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需要有個自家人管理
王瑾儀見無人反對,就繼續說道:
「恐怕以我們家現在的財力和物力,只夠平整土地,做好前期規劃的基礎,修主體建築,至於兩側配樓,附屬迴廊,閱讀大廳,相關配套設施,還需要隨著時間不斷完善!
工程一旦開始,家裡要留專人進行管理此事,以後藏書樓才會按最初的設想完成。最終為王氏族人服務,為後世子孫服務。」
祖父這些年一直覺得王瑾儀是個心裡有大智慧的孫女,總是不自覺地維護孫女的意見,極其自然地點著頭肯定著:
「瑾兒說的對,建藏書樓是個長遠的事,規劃要長遠,確實得研究一下家裡得有專人負責!
不說資金消耗得專人負責,就是整個建築工程也得有人前期負責建,以後得維護,還有圖書收集整理,日後如何收藏等等,真得好好考慮考慮。
今天瑾兒提醒,大家都看看自己勝任那個部分,藏書樓終究是我們自己家的,管理人員也只能在你們中出,嗯!你們都想想吧!
你們各自在學業上要努力精進,不要一邊驚動四方地大興土木修藏書樓,一邊出不學無術的廢物!既然我潯陽王氏敢傾盡家族財力修藏書樓,就不能打自己的臉!」
祖父嚴肅地看著眼前的兒孫,目光里充滿了鄭重。
男丁們都認真地受教,連三歲的弟弟都老老實實地揪著父親的外袍,大氣都不敢喘地直盯盯地看著祖父。
王瑾儀為自己將來留在藏書樓,躲過所嫁非人埋下了伏筆,可父兄們今天有點沉重。
馬車回城,王家一行馬車沿著官道從東城門進入潯陽城,王瑾儀挑起車簾向城門兩側望去,王文棟也向外望著問道:
「瑾兒在看什麼?」
王瑾儀指著一個正在刷洗城門口一塊石碑的城門吏問:
「哥,他們在幹什麼?為什麼要拿水刷掉公告!?」
「哦,是這個呀,你不常出門不知道,只要有新的公示文書下達,城門吏負責張貼公文,每早晚兩次在開門之前和關門以前,城門口人最多的時候,負責宣讀官文。
這不是要鄉試了嗎?各地舉子就要進城了,一定是宣傳科舉的政策的新官文下來了,他們這是在刷掉舊公告……」
王瑾儀有幾分遺憾地頷首,原本想借著城門口人流大,盼著有心人能看到尋人啟事,可算要有外地學子進城了,尋人啟事還被刷掉了!
六年了,尋人啟事貼出來六年了,沒有任何消息,花的錢,付出的精力都沒有回應,連文白都問過自己幾次了:
「小姐,你要尋找的人有消息了嗎?這麼找有什麼用嗎?」
王瑾儀一路上沒再說話,默默地垂著頭想心事。
母親以為女兒跟家人討論藏書閣長遠規劃的事,擔心女兒是手中資金不足,在為籌劃而苦惱,便輕聲問:
「瑾兒是在擔心藏書閣的投資嗎?不要怕,你不是剛給母親兩萬多兩嗎?母親還沒動,都給你存著呢,只要你用就拿去……」
王瑾儀聽后稍一愣神就懂了,母親誤會了自己,她猜自己為藏書閣的投資操心,其實自己是覺得尋人啟事沒利用上秋闈的機會……
正如王瑾儀所料,這個契機確實是失去了!
4天後陳三郎和霍英風塵僕僕進了潯陽俯城,一進城門告示欄上醒目地貼著,禮部下達的鄉試政策,霍英不識字走到告示欄下,用胳膊肘頂了頂陳三郎問道:
「兄弟,這上頭寫的都是啥?居然用紅紙寫的,一定是好消息,讀給哥哥聽聽。」
陳三郎大致看了一眼,知道這是朝廷頒布的鄉試規定,只為彰顯大啟王朝對文人的重視,就清了清嗓子,讀著:
「……中鄉試者,免除地丁錢糧,免差賦徭役?,家中可使喚奴婢,公堂上免特定刑罰,得秀才身份,可以擔任私塾先生……「
不待陳三郎讀完,霍英插話道:
「天哪,兄弟你一定要考上秀才,這好處太多了,就免地稅這一條來說,你就有20畝地可以免稅。
算下來一年是不少錢呢。你還可以到私塾授課,你就再也不用累死累活的抄書了。
以後我也算認識一個真正的讀書人了,說出去哥哥我也臉上也有光啊,兄弟今年一定好好考!」
兩人邊說邊穿過街道,在霍英的帶領下尋訪木器店,又去逛了逛西市,就找了一個小客棧住下了。
從這一天開始,陳三郎和霍英分頭在潯陽城裡忙開了,按陳三郎最初的設想,分別走訪木器店找合作夥伴,畢竟三年的積累,四兄弟木器店有了一點點名聲,兩人更想找個代理商,這當然是陳三郎的想法!
陳三郎甚至犧牲了學習時間,跑各個書坊打聽「夜空中的星」的下落,打聽《夕拾放歌》的作者,打聽詩集的作者是不是夜空中的星?
一個月轉眼過去了,生意有了起色,有兩個不大的木器店決定分別在東市和西市代理傢具,可王瑾儀仍然沒有任何音訊。
甚至《夕拾放歌》有人說並不是夜空中的星所作,陳三郎又陷入了迷茫。
這次來府城,陳三郎作了詳細打算,潯陽府城是圖書的刊印集散地和最重要的信息中心。
陳三郎想了一個笨辦法,就是借著抄書的名義,在府城修文巷裡挨家書店走,跟每個掌柜和夥計打聽夜空中的星,現在可以確定的是夜空中的星作品有幾十本之多,看到的幾乎全有前世的影子,可以大膽推測很像是王瑾儀的作品!
只是這個時代信息閉塞,又加之王瑾儀的性別所限,光明正大的查詢女孩子信息,幾乎等同於沒有德行,陳三郎暗暗留心著各方信息,但是收效甚微!
不過霍英確實是大喜過望,開心地像個孩子。跟兩家代理木器店每天忙乎的腳不沾地,經常拍著陳三郎肩膀說:
「兄弟我們翻身了,我們也有今天。我們以後再也不愁沒飯吃了。咱也是有自己產業的人了!」
霍英在陳三郎的督促下,坐上馬車回潯南縣城拉貨,把陳三郎的新圖紙交給張陳兩位木匠,並轉達陳三郎的話。