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第四節文化創新(1)
毛南族雖然經歷了漫長的原始社會階段,政治、經濟、文化、生活與外界接軌較晚,但毛南族卻是一個有強烈開放意識的民族。***他們很早就在自己的文化里注入了創新的開放意識。毛南族的「肥套」儀式、山歌、民間故事、飲食文化、居住文化、喪葬文化以及鳳騰山古墓文化等,從這些具有毛南族特點的文化裡邊都可以找到壯、漢、瑤等民族文化的元素,甚至他族的神仙也納入毛南族人的崇拜行列,體現了毛南族在思想上的開放精神和在文化上的創新意識。
毛南族文化的創新主要表現在:一是兼收並蓄;二是與時俱進。
一、兼收並蓄
毛南族的先民們知道,要想讓自己的民族強盛起來,就必須有海納百川的胸懷,就必須有敢於否定自己、吸納外來先進文明的勇氣。所以,他們在創立自己的民族宗教時,毫不猶豫地引進了來自漢族地區的佛教和道教,把兩教與南方楚地的巫神文化結合起來,再融合本地的民族文化特點,終於形成了具有毛南族特色的文化體系。我們來看看毛南族最著名的文化現象「肥套」。「肥套」里的儺戲,就是來源於漢族地區的儺文化,而裡邊的經文,大多也是用客家話來念。但由於毛南族在其中加入了自己的特點,將之改裝成符合於本地宗教意識的「肥套」,使這個古老的儀式,在毛南族地區流行起來,信者益眾,長盛不衰,最終成為毛南族最隆重的人生儀式之一。再來看看鳳騰山古墓群。鳳騰山古墓群上的石雕藝術,傾倒了無數拜謁者。然而,大家一細看,整個墓體從形狀到內容,都是漢族文化在毛南族地區的體現。這充分反映了毛南族有著強烈的與外界先進文明接軌的思想意識。至於山歌和民間故事,也都把周邊兄弟民族的形式和內容引進來加以創新,最後為己所用。如山歌中的「羅嗨」等腔調,就是從壯族地區「拿來」的。毛南族引進來最堅決的文化當屬漢族的語文字。根據傳說,毛南族前輩文化人中,曾有人主張創立自己的文字,但最後都堅定地否決了這個主張,而全面引入漢字,讓子子孫孫都攻讀漢文典籍。這使得毛南族徹底丟棄了少數民族的自卑心態,形成一種自信的文化心態,對民族的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動作用。可以說,毛南族能展到今天,能成為全國人口中大中專以上學歷比例最高的民族之一,這個心態功不可沒。
二、與時俱進
文化如果不能與時俱進,就會變成僵死的文化,一個在僵死的文化里生活著的民族,必定是一個愚昧的民族。毛南族人對這個道理的認識很深刻。他們在保持自己文化特色的同時,也基本做到了「與時俱進」。
(一)居住文化的創新。毛南族的傳統民居是干欄式建築。這種建築結構對於毛南族地區來說,是很適合的。一可以避免潮濕,二可以節約土地資源。到了20世紀80年代後期,毛南族通過學習觀察,意識到傳統的建築模式已經落後。先,干欄房要用大量的木材,這對自然的破壞將是巨大的;其次,干欄房由於以木材為主,需要不斷地維修,而且容易引起火災,也不衛生。於是,他們引進了現代建築模式,做成磚混建築物,但很多人還是保留了干欄樣式,即一層住家畜,二層以上住人。由於地板是鋼筋混凝土的,因此隔離得很好,達到了既節約土地又衛生舒適的目的。
(二)吉祥文化的創新。這方面主要包括對納庭、福祿壽米、放鳥飛等的創新。納庭本來是在「肥套」時,家主為了讓來客也能共同納福而分給大家的一條紅帶子,該紅帶既可繫於腰間,也可像戴哈達一樣披著。經過毛南族文化人士的創新,現在納庭已經成為自治縣政府迎接貴賓時的一種接待禮儀。
福祿壽米原來是毛南族人在舉行某種宗教儀式后,向圍觀的群眾撒米粒。這些米粒都經過師公的開光,已經賦予某種神秘的意義,誰接到這些米粒當場或回家吃下去后,能身體健康,延年益壽。現在毛南族已把這個項目推廣在分龍節上應用,成為群眾直接參与狂歡的形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