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時代局限性
嬴政之所以一再提及迎歸太后一事。
其實是因為他的內心無比糾結。
就連他自己也說服不了自己,朝令夕改,復迎太后。
誠然母子過往舊情,時常歷歷在目。
但……
嬴政很清楚,最近發生了太多的事兒,自己心中的鬱結,絕難解開。
「小趙啊!」
許尚饒有興緻的道:「我需要先問問你,對於儒家和法家,你大概都有著怎樣的看法。」
嬴政聞言立即道:「夫子,我覺得儒家的大道理有很多,可真正能夠強國、強兵的國策律例,卻少的可憐。因此我亦推崇法家,唯法至上!我大秦也正是因為商君變法,方才擁有了今日之國力!」
嬴政十歲歸秦,十三歲登基成為秦王,二十二歲加冠親政。
這期間的十幾年。
他每時每刻都在潛心學習百家思想。
所以。
嬴政對於儒家和法家的見識,理當有著自己的獨到見解。
但他現在的身份是小趙,肯定得藏拙一點兒。
「小夥子,你終究還是太年輕了。」
許尚抬手飲下一口濁酒:「首先,迎歸太后一事,與【忠】沒有任何關係,主要得彰顯【孝】和【禮】!」
「儒家的核心理念可用四字總結:【親親尊尊】,說白了就是父父子子,君君臣臣,把道德融於秩序階級之中!」
「因此,儒家便有了【九州子民】,【父母官】,【萬民君父】等概念,同時這些概念又建立在宗法制的基礎之上,進而形成了一個較為完整的禮法秩序架構。」
……
宗法制。
同宗、同姓、同源的一種階級制度。
圍繞的是先祖祭祀為核心。
進而聚攏出一個宗族群體。
如此。
父子,族父,父母官,萬民君父。
每一層關係的遞進,都是用血脈道德親情進行洗腦式的捆綁。
能夠深深的根植進人之靈魂!
「夫子,您說的這些儒家至理,我都是懂得的。」
嬴政思索道:「但……就拿魯國舉例,號稱孔孟之鄉,周公之封國,乃是典型的儒家教化之國。」
「然而每一任魯君,卻都在禮法的框限之下,變得庸弱不堪,與擺設無異!」
「魯國的國力更加不用多提,直至楚考烈王揮軍壓境,魯國無力抵擋,最終絕嗣。」
「至於泓水之戰中,死守周禮的宋襄公,就更加不用多提了……」
……
宋襄公,春秋小霸。
同樣也是面對楚軍。
敵人半渡不攻。
敵人陣型未穩不攻。
宋襄公謹遵戰爭禮法,代價就是人死國滅!
而魯國也正如嬴政所言。
在儒家禮法的框限下,任何魯國君主都會被磨平稜角,成為廢物一般的雕像擺設。
「哈哈哈,看不出來你小子對於春秋各國的歷史還蠻了解的嘛!」
許尚咧嘴一笑,道:「你說得對,魯國在禮法的框限下,食古不化,每一任魯君都是庸弱不堪。」
「但……小趙啊!你也不得不承認,即便魯君庸弱成那般模樣,魯國的實權大臣,卻依舊不敢造反。」
「包括魯國的民眾,無論面臨怎樣的動蕩,他們也幾乎沒有揭竿而起者。」
「這就是儒家教化的可怕之處,亦為可用之處……穩君權傳承,固社稷民心!」
……
凡事都得多角度的去看。
有其一,便會有其二。
儒家不可能全都是缺點,也不可能全都是優點。
身為當代之人。
理當儘可能的去除糟粕,留其精華,以求萬世治安事。
看待青史大賢,若是純粹的唯結果論英雄,等同於固步自封。
魯國最初乃是周公的封地。
周公制禮。
涵蓋完善了周禮制度、宗法制度、井田制度等等。
井田:在經濟稅收層面,分作公田、私田,使民不失耕。
宗法:明確大宗、小宗之差。
再根據身份和血緣,定論出長幼、親疏、尊卑。
民眾見到家中長輩,族中長者,國家士卿,都需要遵從相應的禮儀準則。
直至隨著時間的推移。
方才慢慢演化並完善出了整體的宗法制度架構。
最後是周禮……
明德慎罰,典章引之。
制禮作樂,德化天下。
周禮代表了禮樂祭祀,意味著周公捨棄了商朝的人祭。
另外。
樂,最開始並沒有音律大雅之意。
