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曼谷政商集團(二)
第2次世界大戰以前,暹羅就已經有13家私人商業銀行,但規模較小,業務也很單1,僅處於萌芽階段。第2次世界大戰以後,暹羅官府頒布了新的銀行法,對私人資本投資銀行業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和保護措施,從而使1批集商業銀行和保險公司為1體的商業銀行集團得以建立。在前世,這些新建的銀行集團中有5家經營得比較成功,它們後來發展成私人商業銀行的主體,而這5大集團分別是:亞洲信託或磐谷銀行集團;泰華集團;蘭訕——貴利集團;大城集團;瑪哈坤或曼谷聯合銀行集團。
第1位是亞洲信託或磐谷銀行集團。這個集團的主體是建立於1944年的磐谷銀行,核心人物是華裔秦人陳碧臣(泰名臣·梭蓬帕匿)。陳碧臣1910年出生於暹羅;原籍粵省潮州,早年曾在華夏受私塾教育,17歲返回暹羅。除了陳碧臣之外,該集團的主要合伙人還有周修武、鄭景雲和林伯歧。這批人大多是潮州人,當時都在曼谷的唐人街即3聘街上從事商業活動。集團主要成員的生意範圍主要是進出口貿易和黃金生意。1952年,陳碧臣成為亞洲信託集團的總裁。這個集團的核心除磐谷銀行外,還有陳碧臣和周修武合資的曼谷黃金貿易公司;陳碧臣和林伯歧等人合資的亞洲貿易有限公司,開始主要從事國際貿易和貨幣交易,後轉為經營保險業務;陳粥臣和鄭景雲及港島地區的約翰·曼尼合資的亞洲信託公司是這個集團的重要成員。亞洲信託公司當時主要從事貨市交易和海外華人的匯款業務,資金來源為生活在亞洲主要港口城市,港島地區、潮州和獅城的暹羅華商個人或貿易網路所提供。
在1948年——1958年的十年間,亞洲信託集團把分公司的數量從7個增加到19個,註冊資本由1130萬泰銖增加到3640萬泰銖;從而成功地確立了在暹羅金融領域中的地位。在確立了金融領域的地位之後,磐谷銀行或亞洲信託集團又積極融資大米和纖維出口業務。到20世紀60年代後期,主要大米商和纖維業者幾乎都成為曼谷銀行集團的下屬企業。
到了20世紀70年代以後,磐谷銀行集團又轉而向製造業提供融資康務,把觸角伸到後來成長起來的大企業集團。據相關資料表明:截至1991年,磐谷銀行的資產值為256.59億美元;純利3.12億美元;從業人員20000人,國內分支機構276家、海外分支機構約15家。未來的磐谷銀行不僅是暹羅最大的銀行,也是東南亞地區最大的銀行之1。
第2位是泰華農民銀行或稱蘭訕——貴利集團。這個集團由兩個大的華裔泰人家族組成,其核心是5班超(華裔秦人,泰名蘭訕·班差)建立的泰華農民銀行。黃利家族主要由原籍廣東潮州的陳守明主持,其經營範圍有銀行(貴利棧銀行)、房地產、航運、碾米等行業。由於陳守明的妻子是蘭訕家族的女兒,困此兩大家族在20世紀50年代前期構成了暹羅最大的華裔企業集團。1949年,這個集團下屬企業26家,註冊資本達1480萬銖。20世紀60年代以後,蘭訕集團逐漸佔有了泰華農民銀行的主要股份,而貴利家族也著力於本家族貴利銀行的經營。到了1979年,以泰華農民銀行為主的蘭訕集團已擁有65家企業,其中7家為金融業,58家為製造等企業,其資產總額約達400億泰銖,居商業銀行第3位。貴利集團則以黃利銀行為主體,共擁有31家企業,其中金融業5家,其他企業如農產品加工、倉儲、房地產等、26家,總資產約26億泰銖。至1991年,泰華農民銀行總資產達2800.88億銖,年純利潤為31.79億銖,成為僅次於量谷銀行的暹羅第2大商業銀行。相比之下,貴利家族為主的貴利銀行在1992年總資產約達280億銖,在暹羅商業銀行中排名較后。
第3位是以在暹羅出生的潮州籍華人王慕能為首的大城集團。王慕能最初在柯功經營加工廠,以後又發展到在暹羅東北部經營稻米加工業,20世紀50年代初得到披汶軍人集團的主要成員屏和炮將軍的支持,被任命為大城銀行的總經理。與此同時,王慕能自己還獨立建立了阿瑜陀耶保險公司和阿瑜陀耶人壽保險公司,兩家公司都請炮將軍當顧問。大城集團也與屏元帥支持的taharn公司關係密切,共同做安南戰爭的生意。王慕能還擔任了1些由軍人參與的國營企業的創辦人、董事和股東。在整個20世紀50年代,大城集團幾乎涉足了暹羅境內最有利可圖的行業,從而迅速擴大成最大的軍——商——體的聯合大集團。
