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第十五章 中國人的大概率價值觀(6)

6.第十五章 中國人的大概率價值觀(6)

如果說它是文化因素決定的,那麼無論社會環境生何種變化,人們仍會堅持自己的價值觀,仍會在婚姻、生育、離婚、性行為這些事上(這些是我的研究領域,當然還有別的方面)保持大多數對極少數的不均勻分佈。***如果說它是由社會展因素決定的,那麼中國人的大概率價值觀就是某一社會展階段——具體說就是農業社會——所具有的特徵,一旦中國的工業化、都市化、現代化程度提高,大概率價值觀也會隨之改變。

在上述兩種觀點中我傾向於相信后一種,即中國人所表現出來的大概率價值觀是以中國文化為其形式以農業社會特徵為其實質的一種階段性現象。隨著社會的工業化、城市化及現代化程度的提高,這一切終將生變化。

可以舉出以下一些事實來證明上述論斷:一個最明顯的事實是,中國的城市人口(約佔人口的20%)尤其是生活在大都市的許多人們,已經不再迷戀於各種傳統的中國價值觀(家庭、親子關係、傳宗接代、祖先崇拜等等),他們可以選擇不結婚、不生育、同居、婚前性關係、同性戀之類的生活方式,而不致於招制太大的麻煩。形成這一事態的原因是:與傳統的農村社會生活不同,在大都市中已經出現了一定的個人生活空間,一定的保守個人**的可能性。這是由於居住形式的改變(從鄰里相互熟悉,親屬居住集中轉變為獨門獨戶),也由於人際關係類型的改變(從生活在全部或大部分都相互熟悉的人群當中轉變為生活在大部分都相互陌生的人群當中)等等。這就是一個證據,證明即使在中國這樣文化傳統力量十分強大的社會中,如果生活環境尤其是人際關係類型改變了,人們的價值觀也會隨之改變。

有關這一點的另一個證據是,中國農民明明知道按照現行的計劃生育政策,一旦進城招工或上了大學,就只能生育一個孩子,而這個孩子有一半的可能性不是男孩,這就是說,他們為此要冒相當大的家庭姓氏失傳的危險;然而他們還是鼓勵子女拚命考大學,招工進城。這就說明,家庭、傳宗接代這類事的價值並不是不可動搖的。一旦有了選擇他種生活方式的可能性,農民也不惜損害自己的家庭和子嗣,義無反顧。這裡再舉一個極端的事例,據報載,一模範女民辦教師,因長年工作優異,得到農轉非的機會,當她聽說已婚子女不得隨母農轉非時,竟殘忍地將兒媳、孫女殺害,以圖達到使兒子能隨她農轉非的目的。這說明,為了過上城裡人的生活,有些農民不惜毀滅家庭。當然,這只是一個特例,人們會說,各種各樣的犯罪都會有的,它們都是特例,但是這一事件之所以意義深刻,並不在於犯罪本身——犯罪是非理性的行為——而在於隱藏在這一犯罪事實背後的理性選擇——為了成為城裡人,不惜毀壞已有的家庭。在選擇的機會出現之時,許多人都會毫不猶豫地放棄原先賦予家庭的價值,而選擇一種更好的生活。(當然,為此而殺人就是極端現象了。)由此可見,並沒有什麼價值觀是不可以改變的,如果環境改變,或許是為了改變環境,人們可以放棄舊有的價值觀念。

總之,大概率價值觀只是一種以文化形式表現出來的農業社會特徵,它是農業社會無選擇餘地的生活環境的產物,是一種以文化形式表現出來的無可奈何。一旦得到選擇的機會,人們則很可能不選擇這種文化,而會按照自己的願望作出多種多樣的選擇,比如說,獨身,不生育,同性戀等等。

弗羅姆曾指出,在歐洲中世紀,個人的意識(概念)尚未形成(12)。在我看來,大概率價值觀的實質歸根結底就在於個人意識尚未形成。正因為人們還沒有明確地意識到自己是一個獨立、自由的個人,有自主意識的個人,他們才能把不幸福的婚姻湊合下去,他們才會認為個人的快樂與幸福同家庭的穩定相比是無足輕重的事,他們也才能在個人的感受與家庭及婚姻的形式生衝突之時,使個人的感受屈從於家庭和婚姻的完整形式,並且認為這樣做並不困難。而對於一個個人意識業已形成的個人來說,這樣做就要困難得多。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性・婚姻――東方與西方(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性・婚姻――東方與西方(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6.第十五章 中國人的大概率價值觀(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