而是指快樂,男女歡愉。
商朝的祭祀,除了人祭,還有社祭,意為通過群體性的男女愛欲之歡,進而達成取悅鬼神的目的。
而周公的制禮,重構了祭祀的禮儀秩序,並確立了禮樂之莊嚴。
功績是有的。
禮法的優點也是有的。
「夫子高見。」
嬴政聞言拱手一禮。
他必須得承認,對於儒家確有偏見。
現有許尚的一語告誡。
嬴政也開始從心底重新審視起中原儒家。
接下來。
許尚開始了一飲一啄。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待品酒完畢。
他才繼續道:「我們再觀齊國,經濟開放,商貿繁榮,文化也相對鼎盛,赫赫有名的稷下學宮,便坐落在齊國臨淄。」
「不過,田氏代齊,舉世皆知。姜太公所留下的姜氏一脈,止於齊康公……」
「田成子的四世孫:田和繼位后,立馬就把齊康公遷到了海上。」
「美名其曰,食一城,以奉其先祀。實際上,就是把齊康公流放海島,活活餓死。」
「後續是田齊夥同三家分晉的韓、趙、魏,迫使周王室承認他們的正統法理性,戰國紛亂方才徹底掀開大幕。」
……
齊國乃是姜太公的封地。
太公與周公不同,姜子牙暮年方得文王賞識,行事向來不拘一格。
故,姜太公於齊地實行了【因其俗,簡其禮】的政策,禮法只用於約束卿大夫。而當地的東夷人,則依舊遵從過往的習俗。
再加上齊地靠海,東夷人的冶鍊技術和手工業都相當發達,商貿經濟自然能夠得到蓬勃發展,進而讓齊國成為春秋首霸。
反觀魯地卻在禮法的框限下,各種固步自封……
齊魯之地,緊挨相鄰,本為一家。
然而。
比鄰之地。
卻形成了截然不同的兩種社會,兩項制度。
最終導向了南轅北轍的兩個結果。
「夫子,我明白了。」
嬴政深吸一口氣,道:「齊國過於開放,缺陷就是國家王權交接風險很高,難以防範田氏代齊的篡權奪位之事發生。」
……
齊地,商周時期本是東夷人的領地。
紂王帝辛的首要大敵,便是東夷人,奈何卻被姬周捅了腰子。
那麼問題來了。
憑啥姜太公的封地能在富庶的齊地呢?
原因很簡單!
姜子牙擅殺伐,老將鋒銳猶在,周王室讓其坐鎮齊地,為的就是震懾彪悍的東夷人。
那比鄰齊地的魯國有東夷人嘛?
自然是非常之多。
即:齊魯之地,基本上都是彪悍的東夷人。
但儒家之禮,就是能夠把原本魯地的野蠻東夷人,教化的服服帖帖……
「沒錯!若是過於因循守舊,以禮治國,穩肯定是穩的,卻無法強大。」
許尚侃侃而談的道:「如果過於開放,像齊國那般……齊襄公和自己的親妹妹都能公然搞到一塊兒,視禮法於無物,臣民自然心中毫無敬畏。」
春秋四大妖姬之一的文姜,容貌艷麗,生性奔放。
其夫君乃是魯桓公,從小在禮教的環境中長大,標準的庸弱之主。
後來兩國邦交之時。
魯桓公被自己的大舅哥齊襄公給綠了,這……再怎麼老實人也忍不了。
於是。
魯桓公上前理論,卻被齊襄公麾下的力士拉斷肋骨而死。
如此便可看出……
齊國王族都敢公開式的罔顧人倫,可見當地的東夷民眾更是什麼都無所謂,一切都按照風俗率性而為。
「另外。」
許尚略做回憶的道:「有傳言記載,太公與周公存在一次經典的會面談話。」
「周公親尊崇禮,姜太公駁斥禮法框限腐朽,定會使魯國走向衰弱!」
「姜太公舉賢尚功,周公則表示齊國後世必定王權傳承根基不穩!」
「不得不說,兩位大賢看的都很深遠,卻依舊難逃自身所處的時代局限性。」
……
時代局限性。
就像千古一帝如始皇。
其也萬萬想不到,大秦會二世而亡。
人們或許能夠看清他人的命運。
唯獨對於自己……身在局中,難免一葉障目。
而許尚屬於特例,畢竟他具備的是橫跨華夏上下五千年的眼界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