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第四章原來是這樣啊(6)

42.第四章原來是這樣啊(6)

有位班主任就採取獎勵的方式刺激全班同學好好學習,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氣氛。***一年級的時候,對孩子的獎勵是小紅花、紅蘋果、五角星等,誰表現出色誰得的多。可漸漸地,學生對這些小貼紙失去了興趣,覺得貼紙拿多了,就沒有什麼實在意義了,進取心慢慢下滑。所以,到了二年級,老師為了繼續他的獎勵方法,換了獎品,買了一些孩子喜愛的玩具、漂亮的學習文具等作為獎品。看見這些漂亮的獎品,孩子們可高興了,為了得到這些獎品,大家又開始努力了。因為他們知道,只有進步的人才能得到這些。老師根據學生的總體表現,再要求他們與自身作比較,取得進步才給予獎賞。為了防止學生對這些獎品產生厭倦,老師會經常換獎品的種類,讓學生不斷地擁有新鮮感,激他們的學習積極性。這種獎勵機制讓學生生了一些變化,有些孩子確實進步了許多。這位老師很高興,於是他想良好的學習氛圍已經形成了,這些孩子也都愛學習了,他打算慢慢撤銷這種獎勵。

接下來的一段時間,他慢慢減少獎勵的次數和分量。最初孩子們沒有覺察出變化,良好的狀態還能勉強維持一些日子,可是慢慢地,學生們開始生轉變了,積極性漸漸消退,自卑心態重現,課堂上沒有思考問題回答問題的動力,作業應付了事,書寫字體顯示出學生的煩躁心態,生字聽寫正確率明顯下降……而且一些頑皮的孩子又重新活躍起來,追逐、奔跑、打鬧、違紀、丟失東西的現象又再次出現。孩子們的轉變就是過分獎勵帶來的消極作用,不但沒能徹底改變學生,反而讓學生誤解了學習的目的,降低了學生對學習的興趣。

凡事皆有度,過猶不及。物質獎勵是蒼白無力的,無法起到激勵作用。當學生尚沒有形成自內在學習動機時,教師從外界給予激勵刺激,以推動學生的學習活動,這種獎勵是必要和有效的。但是,總是採用物質刺激,一味獎勵會使學生把獎勵看成學習的目的,導致學習目標的轉移,而只專註獎勵,還有可能適得其反。可見,在引導孩子的過程當中,老師和家長應引導孩子樹立遠大的理想,增進孩子對學習的感和興趣,增加孩子對學習本身的動力,幫助孩子收穫學習的樂趣,引導他們自主的良好行為,引導他們朝自我成長方向展。我們要避免總是用自己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來教育孩子,這樣做會使孩子迷失方向,感受不到在實現理想過程中的成功體驗。我們要培養的是孩子努力的責任感和學習的目標,這樣,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才會產生樂趣,不會計較父母是否給予表揚或者物質獎勵。

「德西效應」在生活、學習、工作中都會出現,就像有些公司經常採取一些物質獎勵來刺激員工好好工作,可一些有能力的員工還是會被別的公司挖走。如果一個人本身對工作不滿意,即使再多外在物質刺激也無法達到理想的效果。如果長期採用獎勵機制,一旦獎勵機制減少或是取消了,反而讓員工失去了對工作原有的興趣。雖然「重賞之下,必有勇夫」,但由物質上所激的興趣,一定是短暫的,作用是有限的。如果只指望靠外在物質刺激來激別人對學習、工作的興趣,那就永遠也培養不出對學習和工作真正的熱愛。現別人身上的「閃光點」培養其興趣,才能真正達到鼓勵別人的作用。

我就是只有長處——木桶效應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短板和長處,人們都在揮自己的長處,避開自己的短處。長處起到決定成敗的關鍵作用,專註於特長,成功便可以隨之而至,而短處只要避開就好。人是一定有缺點的,如果說有人沒有缺點、十全十美,那麼那個人最大的缺點就是沒有缺點。對於某部分人來說,現自身的缺點比登天還難,或是他覺得自己身上都是小問題,不影響大局。其實,短處不僅要避開,更要彌補,不然連長處都難以揮。短處部分是一件事個人成功與否的關鍵部分。正因為意識到了短處對成功的巨大影響,所以我們一定要把短處增長,只有這樣才能成功。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重口味心理學(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重口味心理學(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42.第四章原來是這樣啊(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