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論財產(2)
上面所陳述的有關資本和利潤的幾點在商業界並不適用:金錢之於商人,好比工具之於工人,只是獲得利益的手段,因而即便他的資本完全是自己努力賺取的結果,他也會靈活運用這些錢來保有和增加財富。所以,沒有別處會像商業階級那樣,把財富當成稀鬆平常的事物。
我們很容易現,那些切身體驗過和了解睏乏與貧窮滋味的人,不會再怕困苦,正因為如此,比起那些家境富裕、僅聽聞窮苦的人,他們也更容易有揮霍的習慣。與那些憑運氣致富的暴戶比起來,生長於良好環境的人們通常更為節省和慎重計劃未來。由此看來,似乎真正的貧窮並未像傳聞中說的那麼可怕,其中真正的原因在於,那出身良好的人常把財富看得跟空氣一樣重要,失去財富他便不知該如何生活;所以他會如同保護自己的生命那樣來保護財富,進而也會喜愛有規律、謹慎和節儉的生活作風。但對於從小習於貧窮的人來說,一旦致富,他也會將財富視作過眼煙雲,如同塵土一般,可以隨意用來享受奢侈品,因為他隨時都能夠過以前那種窮困的生活,還可以不必為金錢憂慮。莎士比亞在《亨利四世》一劇中說過:「乞丐可以悠哉地過活一生,這話真不假!」
應該說,出身窮苦的人有著堅定而充足的自信,相信命運,也相信天無絕人之路——相信自己的頭腦,也信賴自己的心靈;所以同富人不一樣,他們不會把貧窮的陰影看成是無底的深淵,而很堅定地相信,即使再次摔倒在地,仍然能夠再爬起來——人性中的這一特點正好可以用來說明婚前貧苦的妻子為何會比那些帶有豐厚嫁妝的太太更愛花費,要求也更多。顯然,富家女帶來的不僅僅是財富,還有比窮家女更熱切的保存這些財富的本能。倘若有人對此表示懷疑,並認為實際況恰恰相反,那麼他能夠在亞理奧斯圖的第一諷刺詩中找到共鳴,而另一方面,姜生博士的一段話卻恰好印證了我的觀點:「出身富裕家庭的女子,早已習慣了支配金錢的生活,懂得如何謹慎地花錢;相比之下,一個因結婚而次獲得金錢支配權的女子則會非常熱衷於花錢,浪費而奢侈也就不足為怪了。」
在我奉勸各位謹慎保管自己或繼承或賺取的財富時,還有一件事值得一提:假如有一筆錢足夠讓人不需要工作就可以獨立舒適地生活,即便只夠一個人的花銷——夠一家子用的就不必考慮了——也算是撿了個大便宜,因為有了這筆錢,那彷彿慢性病般緊附在人們身上的貧窮就可以「藥到病除」,人類就可以從幾乎註定般的強迫勞役中解脫出來。只有如此好命的人方能說是生而自由的,他們才能夠成為自己所處時代和力量的主人,才能夠在每天清晨驕傲地說:「這一天是我的。」正是因為如此,每年收入過百與每年收入過千的人之間的差距,遠小於前者與一無所有的人之間的對比。要是具備高度心智力的人繼承了遺產,那麼這筆財富就能夠實現最大的價值,這種人大部分追求的是一種不必自己勞苦賺錢的生活,因而倘若獲得遺產,就如同獲得上天雙倍的恩賜,其聰明才智能夠得到充分的揮,實現他人所不能夠實現的工作——可促進大眾福利並增進全人類的榮耀,倘若他以百倍於此的價值回報了曾給予他這區區之數的人類,另一種人也許會用其所得的遺產去開展慈善事業以幫助同胞們。但如果此人對上述事業一概不感興趣,也不曾試著去實踐,從來沒有專心地去研究一門學問以促進其展,那麼即便他長於富有的環境,這種環境也只能使他更愚鈍,成為時代的蠢物,為他人所不齒。在這種況下,他也不會感到幸福的。金錢雖使他免於貧困,卻使他陷入另一種人類痛苦的深淵——煩悶。這種煩悶的痛苦,令他寧可貧窮——倘若這能使他有事可做的話。也因為煩悶,讓他更傾向於浪費,最終致使他失掉這種自以為不值得去占的便宜。很多人都是這樣:當他們有錢時,就用錢來購得暫時的解放,以便讓自己逃離煩悶感的壓迫,而最終的結果是,自己又歸於貧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