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第四章.歐亞雙頭鷹,俄羅斯地緣格局(2)

7.第四章.歐亞雙頭鷹,俄羅斯地緣格局(2)

美**事思想家馬漢曾提到過,俄羅斯作為陸權國家常年處於不安全境地。***在獲得海洋屏障之前,他們永不滿足,要麼繼續擴張,要麼坐視別人征服。俄羅斯土地平坦寬闊,幾乎沒有自然邊界可以為其提供保護,因此他們對陸地上的敵人充滿恐懼,因此,俄羅斯想方設法把邊界推到中東歐中間,以阻止19世紀法國和20世紀德國的進犯。為了限制英國在印度的勢力,並尋求在印度洋的溫水出海口,俄羅斯多次出兵阿富汗,他們還把邊界強推到遠東,以限制中國。[3]

英國歷史學家菲利普·朗沃思認為,俄羅斯歷史的主要特徵是「地勢總體平坦,國家反覆膨脹和崩潰」的原因。開放的邊疆以及由此帶來的軍事負擔,「促進了俄羅斯國家極權」。沙皇的權力是傳奇式的,但俄羅斯畢竟曾是弱國,沙皇無法在遙遠的省份鞏固行政機構,這使得俄羅斯更加容易遭受入侵。

蘇聯,崛起於歐亞大陸東、西兩端之間遼闊的中間地帶。蘇聯崛起如此迅速,打敗德國,成為歐洲第一強國只用了短短22年,20多年後,又一躍成為世界超級大國。其國土地跨歐亞兩大洲,東西最遠距離達10000多公里,南北約5000公里,國土面積約2240萬平方公里,佔據約世界陸地面積的六分之一。

蘇聯的許多共和國建於中亞,但其人口的大部分居住在三個較大的斯拉夫地區,即俄羅斯、烏克蘭和白俄羅斯區域內。二戰中,蘇聯佔領了臨近的領土,取得了獨立的波羅的海三國,即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從羅馬尼亞取得比薩拉比亞;蘇芬戰爭后,從芬蘭取得卡累利阿等等。

蘇聯由15個加盟共和國組成,眾所周知,蘇聯最終是以列寧的方案成立的,即各加盟共和國以「平等的身份結成聯盟」,並以「分權的方式管理國家」,以聯邦制國家的形象出現,因此在法律上和理論上,無論是1922年蘇聯成立之初的4個加盟共和國,還是1991年蘇聯解體之前的15個加盟共和國,俄羅斯在其中都應該是普通和平等的一員,但是,由於列寧去世得早,他的繼任者斯大林未能很好地貫徹列寧的上述方針,在後來近70年的歲月里,蘇聯實際上成了其他共和國「加入」俄羅斯聯邦的產物,管理國家採取的是集權方式。俄羅斯自始至終都是蘇聯這個大家庭中的「家長」或「老大」。

蘇聯58%的國土位於寒帶,20%的國土處於北溫帶,只有南部20%的國土位於中溫帶和暖溫帶,只有2%的國土屬亞熱帶。事實上,西伯利亞的大部分地區和北極圈以內地區,基本沒有夏天。其凍土層總面積約1100萬平方公里,占其國土面積的49。7%。因此,蘇聯大部分地區只能種寒帶作物。而真正宜於種植業展的地區,僅佔蘇聯土地面積的17%。即僅限於中亞南部和外高加索的山間河谷盆地。這也是蘇聯人口較少的原因之一。

蘇聯雖然疆域寬廣,卻要面對其領土過於龐大平坦、與周邊鄰國缺乏自然分界這一事實。1941年希特勒向東進犯,穿過蘇聯的歐洲平原部分,直逼莫斯科郊外,裏海幾乎觸手可及,直到1943年初才被擋在伏爾加格勒(斯大林格勒)外面。

戰爭結束后,蘇聯通過大舉報復來宣洩幾個世紀以來的不安全感,其規模讓人回想起蒙古人對基輔羅斯的掠奪。納粹德國和法西斯日本崩潰以後,蘇聯迅速地佔領了整個歐洲的東半部,建立其衛星國系統,這些國家的忠誠度在大多數況下靠蘇聯駐軍保障;后又回師向西,跨越整個平原和第聶伯河、維斯瓦河和多瑙河。蘇聯勢力已延伸到中歐的心臟深處,超過了1613年至1917年的羅曼諾夫帝國的範疇,以及納粹與蘇聯協定互不侵犯的領土。另一方面,蘇聯的亞洲部分也已擴張到日本北部的薩哈林和千島群島,毗鄰俄羅斯遠東地區。作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果,英國地緣戰略學家麥金德描述的心臟地帶強權最終以蘇聯的形式建立起來,而馬漢和斯拜克曼的海上強權則以美國的形式存在,二者形成兩極對峙局面。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中國可能進行的六場戰爭4:不可能的戰爭(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中國可能進行的六場戰爭4:不可能的戰爭(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7.第四章.歐亞雙頭鷹,俄羅斯地緣格局(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