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小報告與大字報(1)

7.小報告與大字報(1)

在今天,我們已經很難看到大(小)字報了。***

提起它們,人們不約而同會想到「文革」,那時鋪天蓋地的大字報曾是中國的一景。經過「文革」的城裡人,除了不會說話的娃娃,以及從一開始就被打翻在地並踏上千萬隻腳的人,又有誰沒貼過或者被貼過大(小)字報呢?

如果翻一翻史書,就會現大(小)字報的歷史還真是長。大概從蔡倫造出了便宜的紙之後,街巷和城垣上就開始出現揭帖,屬於中國人最早的作品表方式之一。東漢末年類似「舉秀才,不知書。察孝廉,別父居。寒素清白濁如泥,高第良將怯如雞」之類的歌謠,在誕生的時候,大抵是以無頭帖子的形式出現在牆上的。這些揭帖,實際上就是最早的大字報。從一開始,它們就是人們泄不滿、抨擊時政的工具。它們中既有如上泛泛的譏諷,也有針對某人某事的攻擊,比如北宋末年童貫、蔡京專權時,有無頭帖云:「打破筒,潑了菜,便是人間好世界。」而明代成化年間,六科給事中的選拔,只取體貌偉岸者,於是有帖道:「選科不用選文章,只要生來胡胖長。」做學官的人大概最怵,那些舞文弄墨的秀才舉子,稍有不慎,就會弄出來幾個罵你的無頭帖子。

前幾天隨便翻書,見到一則明太祖朱元璋對國子監下的敕諭,屬於那種朱皇帝口授、翰林學士筆錄的,很是原汁原味,其中最後一段是這樣寫的:「今後學規嚴緊,若有無籍之徒,敢有似前貼沒頭帖子,誹謗師長的,許諸人出,或綁縛將來,賞大銀兩個。若先前貼了票子,有知道的,或出,或綁縛將來呵,也一般賞他大銀兩個。將那犯人凌遲了,梟令在監前,全家抄沒,人口往煙瘴地面。欽此!」不而喻,朱皇帝在口授這則敕諭時,有點肝火上竄。

當然,這有原因。元代對科舉和官學一向漫不經心,又經過元末清初的戰亂,朱元璋登基以後,人才奇缺,不得不靠設在京師的國家學校國子監來應急,從國子監每年培養的學生,一出來就派下去做官。但是有一任國子監的祭酒(校長)有點窩囊,壓不住茬,學校秩序有點亂,於是就惹起了事必躬親的朱皇帝的雷霆之怒,撤掉了校長,同時布這道殺氣騰騰的諭令,刻在石碑上,立於國子監的醒目處。

朱元璋龍顏大怒不希罕,實際上此人做了皇帝之後,經常怒氣衝天,動輒殺人。希罕的是他身為皇帝,對「沒頭帖子」即大(小)字報的態度,真是恨得要將「龍牙」咬碎,寫大(小)字報的人,一旦被抓住了,不僅本人要凌遲處死,而且還要全家抄沒,配煙瘴地面。即使在文革中受盡了大字報之苦的老幹部,對這東西的痛恨恐怕也趕不上朱皇帝萬一。

雖說對私下寫「沒頭帖子」痛恨不已,但這位朱皇帝卻鼓勵學生們打小報告,凡是打小報告的,說是要賞「大銀兩個」。所謂的「大銀」大概就是銀元寶,25兩一個,明初百物都賤,大銀兩個估計買房置地都夠了。朱皇帝不僅鼓勵人們檢舉揭「現行犯」,對於已經過去的「歷史反革命」,如果有人樂意出,「也一般賞他大銀兩個」,真是皇恩浩蕩。按說,打小報告跟與寫大(小)字報一樣,都屬於拿不上檯面的行為,可是它們的命運在皇帝那裡卻恰好相反,一個上天,一個入地,甚至還要利用一個打擊另一個。

其實,幾乎所有的統治者都喜歡聽小報告,只不過像朱元璋這樣**裸講出來的,還不多見。當年韓非子給肉食者出主意,如何如何玩弄權術,引得秦始皇傾慕不已,恨不得馬上見到此人,招數中就有「小報告」一項。秦以後的統治者雖然逐漸開始罷黜百家,但對於韓非子的招數並沒有置諸腦後,實際上都在鼓勵告密。最凶的武則天,用這個辦法讓大部分不滿意她「牝雞司晨」的人都掉了腦袋或者閉了嘴。

但是總體來說,告密之事,皇帝們鼓勵歸鼓勵,可成績並不好,尤其是土人對此大多不感興趣,對於讀書人而,這種行為不僅失德,而且大大有**份。雖然每朝每代總免不了有那麼幾個敗類,但不到萬不得已或者利益極大,沒有土人敢於輕易一試,因為如果一旦事敗露,那麼將遭到全體士子的唾棄,不僅再也沒人跟他詩酒唱和,連子孫後代都無法見人。正因為如此,儘管朱家皇帝公開鼓勵告密,還是得依靠專門的特務機關東西廠和錦衣衛來刺探臣子的況。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無所畏與無所謂 (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無所畏與無所謂 (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7.小報告與大字報(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