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顧維鈞,我的1919年(2)
但到了巴黎之後,顧維鈞和其他的代表現巴黎和會是分層次的,中國被列為第三等的國家,只能派兩個代表。因而問題又出現了,按照原來的計劃,是有5個席位的,現在銳減為兩個,到底派誰去比較合適呢?五位代表都想當全權代表,可誰也不表態。
(參加巴黎和會的各國代表)
在顧維鈞看來,陸徵祥是中國外交總長,又是代表團團長,理應排在第一位。而王正廷博士,是陸徵祥拉來的南方軍政府代表。為顯示中國一致對外,排在第二位也未嘗不可。駐英公使施肇基和外交部秘書長魏辰祖都是外交界的前輩,自己排在第五位是比較合適的。
中國代表團代表順序排定以後,報至北京。北洋政府大總統徐世昌對這個決定十分不滿。他曾私下斷陸徵祥充其量也就是個大禮官式的人,更何況身體極差。一旦病了,代表團的領導權就會落入南方代表手中。於是來訓令,將顧維鈞排在了第二位。
顧維鈞預感到這個決定必將在代表團內部造成摩擦。因為不論年齡,還是資歷,顧維鈞都是最淺的,被北京政府任命為排位第二的代表,自然會引起代表團內的排名矛盾。事實上,當時的矛盾和壓力並非僅僅來自於自己和外國列強,來自國內的問題也很大——巴黎和會召開不久,中國國內對峙多年的南北政府終於坐下來進行和談。由於北洋軍閥領段祺瑞企圖依靠日本演練新軍,以「武力統一」中國。為此他暗中授意北方代表,和談只許失敗,不許成功。因此,在代表團到達巴黎不到半個月的2月4日,北洋政府給巴黎和會中國代表團來了急電:「東方之事,當由日中雙方協商解決,一定不要再提出與日本代表不同的意見,並且要避免與日本代表團生正面衝突。」
顧維鈞當即指出,這種座位變化必須改變,否則代表團的會議將沒法再開下去。他努力團結代表團的成員,一致對外——中國當時面臨的況非常嚴峻。整個代表團齊心協力,團結一致,這個任務尚且非常難,如果代表團中間還有各種各樣的矛盾,困難自然就會更大。
自中國代表團抵達巴黎后,顧維鈞和其他成員,雖然內部有矛盾,但在對外上,還是一致的,他們都期待著能有機會在「十人會」上闡明中國的立場。不過連顧維鈞都沒想到的是,這個機會竟然來得很快。
(顧維鈞)
1919年的1月27日中午,美國代表團顧問威廉士突然通報顧維鈞,中國將被邀請出席下午的「十人會」。在下午的會議上,日本代表以傲慢的口吻表了自己的聲明,他們認為膠州灣租借地以及鐵路和德國在山東的所有權利,應該無條件轉讓給日本。山東問題也應在日、中兩國之間以雙方所商定的條約、協議為基礎來解決。
由於事關中國,和會請中國代表團就此進行說明。中國代表團原以為山東問題可以包括在廢除不平等條約的提案中,因此並未做專門的準備。在得到中國代表團表示需要時間準備后,克里孟梭宣布休會。中國代表團將在第二天給予答覆,但由誰來說明成了問題。代表們以對山東問題不熟悉為由推顧維鈞代表中國——真正到做事的時候大家又互相推脫,但是排名次的時候,大家又有點意氣之爭。顧維鈞沒有退讓,毅然決定挑起了這一重擔。
這時候的顧維鈞的壓力無疑是巨大的,他在1月28日代表中國在十人委員會上前,特地去了巴黎郊外的華工墓地。一戰期間,中國共向歐洲戰場輸送了14萬多名華工和大量的糧食,為協約國的勝利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近萬名華工死於那場戰爭。根據當時國內的條件,中國向歐洲戰場輸送那麼多勞工,已經是盡了自己的最大努力了。如果山東問題在這次和會上得不到公正解決的話,所有因為這次戰爭而犧牲的中國人即使在九泉之下也不能瞑目。因此,對於顧維鈞來說,這次演講並非他一個人的行為,而是代表了整個國家。
經過細緻的準備,顧維鈞在由英、美、法、日、意五國組成的和會最高機構「十人會」上代表中國。這是顧維鈞第一次在國際外交舞台上作長篇演講,而面對的是美國總統威爾遜、英國相勞合·喬治、法國總理克里孟梭這些世界著名的政治家。在經歷了最初的緊張后,顧維鈞隨即就充滿激地全身心地投入到演講中去了。在中,顧維鈞採取避實擊虛的外交策略。他先感謝日本幫助中國驅逐了德國,但又避而不談《二十一條》和1918年的換約問題,而從中國的文化、地理、經濟入手來說服各國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