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章 擇偶標準(2)

2.第一章 擇偶標準(2)

科洛斯研究了宗教丙素在現代擇偶行為中的重要性,研究假設有下列幾項:第—,女性比男性在擇偶時更重視宗教,第二,年齡大的人比年齡小的人更重視宗教;第三,已婚與寡居者比獨身者更重視宗教。上述假設通過檢定得到了證實。

辛格以移居美國的印度人為對象,研究了他們在紐約一家大報上刊登的徵婚廣告,現種性在擇偶中降低為不重要的因素,只有4的男性和120石的女性對配偶的種性有要求;對宗教有要求的也不太多一一28的男性和15的女性對配偶的宗教信仰作了規定;對配偶的社會地位提出要求者在男性中佔14%,在女性中佔30%;有較多的人提出了地理和語方面的要求,他們在男性中佔11%,在女性中佔40%。

科威坦諾維克以貝爾格萊德日報上的徵婚廣告為依據研究了南斯拉夫人的擇偶標準,他現80%的男性要求同歲或較年輕的女性,而90%的女性要求年齡較大的男性,以大七歲為上限;許多人希望對方同自己職業、教育相近,但也有一半以上的人在強調自己的職業與教育程度時並未對配偶的職業及教育程度提出特別的要求。登廣告者在女性中多為辦事員和退休者,在男性中多為退休者和技大。

林在台灣大學社會學雜誌上表了一篇關於教育程度在擇偶行為中重要性的論文。對「人們願與教育程度相近的人結婚」這一假設作了檢定。他現,在1966年的集樣本中,調查對象中有男女教育程度一致者的比例超過了不一致者,作者分析其主要原因在於女子上學的機會增高致使女子同男子教育水平的差距縮小。

霍依特等人1981年以美同大學生為對象的研究表明,在過去十年中擇偶標準生了下列變化:對未來家庭生活的關注下降而對對方社會地位的關注有所上升;對配偶智力程度和教育程度的要求提高了;男性在選擇女性時更注重相貌而忽略持家能力,例如烹調能力等;貞節對於男女雙方都不再是重要的因素。作者分析導致上述變化的原因先是性角色變化的反映;其次是受大眾傳播媒介的影響;再次是人們對浪漫愛的理想化傾向上升廣;最後,變化中的社會經濟條件也是造成七述變化的重要原因。

在我閱讀關於擇偶標準的文獻時所見到的最「保守」的(下述觀點一般被視為保守,但不是在十分精確的意義上使用「保守」一詞的)一篇論文是弗克的《擇偶在美國》。他認為擇偶不是只靠機遇(強調浪漫愛者持這種主張),用浪漫取代現實往往是婚姻不和的來源。各種文化擇偶標準差異很大,在某些民族和文化中,婚姻的結合根本不考慮浪漫愛。浪漫愛是在朋友中展起來的,時朋友中視為珍貴的往往是造成婚姻不和的因素。他指出,人們的擇偶行為在實際上受到多種限制,它同每個人的行為參照繫緊緊相聯。因此,雙方的一致能帶來成功的婚姻,而僅靠機遇和浪漫愛是不會有幸福婚姻的。

研究設計

本項研究的資料是從全國各地報刊雜誌上的徵婚廣告中選出的300人,男女各150人。具體地說,樣本是用隨機數碼錶從一本全國範圍的徵婚名冊(共1000人,男女各500人)中隨機抽取的。因此可以說,這個樣本雖然還不能在嚴格的統計學意義上推論全國,但大致反映了全國徵婚廣告的現狀。

輸入計算機的數據共計50個變數,其中25個是徵婚者對自身狀況(條件)的描述,如性別、年齡、教育程度、職業、婚姻狀況和經歷,以及身高、容貌、性格、收入等等;另外25個是徵婚者對配偶提出的要求。

數據分析採用spss/pc統計軟體,主要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對各項變數的基本描述,即打分比的描述,以展示徵婚者自身的基本況,他們對自己的描述和他們對配偶的要求;第二部分是對主要自變數(包括性別、教育程度和戶口狀態)與各依變數相關關係的檢定,採用卡方檢定法;第三部分是在第二部分數據分析的基礎上作迸一步的篩選,採用對數線性問歸方法對變數作定量的分析,以確切了解主要變數間的相關程度。由於使用對數線性回歸方法分析社會科學中大量存在的定類定序變數只是近十兒年展起來的新方太法,對於如何解釋對數線性回歸分析給出的參數值至今仍在熱烈的討論中。本項研究採用阿爾巴和朗的方河法,先將對數參數值還原為真數,用這些數值與幾何平均值文作比較,進而將同一變數中不同取值的影響加以比較,以獲得有意義的解釋。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中國人的性愛與婚姻(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中國人的性愛與婚姻(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2.第一章 擇偶標準(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