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德國無策與英國大策略(1)

6.德國無策與英國大策略(1)

20世紀初,英國正陷入布爾戰爭的泥潭,雖然棘手,卻不過是一場殖民地的局部戰爭,對英國整體影響不大。讓英國感到擔憂的是世界上三股新海洋勢力:其一是早就拋出門羅主義的美國,現在正向西班牙起挑戰,此舉意味著美國已經不滿足於做美洲的主人,而是要做太平洋,甚至大西洋的主人;其二是已經擊敗中國、正在向俄國起挑戰的日本,這也是一股新興的海洋勢力,儘管英國暫時與其形成英日同盟,但這隻不過是為了遏制俄國,如果日本擊敗俄國,必然成為太平洋和遠東最強有力的海洋國家;其三是歐洲的近鄰德國已經明確轉向海洋,這從大英帝國的身邊對其起最直接的挑戰。

這時,英國面臨三個選擇:

一、繼續保持全球海洋霸主地位,對新興的三股海洋勢力進行全面的打擊,遏制他們的展,迫使三者成為一般性的、對大英帝國海上利益不構成嚴重威脅的國家。

二、選擇其中的一二個國家,進行打擊,同時放棄部分海洋利益,以便集中力量打擊所選擇的目標。

三、不與三者進行戰爭,任其展。

對第一個選擇,英國儘管傳統上維持「兩強標準」(法國和俄國海上力量之和),但現在的況是同時出現了「新三強」,加上原有的法俄兩強,那麼實際上英國所要面對是五強,僅從海上力量而就已經大大超出了英國海軍的打擊能力。況且美國、日本和德國都是新崛起的工業強國,法俄也同樣是大國,大英帝國儘管仍是世界最大的殖民帝國,但在工業競爭時代,工業能力已經成為國家實力的核心,英國無論如何也不可能同時擊敗五大強國。

第三個選擇,顯然也不符合大英帝國的利益,英國從來不會放任對手在海洋上展。

所以,英國只能做出第二個選擇。那麼,到底該選擇誰為對手呢?先,從地理位置上來看,美國是美洲國家,英國與美國交手數次,深知美國的實力,而且美國資源豐厚,工業能力不亞於歐洲列強,英國實際上已經無力擊敗美國;日本是亞洲國家,其利益集中在東亞;德國是歐洲大陸國家,是英國的近鄰。從威脅程度上來看,美國主要謀取太平洋,其挑戰西班牙主要是為了奪取古巴、菲律賓等美國附近地區和太平洋地帶;日本的方向很明確,主要是西太平洋和中國;德國的海外擴張方向雖然不明確,但是其無論是向非洲,向亞洲還是美洲,都必須經過大西洋,而大西洋是英國必須控制的海洋,也是英國傳統的「權利之海」,是不允許任何人挑戰海權的。反之,如果德國控制了大西洋,那麼也就意味著英國將失去海權,英國必然因此喪失大國地位,就如同荷蘭被英國擊敗后,成為二流海洋國家一樣。所以,德國的威脅程度是最大的。從利益層次來看,美國和日本主要利益趨向是太平洋,儘管英國在太平洋也擁有相當利益,但與大西洋利益相比,太平洋顯然是次要的。所以,從這方面來看,德國也是選目標。再從歐洲勢力均衡這個方面來看,德國已經是歐洲大陸最強大的陸地軍事國家,如果德國再成為超越英國的海洋大國,那麼整個歐洲都將對德國俯稱臣,這也不符合英國不允許任何歐洲大陸國家稱霸的傳統原則。

因此,德國無論如何都成為英國必須要打擊的目標。

所以,當德國議會在1898年通過《海軍擴充法案》后,英國立刻警覺起來。不過暫時英國沒有做出強烈反應,因為德國的這一擴充法案即使實現,其海軍規模也沒有超越法國和俄國,而且德國也沒有提出明確的海外目標;再者,德國海外殖民地數量少、地域狹小,在全球缺乏基地網路,不可能對英國構成全球性的挑戰。另外,1894年,法國和俄國形成了同盟,這吸引了英國的主要注意力——英國制定的海軍兩強標準就是法國和俄國海上力量總和,也就是說,英國要保持同時和法國、俄國開戰的能力。

提爾皮茨當然也不滿足於僅相當於法國和俄國的艦隊規模,於是,在1900年再次提出一個新的海軍擴充計劃,並得到了議會的批准。新計劃的目標是將德國海軍的規模再擴大一倍,主力規模達到39艘戰列艦和58艘巡洋艦。這一計劃實現后,德國海軍將成為僅次於英國的世界第二海軍。提爾皮茨毫不掩飾他的擴張目的,他說:「這種大海軍的目的,是要使最偉大的海權國家都不敢向它挑戰,否則就有使自己優勢遭到破壞的危險。」這支艦隊也被德國明確地稱為「大洋艦隊」,顯然,這已經是旗幟鮮明地在向英國的全球海軍霸主地位起挑戰。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大挑戰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大挑戰
上一章下一章

6.德國無策與英國大策略(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