1大黨。皿煮黨獲得30席,只佔18.75%。
在選舉的整個過程中,各地不斷有賄選的傳聞。曼谷地區的爭奪尤為激烈,雙方的黨首披汶和皿煮黨首阿派翁親自出馬。由於執x政x黨的腐敗,暹羅國的選民們在選前大都看好皿煮黨,然而在全部9個議席中,自由黨獲7席,皿煮黨僅獲2席,結果大大出人意料。於是暹羅選民們普遍認定這是被前總理披汶操縱選舉,收買選票的結果。暹羅輿論界稱之為「最骯髒的選舉」,並立刻引發了大規模的群眾集會示威。
沙立在此時率領他旗下的議員(由任命產生的第2類議員)和內閣成員退出了議會和內閣。身為6軍1把手兼京都衛戍部隊1把手,沙立下令讓麾下的軍隊不干涉群眾的集會示威活動。不僅如此,沙立還親自前往官府大廈前勸導示威群眾,並許諾要維持社會的安定,為老百姓保持1個穩定安全的社會秩序。在局勢動蕩,民怨沸騰的形勢下,沙立此舉深得民心。「沙立成了『人民的靠山』,而6軍則成了敢於違抗官府的最強大的力量」。
披汶此時下令解除了沙立的衛戍部隊1把手的職務,沙立並不示弱,他在電台對公眾發表告別講話時說:「1旦國家需要,我們會重逢。」當值此時,暹羅國內的輿論幾乎眾口1詞,譴責舞弊和披汶的軍人官府,讚揚沙立的煩應民意的立場。
1957年9月16日,沙立發動了由他組織且領x導的第1次政變。盤居暹羅國權力頂峰多年的披汶和權傾1時、號稱「太陽底下沒有暹羅警x察辦不成的事」的西亞農上將被迫出走國外。沙立指出,發動此次政變的理由是:「大選1旦出現舞弊,後果是有害的,所選出來的議員不會是人民所需要的代表。組閣雖然也得到了多數議員的支持,但如果人民不真正接受你,就不可能是1個真正的人民官府」。政變成功后僅1個小時,國王發布諭令任命沙立為「京都衛戍司*令」。在第2號諭令中,國王諭示「有條件地恢復1932年憲法及1952年憲法修正案」,其條件中包括:「在新的議員(由選舉產生的1類議員)選舉之前,由現任的第2類議員代行其職責」、「在內閣組成之前,令衛戍司*令代行總理職責」。此時的沙立,可以說是處於「1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極有利的位置:上有德高望重的國王授權,下有百姓的支持。然而就在總理寶座已成囊中之物時,沙立並未順勢獨攬大權,他堅持要沿著「皿煮」的道路走下去。他宣布成立由文官沙拉信為總理的看守內閣,在90天內舉行大選。
參加大選就要組建政*黨。由沙立支持、其弟沙垣·占他拉薩卡出面組織了「聯邦黨」,該黨成員大部分來自「瑪南卡西拉自由黨」。大選的結果,沒有1個黨獲得議會的多數。為了能夠順利組閣,此時沙立親自出馬,於當年12月組建了「社會國家黨」,而且沙立本人自任黨首,聯合了聯邦黨和其他1些小黨以及無黨派議員共80多人,加上由他任命的第2類議員122人,總共達202人,在暹羅議會已佔多數,因此由該黨組閣。
沙立推出吉滴卡宗中將任新的暹羅總理,議會以162對40票通過了對他依內閣的信任案,至此,1958年1月1日,依照皿煮程序產生了暹羅的第28屆民選官府。
「社會國家黨」本來就是1個7拼8湊的大拼盤,雖然1時都聚在沙立旗下,但那不過是利益所驅使的權宜結果。黨內分成幾大派別,在黨的綱領、入閣議員的安排等問題上爭鬥不已。大多數社會國家黨的議員還在議會表決預算時提出了最後通牒式的要求:給每個議員所在的府撥500萬銖「發展費」,否則預算別想通過。
當時遠在霉國治病的沙立得知后暴跳如雷,但為了穩定局勢,穩定剛剛組成的執政官府,他還是指示他儂同意每人撥款300萬銖了事。但議員們並未就此罷休,沙立不得不中斷治療,返回暹羅,隨後採取了讓步、安撫等措施。為了平息派系矛盾,他撤換了黨的秘書長;為了安撫議員,他召集了中央管理委員會,提出為黨員和議員「解決困難」的具體措施:1、幫助其解決住房問題。尋找合適的地皮建築住宅,並提供長期分期付款、租賃等優惠。2、提供資助,以償清議員在競選中的花費和所欠債務。此外,還要設法提高他們的待遇。這些議員都知道,所謂「優惠貸款」等不過是白給錢的1個說法,不會有人來找他們還錢。
不出意外的話,沙立用來打發這些社會國家黨的議員的資金,全都來自於盤古銀行牽頭組建的泰華財團——所謂的『泰華財團』,指的是在暹羅境內的華人資本以及具有華人血統的、但是又代表著暹羅國本土泰人利益的資本,2者聯合起來組建的壟斷式聯盟。
其中盤古銀行背後為其撐腰的,自然是不常在暹羅國居住的沈萬福及其雄厚的資本,當盤古銀行的創始人兼沈萬福的盟友陳碧辰得知了沙立即將發起政變之際,尤為果斷地選擇將手裡的全部籌碼投注在沙立身上,並且與沈萬福商量后將飛鳥衛收集到的、有關暹羅國前總理披汶為首的軍人官府的黑料,光明正大地拿到沙立面前作為合作的誠意之1!
從1954年沙立晉陞為暹羅6軍總x司x令起,盤古銀行及其泰華財團為沙立及其統治團隊提供了共計10億泰銖的現金、價值120億泰銖的經濟產業資源,以及為沙立個人從暹羅國內外搜尋的各類年輕美人不下20個——而得來的自然是沈萬福提出的「泰華共融」基本理念被寫入暹羅國的憲法里,並且適當放寬了對暹羅境內華人華僑的從業、從政限制,更有1批經過飛鳥衛精選挑選過的外圍成員(華人血統)進入沙立掌控最強的第1師擔任基層軍官,這也算是沙立發動政變成功后對沈萬福、陳碧晨等華人大資本家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