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第十章 同性戀(7)
有些同性戀者熱衷於「展」新人,這也是同性戀者入道的方式之一。***
一位調查對象講了這麼一個故事:「小d對我說,一次在浴池,他現一個老頭在勾搭一個小夥子,小夥子長得很漂亮。他湊過去問那小夥子:這老頭幹什麼了?小夥子答:他老碰我腿。他把老頭趕走,和小伙?聊起來,問他知道不知道這種事,小夥子說知道但是不喜歡。結果出了浴池他把小夥子帶家去幹了。後來他跟我說:我展了一個,還說:不能讓他知道社會上的事,到外面他就毀了。」河雖然不少同性戀者拚命試圖肯定自己的行為及在社會上的文地位一一主動去「展」新對象就部分地源於這種動機一但集也有不少人在「帶壞」別人方面存在「側隱之心」,特別是對那些天真無邪的少年以及親友近鄰。例如,一同性戀者說:「有個比我小兩歲的男孩對我說,我特別喜歡你,你長得漂亮,對人溫柔。我說,你喜歡我能為我做點什麼事嗎?他把我名字紋在胳膊上了。我說你這是幹嘛呀?他說,為了永遠記住你。他22歲。我本想教教他,又想別這樣做,我怕他痴露餡,因為我們是鄰居,兩家父母都認識。
有些人從開始同性戀行為到自認為是一個同性戀者中間還有一段過程。一同性戀者說:「明確意識到同性戀這個詞是年認識國的一位外交官。一起跳舞喝酒,看中文雜誌。從那時起才認識到自己有這種傾向。他試探出我有這方面的經歷,因此我也就沒必要拒絕他了。從那時開始認為沒必要隱瞞(自己是同性戀者),兩人的關係持續了半年。」這位調査對象除同性性經驗外,還有過異性性經驗。在一段時間內可以算作雙性戀者。他認為自己已逐漸固定於同性戀取向。
還有些同性戀者開始只是和同學朋友鄰居交往,後來才因偶然的機會走向「社會」。一同性戀者人道后的經歷是這樣的:「高一時我出去玩,無意中現了社會上的事,覺得有意思。我們院那人(引他入道的人)一直不知道我在外面有伴,直到我花8塊錢扎了耳朵眼,他嚇了一跳……」
從這些人的經歷看,不少同性戀者在最初入道之後,有個從意識朦朧到逐漸明確認同於同性戀的過程,還有一個逐步從身邊的專一伴侶走向社會的過程。
除了性朦朧期的經驗,同性戀者的家庭環境也是使他們走申上這條路的一個原因。一男同性戀者講:「我媽是個善良的婦銀女,總受我叔叔們的欺負。我的性格像媽媽。我對父親反感河覺得他不愛我們,家長作風讓人反感。他對我們不負責任,我文常想,他既然不愛我們為什麼要我們。」看來,從小認同母親(女性)是長大后變得「女氣」,成為同性戀者的原因之一。
還有些同性戀者有從小受到女性化教育的經歷。一男同性戀者回憶道:「我小時候脾氣急躁,我媽讓我學女紅磨性子。我從小愛編織,上學時學過織毛衣,也學繡花。」他後來成為同性戀者之後,就常常幫助同性戀戀人織毛衣。這種女性化的教育看來也是青少年步入同性戀之途的原因之一。
此外,家庭對男孩子的過分溺愛也有可能造成同性戀傾向。一同性戀者說:「從小父母十分溺愛我,要什麼都給。我從小學五年級就知道自己要打扮了,人家有的我都要有。那年社會上剛剛恢復燙頭,我就把頭燙了。學校讓我把頭剪了,否則開除,可我寧肯不上學也得燙。我還學了摘眉毛,專門學過化妝和裝束。」
有的調查對象從對周圍夥伴的觀察中總結出如下規律:同性戀者是家裡老大老幺的多,獨生子女的多,家裡只有一個男孩其他都是女孩的多,家裡是幹部、知識分子的多。這些孩子正好是最容易受到溺愛而且有條件受到溺愛的。
在同性戀形成原因上一個最困難也是爭論最多的問題是:它究竟是先天的,還是後天的?我們的調查對象對這個問題的回答也莫衷一是。有的堅決認為是後天的,如那個被日本人引誘「入道」的人就一再強調:如果不碰上這個人教會他,他一輩子也不會走這條路,而另一位幾次試圖像戒煙一樣戒掉同性戀傾向結果不能成功的人就偏向於先天論。主張後天論的人還太有認為同性戀者都是因為在青春期時在異性戀上受挫或自覺不自覺地壓抑了自己的異性戀性取向,結果才轉向同性戀的,主河張先天論的人們當中卻盛傳一個典型先天同性戀者的故事:據文說他是北京某著名藝術團體的演員,因為搞同性戀被領導找去集談話,他說:「我沒辦法,你們把我殺了吧。」在這兩種意見之外,還有人認為先天後天兩種況都有,關鍵在於性朦朧期的遭遇。目前我們比較偏向於這最後一種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