至20世紀50年代後期,王慕能去世和屏、炮集團垮台,使大城銀行轉移到原先經營駁船運輸業的川·功達那功(華裔泰人,中文名字李木川,祖籍潮州)手中。川·功達那功從1958年開始參與大城銀行的管理,到1964年,他已在銀行擁有26%持股權。到1972年,他已擁有大城銀行42%的股權。80年代以後,大城銀行已成為川·功達那吩家族的核心產業。除大城銀行外,功達那功家族主要的壟斷性產業還包括了暹羅3大水泥集團之1的京都水泥公司、3家重要的金融證券公司、1些大保險公司和製造企業等大型產業,並與扶桑、霉國等國的跨國公司和暹羅官府在1些大型產業上進行了共同投資和合作。1992年,大城銀行的總資產達1.741.09億銖,存款總額1485.57億銖,政府證券91.97億銖,純利潤25億銖,年利潤增長率為60.3%,銀行在暹羅國內設有261個分行和分理處,職工約8000餘人。
第4位是瑪哈坤或稱曼谷聯合銀行集團,該銀行集團的創始人是20世紀40年代末到60年代初暹羅華人社會中最有影響的僑領——張蘭臣(華裔泰人,泰名沙哈·瑪哈坤)。
張蘭臣從1947年到他逝世時的1961年都擔任中華中商會總理事,而張蘭臣最初從建築承包工程起家,由於得到暹羅官府的支持,6續承接了中央電信局大樓、廊曼國際機場、暹羅官府擁有的捲煙廠、東北部鐵路和其他關鍵工程的建築工程。1949年,張蘭臣和他的合作者建立了曼谷聯合銀行,這個銀行有150多個重要的華商持股。20世紀50年代初,張蘭臣發起開辦了至少3家商業銀行和9家以上保險公司,在他去世前,他在40多家私人或國營大公司擔任領導角色。他的目的就是要使他的集團成為華商集團的核心。張蘭臣去世后,瑪哈坤集團逐漸分化,但是曼谷聯合銀行仍繼續發展。
第5位為泰華集團,20世紀50年代這個集團的主要管理人為餘子亮,他依靠進口染料起家。1950年,他與鄭午樓等人合資創辦京華銀行,以及1批進出口公司和保險、倉儲公司。20世紀60年代以後,以鄭午樓為首的德差派汶家族逐漸取得了京華銀行的控股權。
鄭午樓(華裔泰人,祖籍潮州,泰名烏廷·德差派汶)家族在1979年已擁有93家公司,其中涉及金融業的公司22家,其他企業71家。其核心企業為京華銀行和碼哈功酒業公司,德差派汶家族的成長也得益於暹羅官府的支持。
從以上5大集團的情況看,它們都具有1些共同特點:基本上都屬於華商集團;無1例外得到政府要員的支持;多由1個或多個華商集團合股經營。
需要額外注意的是——以磐谷銀行為核心的泰華財團與德差派汶家族控制的泰華銀行之間沒有交叉持股的勾連,雙方之間只是以華人資本與華人血統為紐帶的盟友!
20世紀60年代以後,隨著暹羅工業化的發展,特別是暹羅官府以私營企業為主發展工業化政策的支持,從而使暹羅經濟中出現了1批以經營製造業企業為主的工業精英集團。
與商業銀行集團相比,工業精英集團有幾個顯著特點:首先是這批工業精英大部分在經營製造業之前都是進口商,以後他們都選擇了原先經營的進口商品來建立自己的製造業。
在前世,暹羅摩托集團原先經營5金器械和工手車,1952年開始從扶桑國的日產汽車公司進口汽車,1962年與日產汽車公司合作在暹羅組裝尼桑轎車。與此相同,肖·干差那差集團原先從事從霉國進口無線電收音機,1962年,肖與扶桑國的松下公司聯合開辦了松下暹羅公司,生產乾電池、收音機和電視機。第2個特點從上述情況中可看出來,即暹羅境內幾乎大多數製造業集團都是與外國資本結合的產物,其出現的原因是20世紀60年代暹羅官府開始實施進口替代戰略,建立關稅壁壘阻止外國產品進入,以使本國製造業獲得發展機會,這就迫使進口商與外國廠商聯合在泰建廠,以保住原來的市場。
第3個特點是工業精英集團核心人物大多是白手起家的創業者,他們與離業銀行集團中很多繼承祖業者不同。他們沒有祖業,也沒有軍隊領導人的強大政治庇護,而是靠暹羅官府的大政策的支持發展起來。
第4個特點這些工業精英中大部分是華人,而且許多人都沒有受過高等教育,在華人社會裡中幾乎沒有什麼高等的身份或地位,他們的成功幾乎全靠自己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