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8章 打造淡定的心靈(11)
「妥協」一詞常常被人誤會,在很多場合是以貶義的形式出現的。通常人們把其當做軟弱無能、膽小怕事的表現。明朝崇禎年間,內憂外患。外有清軍的鐵蹄步步緊逼,內有農民起義聲勢浩大。明朝政權岌岌可危,這時一個叫楊嗣昌的大臣提議和清朝議和,他說:「東漢,開國皇帝漢光武帝劉秀跟匈奴議和了。在搞定內部后,沒過多少年,就派漢軍出塞,把匈奴打得落荒而逃。」提議出來后,六部的官員痛罵楊嗣昌,說楊嗣昌這種妥協就是賣國。結果大明政權徹底滅亡。明朝最後妥協的機會就這樣被錯失了。可見聰明的人是那些懂得在必要的時候妥協的人,用讓步的方法避免衝突或爭執,這是一種處世哲學。與積極介入、強勢主導相比,妥協是一種淡定的處世心態,超然於局外,脫俗於世風,它講求和而不同,追求的是一種和諧之美。
無論是處理錯綜複雜的國家大事,還是解決煩瑣平凡的家中小事,如果能夠合理恰當地運用妥協手段,不僅能收穫成功,還能分享快樂。「妥協」一詞在人們生活中經常遇到、用到,我們會面臨各種各樣的妥協與讓步。妥協是一種胸懷。善於妥協者能夠容忍別人的一時得利,自己的一時失利,不會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妥協需要智慧,需要勇氣,迴避矛盾和問題,固執己見,只能讓矛盾和問題複雜化,擴大化,尖銳化。做一個聰明的善於妥協的人,跨過門檻,成為豁達開朗、充滿自信的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