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節族稱族源(2)

2.第一節族稱族源(2)

二、兩漢時期的「僰人」西遷

「僰人」是構成白族族源的一個重要分支。***古「僰」「白」二字通用。《說文》說:「僰,犍為蠻夷。」古代僰人分佈於僰道縣之西、青衣江南沿岷江下游到達四川、雲南東部以及滇中地區,與羌人同屬氐羌族群,並交錯居住,其在川東者稱為「邛僰」,在滇中者稱為「滇僰」或「蠻僰」。白族的故鄉洱海地區歷史上未出現僰人名稱。因此,僰人當是後代遷入洱海地區的。秦代,「僰侯國」為秦佔領,僰道縣的僰人陸續南遷至「滇僰」地區。新莽時期,滇池地區的僰人起義,王莽派大兵鎮壓,僰人起義失敗,一部人遷往滇西。《後漢書·西南夷傳》說:「及王莽政亂,益州郡夷、棟蠶、若豆等起兵,殺郡守。」東漢「建武十八年(42年),夷渠帥棟蠶與姑復(永勝)、楪榆(大理)、弄棟(姚安)……諸種反叛……十九年(43年)遣武威將軍劉尚等……追至不韋,斬棟蠶帥」。僰人棟蠶、若豆、孟遷等起兵失敗後退往滇西地區,聯合大理、姚安一帶人民再度起義,說明洱海地區之「洱濱人」即使不是僰人,也早與由僰道南遷之僰人有了聯繫,也可能在棟蠶等起義之前,僰人受漢王朝壓迫,已經不斷遷往滇西地區了。

三、蜀人和「叟人」入滇

蜀人與「叟人」有密切關係,叟人的活動始於東漢而盛於西晉。叟族當是蜀族的一部分或與蜀族有密切的關係,自秦滅蜀后歷漢魏晉戰亂,蜀族四散,其流入中原者稱「蜀人」,其融合於西南夷者則稱「叟」。叟人的分佈北接天水、略陽,南至巴蜀。在西北稱為「氐叟」「青叟」,在四川漢嘉、越巂兩郡稱為「斯叟」或「徙」的叟人,漢化程度深,善於騎射,常被西漢、三國封建王朝征至雲南作戰。三國時徵用叟兵尤為盛行。西漢以來派到雲南的叟兵,估計有數十萬人。他們征服了滇池地區的僰人,僰人逐漸融合於人數較多的征服者叟人之中,「僰」的名稱最後也被「叟」取代。「僰」與「叟」都是氐人,《後漢書·杜篤傳》稱為「氐僰」,《華陽國志·漢中志》說叟是氐人,晉以後史書稱「氐叟」。

巴人與蜀人亦有密切關係,史籍中往往巴蜀並稱。自漢武帝到新莽時征派到雲南的士兵當有不少巴人。《後漢書·南蠻西南夷列傳》說:「巴人始祖稟君死,魂魄世為白虎,巴氐人以虎飲人血,遂以為祠焉。」《蠻書》卷十云:「巴氏其祖,擊鼓而歌,白虎之後也。」白族先民以虎為圖騰,有崇拜虎的習俗,他們之間在文化上或有某些聯繫。

四、楚人、秦人、漢人向南、向西遷徙

楚人、秦人都是春秋和戰國時期漢人的前身。約在公元前286年,楚國農民起義領袖庄蹻率領一支農民起義軍,從滇東南進入滇池地區,這是批到達雲南的內地人民。差不多與庄蹻同時,公元前285年(秦昭襄王二十二年),秦派蜀郡太守張若從滇西北經營雲南,「取笮及其江南地」。「江南地」即指金沙江南岸的麗江、鶴慶、賓川、大姚、姚安一帶,從中可知秦國的勢力已到達滇西北一帶,秦人自然也來到了洱海地區,正因如此,隋唐時期的「松外諸蠻」才「自雲其先本漢人」1。楚人和秦人是最早進入雲南的漢族先民。

西漢元封二年(前109年),漢武帝征巴蜀兵擊滅滇東北的勞浸、靡莫,大兵臨滇,滇王舉國降,「請置吏入朝,於是以為益州郡,賜滇王王印,復長其民」2。除了駐戍士卒外,漢王朝還募徙內地豪民到滇池地區從事墾殖,大批漢人因此移入雲南。新莽時,征二十萬士卒征雲南。從先秦到漢代進入雲南的楚人、秦人和漢人有一部分往西遷徙到洱海地區,因此,《新唐書·南蠻傳》說:「自夜郎、滇池以西,皆曰庄蹻之裔。」

兩晉南北朝是雲南境內民族大遷徙和融合時期。滇東夷化的漢族「大姓」和漢化的「叟帥」聯合巴蜀地區的成漢政權,反對晉王朝的民族壓迫,遭到殘酷鎮壓,大部漢族屯民和叟人被迫往西遷到滇中和滇西地區,《華陽國志·南中志》所謂晉民「或入永昌」即指此。姚安現的公元278年的晉墓墓磚,可以為證。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中國白族(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中國白族(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2.第一節族稱族源(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