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章 淡定是一種人生態度(2)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要做到淡定,最根本的是要深刻地觀察,用心地體驗,反覆地思考,並不斷矯正自己的行。慢慢地內心存了這樣一種淡定的意識,便能認清淡定在個人沿著正確的方向成長中尤為重要,從而更應該自覺地改變自己、提高素質、深化思想,強化自己的優勢,彌補自己的劣勢。
淡定與從容是一種智慧。每個人都有不同的過往,經歷各異,歷練不同,自然對周邊的世界看法也不一樣。淡定是內在心態修鍊到一定程度所呈現出來的那種從容、優雅的感覺。比如意外驚喜背後的思考,成功喜悅背後的沉靜,衝擊極限背後的專註,這些都可歸於淡定的表現。
在今天這個展飛速的世界里,人們因各種壓力而變得浮躁,這時淡定就是一道獨特的風景線,這種獨特的魅力與生俱來。從小到大,從靜到動,從近到遠,從弱到強,當淡定逐漸成為習慣時,你在這個社會中就掌握了新的本領,因此更接近成功。美國著名教育家曼恩說:「習慣像一根纜繩,我們每天給它纏上一股新索,要不了多久,它就會變得牢不可破。」淡定的習慣不是與生俱來的,需要一個逐漸培養的過程,一旦形成便受益無窮。淡定的習慣就像雛鷹的一雙翅膀,能讓我們在高高的藍天上翱翔;淡定的習慣就是我們成長過程中最親密的夥伴,能陪伴著我們在陽光下茁壯成長。
淡定,是一種思想境界,是一種心態,是生活的一種狀態。我們每個人都需要這種心態,在生活中才會處之泰然,寵辱不驚,不會太過興奮而忘乎所以,也不會太過悲傷而痛不欲生。淡定能使人從憤怒到寧靜,從悲傷到快樂,從焦慮到自信。就像佛祖拈花的手指,打動了無數人的心,只有迦葉使者,綻開會心的一笑,笑得那麼自然、那麼恰到好處,讓人領悟到了什麼是真正的大徹大悟、超凡脫俗。
你被浮躁困住了嗎
不論是在工作還是生活中,我們會經歷很多的不如意,當太多的失意衝擊著我們的靈魂,有很多人慢慢地失去了鬥志,開始變得浮躁,甚至會走極端。想必大家都看到過一些這樣的報道,有的人因為承受不了挫折和困難而自殺,有的人甚至心理扭曲到去報復社會,去大街上殺人,去校園裡槍擊學生……每當看到這樣的慘劇生,我對於一個詞的感觸就特別深刻,那就是淡定。
如今,金錢和名利,對我們的影響越來越大,讓我們缺少了對修身養性的追求。面對一些問題尤其是遇到挫折的時候,我們缺少了一份淡定的心態,太看重自己的得失了,受到打擊后,浮躁的緒又變得更重,最終使自己喪失鬥志與理智,離自己的理想越來越遠,甚至會走向極端。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修身養性被認為是成功的前提。諸葛亮曾說過: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其大意是:不追求名利,生活簡單樸素,才能顯示出自己的志趣;不追求熱鬧,心境安寧清靜,才能達到遠大的目標。最終,諸葛亮得到劉備的重用,建功立業,名垂千古。
一個人要想出人頭地,成就一番事業,註定要歷經長久的等待,或者是長久的磨鍊。當你遭遇重重挫折時能否戰勝困難,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自己是不是能壓制住浮躁的心態,淡定地面對問題,解決問題。
我們都羨慕那些建功立業的偉人,羨慕那些功成名就的企業家。我們都在感嘆生命苦短,也都渴望能夠出人頭地。遺憾的是,成功的人總是少數,更多的人是平平淡淡地過完一生。成功並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想獲得成功,需要我們日積月累地努力、鍥而不捨地堅持。只有學會淡定,沉得住氣,不斷拼搏的人,才能戰勝重重阻礙,到達勝利的彼岸。
如今跳槽現象在職場中再平凡不過了,有些人工作了許多年也依然沒什麼成就,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們沒有一顆淡定的心,總是不能靜下心來踏實工作,好高騖遠,頻繁跳槽。
我有一個朋友,叫志成,我們都叫他小成。據說,這個名字的意思是父母希望他能夠「有志者事竟成」。可惜,小成的性格和他的名字一點也不相符。兩年間他更換了五份工作。大學畢業之後,他順利地進入了一家出版社做編輯。不到兩個月,他就跳到一家報社做財經編輯。這份工作,他只幹了半年時間就辭職了。第三份工作是因為太辛苦,且待遇不理想他只幹了不到三個月又辭職了。一段時間后,他又被一家新聞行業周刊聘用。浮躁的小成堅持了將近半年時間還是辭職了,因為他頻繁換工作的原因,根本學習不到什麼經驗,人際關係也處理不好,大大減少了自己的展空間,所以折騰了兩年的他還是沒有一份穩定的工作。最近,他又和我聯繫,希望可以介紹一份好的工作給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