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第四章.歐亞雙頭鷹,俄羅斯地緣格局(3)

8.第四章.歐亞雙頭鷹,俄羅斯地緣格局(3)

???蘇聯在心臟地帶的擴張,使歐洲和中國的命運都受到了影響,而大中東和東南亞處於歐亞大陸邊緣地帶,因此感受到美國的海上和空中力量的壓力。這是冷戰的最終地理真相,但它被意識形態的對立掩蓋了。

對於在「二戰」后成長起來的幾代人來說,冷戰看起來似乎永無休止,但事實上那僅僅是俄羅斯的一個歷史階段,並按照地理規律自然終結。1980年代,蘇聯領導人戈爾巴喬夫企圖改革蘇聯制度,由此暴露出了蘇聯繫統的實際狀態。這畢竟是一個由被臣服民族組成的僵化的軍事帝國,許多人仍居住在俄羅斯的森林和平原、草原、平地和山區的邊緣。

???

1991年蘇聯正式解體,俄羅斯國土面積銳減,成為自葉卡捷琳娜女皇統治以來面積最小的時期。它甚至失去了烏克蘭,這個基輔羅斯最初的心臟腹地。但儘管失去了烏克蘭和波羅的海國家,損失了高加索和中亞,儘管車臣、達吉斯坦和韃靼斯坦在軍事上具有不確定性,儘管蒙古成為獨立的國家,擺脫了莫斯科的把控,俄羅斯的領土仍然是地球上最大的,超過任何其他國家,約1710萬平方公里的總面積,佔據亞洲大陸1/3強,陸地邊界仍然綿延橫跨近一半的世界時區,從芬蘭灣直到白令海。這個廣闊而裸露的疆域,沒有山脈和草原的屏障,不得不靠只有前蘇聯一半多一些的人口去守衛。事實上,俄羅斯人口比孟加拉還要少,在整個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只有2700萬人。

美國政治家基辛格曾在《大外交》一書中提到:「俄羅斯向外擴張很少知道節制。一旦受阻它便滿懷悲憤,暫時隱忍,伺機報復。」。軍事佔領一定是不穩定的,不可能長久。經濟和文化的展與融合才是立國的基礎。在**制度下,利益為特權階層所獨佔。階級的不平等和剝削轉化為民族不滿緒和仇恨。即,貧富階層仇恨轉化成了民族仇恨。俄國的擴張因此走到了盡頭。蘇聯解體是斯大林模式的必然結果,之後,戈爾巴喬夫的政治改革造成思想混亂,邦聯分離,加速了整個系統的解體,邊緣部分紛紛脫離中心,這與13世紀中期基輔羅斯的失敗、17世紀早期中世紀莫斯科公國的結束、20世紀初羅曼諾夫帝國的崩潰是一樣的。

俄羅斯的領土面積佔全蘇面積的76%,人口佔52%(約1。48億)。除了在自然條件方面俄羅斯在蘇聯時期各加盟共和國中屈一指外,在社會領域,俄羅斯也是其他加盟共和國無法與之攀比的「巨人」。

1991年12月,俄羅斯聯邦獨立,獨立國家聯合體成立。獨立后的俄羅斯作為國際法意義上蘇聯的繼承國,繼承了蘇聯的大部分遺產,但由於國內政治制度變遷和國際環境變化,綜合國力已今非昔比。美國前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著名戰略家布熱津斯基在他的《大棋局》一書中曾形容蘇聯解體后的俄社會生活狀況,「實際上是第三世界國家水平」。政局混亂、經濟滑坡、外交迷茫,除自然條件外的所有領域都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但俄羅斯相信,獲得獨立就等於甩掉了身上的沉重「包袱」,將會很快復興,重振雄風。但實際上俄羅斯獨立以來,並未像人們想象和所希望的那樣,真的輕裝上陣,一顯身手,而是陷入了長期的衰退之中。直到2000年年初普京出任總統,俄羅斯才看到了復興的希望。

在政治領域,獨立后的俄羅斯在摧毀社會主義制度及其思想觀念方面進行得十分徹底,但建立新的社會制度的過程卻極為複雜,尤其是在關於建立總統制、實行多黨制、總統和議會的權力分配等問題上的鬥爭尖銳激烈。建立起總統制后,政府的組成又成了大問題。

在經濟領域,為了儘快從計劃經濟的束縛中解脫出來,駛上市場經濟的快車道,俄羅斯實行了「休克療法」,結果是只見「休克」不見「療效」,經濟連年出現負增長。實行「休克療法」那幾年,俄羅斯的老百姓儘管尚未落到「民不聊生」的境地,但「今不如昔」卻是人們對時局的共同看法。俄羅斯獨立后經濟的復甦跡象也是在普京擔任總統以後出現的。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中國可能進行的六場戰爭4:不可能的戰爭(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中國可能進行的六場戰爭4:不可能的戰爭(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8.第四章.歐亞雙頭鷹,俄羅斯地緣格局(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