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海底撈的發展起源(1)

3.海底撈的發展起源(1)

1994年,當時還在一家拖拉機廠做電焊工的張勇利用業餘時間在家鄉簡陽做起了麻辣燙生意。***起初比較簡陋,據他本人回憶說當時只有四張桌子。麻辣燙可謂是四川火鍋的前身,也可說是火鍋的簡裝版,只是肉和菜都穿在竹籤上,吃的時候,將一大把竹籤穿起的肉和菜放進翻滾的紅湯中,傳統的吃法可不是我們常見的一串一串地吃,而是一抓一大把,用筷子輕輕一攏,煮好的食物掉進碗里,然後配上調料就可以大口大口地享用了。吃火鍋所使用的食材在麻辣燙中亦全有,但麻辣燙則給食者提供了快捷方便的美食。

在改革開放后,重慶火鍋紅遍大江南北,但正宗的重慶火鍋一直展比較保守,技術向來不外傳,一向以加盟形式展。加盟費少則幾萬,一些大品牌的火鍋店加盟費要上百萬,而且店面都有嚴格的規定,營業面積少則百十平方米,多則幾千平方米。不談裝修款,光是店面租金和加盟費就將中小投資者拒之門外。

所以,一些沒有雄厚資金,初來創業的中小投資者將做法簡單、經營成本較低的麻辣燙視為創業的選。海底撈的創始人張勇是土生土長的四川人,麻辣燙自然是他創業起家的選。在開業一年後,幾毛錢一串的麻辣燙讓張勇賺了近萬塊。同一年,張勇同三個朋友合作投資,在麻辣燙店的基礎上合開了一家川味火鍋店,起名——海底撈。當時,位於四川簡陽市簡城鎮四知路二樓的小火鍋店內只有6張小火鍋桌,營業面積僅有47平方米。

創立之初,火鍋店生意並不好。幾家老店掌握了大多數的客源,而海底撈的味道也沒什麼特色,他們都是一邊看書學習,一邊慢慢研究火鍋該如何做。不論是口感還是規模與那些老店根本沒法競爭,所以海底撈在開業之初很少有人問津,偶爾有幾個顧客光顧,但是回頭率很低。但是張勇等人並沒有放棄,他們每天都反覆研究火鍋底料的配方,無數遍地炒制底料,自己品嘗后又對用料的比例和火候進行調整。這樣,海底撈的味道越來越正宗。

但這不足以在這個小鎮里站穩腳,爭取更多的回頭客才是長久展的關鍵。可能是張勇清楚知道自己的店在味道上的欠缺,所以,他非常重視到店每位客人的意見並熱地為顧客服務。有一天,一撥客人光顧海底撈,張勇等人為其提供了無微不至的服務,結賬時客人表示:海底撈很不錯,以後會常來。這讓張勇喜出望外,可是他嘗了一下火鍋的味道,似乎沒什麼太大變化,張勇當時想可能是他們的服務贏得了客人的認可。於是,海底撈有了自己招牌的接待動作:右手撫心,腰微彎,面帶自然笑容,左手前伸請客人進店。

不斷提高的火鍋技術及周到的服務,使海底撈在當地越來越有名氣,客人也是越聚越多,營業規模隨之逐漸擴大。到1997年,海底撈的營業面積擴大到了1500平方米,成為簡陽市知名的火鍋店。在1998年8月,海底撈在簡陽市絲棉小區開了第一家分店,經過幾年的努力,海底撈在簡陽已經是家喻戶曉。

經過這幾年的摸索,海底撈已經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領導者對經營餐飲也有了一定的經驗,所以海底撈決定走出四川,逐步將自己的火鍋店推向全國。邁向省外的第一步尤為關鍵,經過一番考察,海底撈省外的第一站選在了陝西西安。當地以花樣繁多的小吃而聞名,餐飲消費市場非常廣闊,在這裡開火鍋店很有潛力。1999年,張勇同西安的朋友在雁塔區開了海底撈的分店。2000年4月,四川省簡陽市海底撈餐飲有限責任公司西安分公司成立。這次試水成功,增強了海底撈公司打開全國市場的信心。他們穩步向前,2003年海底撈進軍鄭州,迅速佔領市場,消費者反映非常好。

海底撈公司決定在全國幾大一線城市成立分店。2004年,四川省簡陽市海底撈餐飲有限責任公司北京分公司成立,並在大慧寺路開了京城家海底撈分店。北京是中國的政治文化中心,北京人又喜歡火鍋,因此除了有傳統的涮羊肉,各種地方風味的火鍋都彙集京城。想在北京這樣彙集各色美食的大都市中佔有一席之地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市場雖然大,但同時競爭也非常激烈。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海底撈的經營哲學(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海底撈的經營哲學(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3.海底撈的發展起源(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