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倫理道德散論(10)

10.倫理道德散論(10)

究其實質,那些充滿幻想的,間或甚至是古怪的印度神話——直到今天,仍然像幾千年前一樣,那些印度神話構成了印度人民的宗教——即使只是以象徵,亦即以意象、擬人化和神話化的方式顧及人們的理解力,表達《奧義書》的學說。每一個印度人都憑藉著自己的思想能力以及所接受的教育去琢磨、感受或者意識清晰地洞察這些神話背後蘊藏著的含意。但偏執、狹隘而又粗魯的英國牧師反而譏笑和褻瀆這種宗教神話,稱其為「偶像崇拜」,並自以為是地誇口要開展改造工程。釋迦牟尼佛從事的則是表裡分開、去偽存真的工作。他之所以這麼做,目的就是要把高深的道理從神祗、意象等混合物中提取出來,使普通人也可以接觸和理解那些純凈的真理。在此方面,釋迦牟尼佛的工作做得非常成功;因此,他所信奉的宗教也就成為這一地球上最為卓越超群的,與此同時,代表這一宗教的信眾也是最多的。釋迦牟尼佛、索福克勒斯可以一起說:

倘若與神祗合力,那麼,即使是一無是處的人也能從中獲得力量;但我敢於不依靠神祗的幫助去獲得榮耀。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德國的一些奴性十足的虛假哲學家,以及位數頗多的研究東方文化的那些書獃子學者們,居於理性猶太教的立場,帶著一絲自負的微笑,面無表、高高在上地俯視著佛教和婆羅門教——看到此此景,不免讓人感到異常滑稽可笑。我確是很想極力推薦這些小人物去簽署合約,以便能夠參加法蘭克福遊藝會組織的猿猴喜劇——倘若印度神猴哈努曼的子孫後代不肯容納他們,那就另當別論了。

企圖把全世界都皈依至其宗教的基督教狂熱是一種不負責任和不被原諒的做法。詹姆斯·布魯克爵士殖民在好長一段時間內統治了部分婆羅洲——他於1858年9月參加了在利物浦由「基督教福音傳播會」開展的會議,並對此傳教會的中心表了一番演說。他說道:「對於伊斯蘭教徒,你們沒有獲得成績;對於印度人,你們則沒有收到任何效果。現在的形如同你們次踏上印度國土的第一天一樣。」(1858年9月29日,《泰晤士報》)

但在另一方面來說,基督教傳教士卻是做出了令人刮目相看的成績,這是值得稱讚的,因為他們其中的一些人為我們帶來了有關婆羅門教和佛教優秀和全面的報道,並忠實而又準確地翻譯了與這些宗教相關的典籍——如果不是翻譯者對其所翻譯的著作懷有摯愛的話,他們是不可能取得這樣斐然的成績的。謹以下面這打油詩,獻給那些高貴而出眾的人物:

你們出去的時候是老師,歸來的時候則變成了學生;被遮擋了深意的真理,從此不再感覺陌生。

所以,我們希望有一天,在歐洲也能消除所有由猶太教神話造成的影響。也許這一世紀已經如期而至了:根源出自亞洲和操雅弗語系的人將重獲本該屬於其祖國的神聖宗教,這是因為在步入迷途很長一段時間以後,這些歐洲人再次接受這些宗教的時機已經完全成熟了。

在讀了我討論有關道德自由的獲獎論文之後,對於這一點,任何一個有思想的讀者都不會再心存疑問:這樣的自由在大自然里是尋覓不到的,所以它只能存在於大自然以外的其他地方。這裡的自由是一種形而上的自由,在自然和物理界當中是不可能找得到的。所以,我們的個人行為根本就不是自由的。但人們卻習慣把自己的個體性格看做是自己自由行為的一種結果;一個人之所以是這樣,那是因為他一勞永逸地意志變成這樣的人。實際上,只要意志寓於某一個體,那意志便是自在地存在,因而它也就構成了這一個體的原初、根本的意志活動;此外,它獨立於所有的認知,因為意志先於認知而存在。意志只是由認知那裡找到動因——在這些動因的作用下,意志源源不斷地揮著其真實本性,並使得這一本性顯現出來;於是,我們也就有了了解這一本性的可能。意志作為一種已經超越了時間的事物,只要它是真實存在的,那它就是不能被改變的。所以,每一個既定的這樣的人,在每一種同樣的形下,只能做出與這種形相對應事,而這些外在的形本身也要遵循著嚴格的必然性而產生。所以,一個人一生中由大大小小的事所畫出的現實人生的軌跡就像是一隻座鐘的運動一樣,它是一種必然,被預先確定好了。這種形的出現,歸根到底是因為上面敘述的形而上的自由行為,其潛入我們認知意識的方式是靠我們的直觀,而直觀又是以時間和空間為其自身形式的;因此,那種原本統一而不可分割的行為會由於時、空形式的緣故呈現為按照根據律四種形態所指引的連串分散事件與境,而按照根據律所指引的道路恰恰就是人們所說的必然性。但是這樣的結果往往含有道德方面的含意,也就是說,從我們的所作所為中我們了解到自己,正如通過我們承受的那些痛苦能夠了解到我們的存在價值一樣。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叔本華隨筆 人生之路如何走過(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叔本華隨筆 人生之路如何走過(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10.倫理道德散論(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