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當人不得不共處的時候(1)
小時候讀《孫子兵法》,很詫異一本講怎樣打仗的書,卻總是把「伐謀」、「伐交」放在前面,而戰爭,則成了排在後面的選擇。***長大以後,書讀多了一點兒,才知道戰爭實際上是人類社會,尤其是農業社會成本極高的一種行為,不僅要為當下買單,而且有時還要支付未來的費用,特別是這種行為風險極大,弄得不好,不僅虧損,而且可能蝕了老本。當下,國際社會像美國小布希那樣,迷信武力,動輒用戰爭解決問題的越來越少了,人們逐漸相信(儘管未必願),不同國家的人們必須共處,必須學會共處。可弔詭的是,有時在一個和平沒有戰爭的國家內部,人與人相處之道的策略選擇,卻往往是戰爭。
做生意的,想的往往是我全賺,而別人虧到底,零和博弈,空手套白狼,商業欺詐盛行,乾的都是一鎚子買賣。做官的,對自己仕途上的競爭對手,往往是必置於死地而後快,坑得越狠越好,甚至不惜收買殺手,實行**消滅。上學的也是這樣,小小年紀,在中學時就學會了互相傾軋,互相保密,自己的排名上升,別人的排名下降,是最大的快樂。越是在所謂尖子生雲集的高考試驗班裡,這種狼與狼的戰爭就越是激烈。進入大學競爭程度下降,但戰爭卻未有窮期,畢業分配時圖窮匕見,依舊是你死我活,誰要是找到了好單位,先要防的是什麼人寫匿名信告他。當然,人們在進行戰爭的時候,除了**裸的肉搏,也往往喜歡用陰謀權術加以遮掩,整個社會,陰謀叢生,《三十六計》這樣的陰謀大全,居然成了古代兵法的正宗。連孫、吳這樣過去號稱兵學聖人和亞聖的,現在都得屈尊於那個地攤貨(指《三十六計》)的作者之下。大家熱衷的,無非是借刀殺人、趁火打劫、笑裡藏刀、渾水摸魚這樣的權謀詐術(以上所列,均是《三十六計》上的篇名),總之一句話,把對手或者別人整死了算。
然而,就算我們沒有人類的感,沒有愛,沒有憐憫,更沒有尊重,我們大家都是狼,或者狼同志、狼先生、狼小姐,在和平的年景,將對手置於死地,或者打倒之後無法復起的可能性有多少?只要你稍有理智就會明白,這種可能性其實微乎其微。而且一旦對手沒有死掉,明白過來,一個帶著仇恨和報復心態的敵人就誕生了。所以,從稍微長遠一點兒的距離看,人們最常見的競爭策略選擇,實際上是最下策。
其實,人與人之間和國與國之間是一樣的道理,你活,人家也得活,你死我活的事,只能生在真實的戰爭場景中。現實生活中的人,三教九流,無論是對手還是非對手,無論是同行還是冤家,無論是喜歡還是不喜歡,我們必須跟他們共處。即使是最激烈的競爭,前提也只能是共處,而不是幻想著對手哪天突然人間蒸。
既然是不得不面對的景,最佳的策略當然只能是選擇如何應付。無政府主義者的克魯泡特金,寫過《互助論》,把互助說成是人的天性,當然有點兒理想主義。不過,一旦人們意識到共處是不可動搖的前提,互助其實不失為一種最佳的策略抉擇。如果說國際社會共同展的最佳選擇是合作,那麼國內社會、社區的社會,裡面所有的人,共同展的最佳策略,都只能是合作,或者說互助。俗話說,人抬人高,人擠人低,合作無論從哪個角度,都比相互拆台的效果好。在這點上,真羨慕人家美國人,再幼稚的演講,再低水準的表演,觀眾都能報以熱烈的掌聲。大家真心誠意地將「great」、「wonderful」相互奉送。雖然讓我們看起來顯得有點兒肉麻,可是人家的捧場卻是真實的,合作精神也確實比我們強到不可以道里計。
現在的問題,經過太長時間的「與人奮鬥」,很多人已經喪失了與人和平共處的能力。階級鬥爭為綱是明令放棄了,但人間的戰爭卻仍在繼續,心裡也知道不好,但碰到事,選的方案,還是戰鬥。有心一改前非者,又掉進了囚徒困境的陷阱:擔心自己的好心,換來別人心狠如故,只好明知兩敗俱傷,依然硬著頭皮幹下去。每個人都把自己裝在進退兩難的籠子里,無論如何走不出來。原地踏步沒有出路,前進又勢所不能。在這個當口,甚至還有好事者,時刻準備重新點燃階級鬥爭的烈火,讓中國再一次陷入打打殺殺的浩劫中去。
人鬥爭斗得太久了,講團結也講得太久了。什麼時候拿出自己的理性來,走出自己為自己設置的囚籠,把口頭的團結和實際的爾虞我詐都丟到海里去,切實地操練一把合作,嘗到了甜頭,也許事還會有點兒轉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